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易纲:持续推动金融业开放 建好各类“防火墙”

2020年10月24日 14:19 来源:财联社
分享: 微信

财联社(上海,记者孙诗宇)讯,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外滩金融峰会指出,过去两年我国金融业开放迈出里程碑式的步伐,集中宣布了50余条开放措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年前9个月,外资累计增持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7191亿元。

易纲指出,要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开放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其表示,尽管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很快,但资在机构准入和展业限制解除后仍需申请诸多许可,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金融业向负面清单管理的转变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值得注意的是,易纲强调,负面清单与金融业持牌经营并不矛盾,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不矛盾。负面清单模式下,金融机构的准入和展业也必须满足资质要求、持牌经营。监管部门可将更多的资源从准入管理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监管效能的提升。

出台50余条开放措施持续提高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易纲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贸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背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据易纲介绍,在过去的两年我国金融业集中宣布了50余条开放措施。

具体包括,一是彻底取消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外资金融机构积极扩大在华布局。2018年以来,新增外资控股证券公司8家、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2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20家,标普、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已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比如,不再对外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实现内外资一致。允许外资银行经市场化评价后获得债务投资工具主承销商资质,允许外资银行分行及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质等。

三是持续提高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今年前9个月,外资累计增持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7191亿元。近期,富时罗素宣布拟将中国国债纳入其世界国债指数。

“应当看到,金融业开放是互惠互利的。金融是竞争性服务业,开放竞争有助于中国自身金融业发展和效率提升。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能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红利,实现互利共赢。”易纲表示。

持续推动金融业开放措施涉负面清单、人民币国际化等

对于下一步的金融业开放措施,易纲表示持续推动金融业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金融展业环境。

第一,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开放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尽管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很快,但我们在同外资金融机构、境外央行的沟通中也注意到,外资在机构准入和展业限制解除后,仍需申请诸多许可,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金融业向负面清单管理的转变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易纲指出负面清单与金融业持牌经营并不矛盾。负面清单模式下,金融机构的准入和展业也必须满足资质要求、持牌经营。负面清单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并不矛盾,负面清单模式下,监管部门可将更多的资源从准入管理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监管效能的提升。

第二,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要坚持市场主导,监管当局主要是减少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限制,顺其自然。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可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本币使用的支持体系,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在加快开放的同时防范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监管高层近期密集发声 释放出新一轮金融开放信号

记者获悉,下一步,我国将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将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行副行长: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越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日前表示,要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来源:新华社

央行行长易纲: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

易纲从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意义、内涵、重大举措进行了详细阐释。他表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来源:新华网

多机制共发力新举措在酝酿 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速

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再次启动一轮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发放,并分别扩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投资企业...

来源:经济参考报

易纲:将确保政策稳定性和一贯性 不会过早退出支持政策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会视频会议,并参加了“加强金融与货币体系”领导者讨论会。该环节讨论...

来源:财联社

重点谈及货币政策和绿色金融 易纲讲话干货来了

央行行长易纲今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圆桌会上回应了近期市场关注的两大热点话题:货币政策目前的空间如何?接下来要如何发展绿色金融?...

来源:财联社

央行行长易纲:加强国际协调 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亚洲国家普遍重视绿色金融与经济转型,可以一道积极作为,同世界各国加强绿色...

来源:新华社

央行行长易纲:积极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问题

未来,我们将发挥好与反垄断部门的监管合力,遏制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垄断行为,积极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易纲:最近我们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 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

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交楼...

来源:财联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