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未来5年 金融创新将迎来更审慎全面的监管

2021年03月31日 10: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 微信

未来5年,金融创新将迎来怎样的监管环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监管要求——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与“十三五”规划中有关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等表述相比,新表述强调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这意味着下一阶段,金融科技和创新不会再‘跑马圈地’式‘野蛮生长’,而要纳入一致性的、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系当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重视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不断丰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日新月异。

然而,金融创新之下,乱象仍存。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提高了风险防控水平。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市场垄断、数据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

“这些乱象不是金融创新本身导致的,而是部分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以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扰乱市场秩序导致的,属于‘伪创新’。”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在他看来,良性的金融创新应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方向,以防控金融风险为根本要求。

事实上,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明确: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对此,监管部门积极表态,明确监管要求。银保监会提出,提高金融法治化水平,对各类金融活动和行为依法实施全面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展监管科技,大力提升监管效能。

近段时间,我国加快脚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金融市场乱象予以整治——禁止未经批准跨省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叫停”违规互联网存款;明确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出资比例要求;强化互联网保险业务持牌经营原则;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同时,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着力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

“这些举措都体现出,我国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环境在逐步完善。”曾刚表示,此前,个别金融科技创新业务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如今逐步将监管体系扩充和完善至全覆盖,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审慎监管不意味着拒绝创新。”曾刚认为,金融创新未来发展方向有三。一是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增强金融普惠性,服务长尾客户;二是支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三是支持监管部门提升监管科技水平,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在监管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将良性金融创新与‘伪创新’区分开来,更好地保护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也要深刻理解监管要求,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自觉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