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财税政策打出“组合拳” 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2022年03月09日 10:59 来源:人民网
分享: 微信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回望过去一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2022年全国两会之际,人民网《两会“财经眼”》聚焦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从经济目标、减税降费、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角度,集中采访一批代表委员、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备受各界关注。

2022全国两会期间,随着“国家账本”再次徐徐翻开,今年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总要求,以“加大对冲、提升效能”为着力点,以“托住宏观经济大盘”为落脚点的财政政策安排得以明确。

多位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我国财政政策提升效能,稳定了宏观经济大盘。今年的政策安排兼顾力度与节奏、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财税政策将通过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财税政策持续发力 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在四川盆地西南部,随着“中国绿色硅谷”的建设号角吹响,古老的乐山城正焕发新模样。

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成(都)乐(山)眉(山)晶硅光伏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乐山“中国绿色硅谷”。为此,当地税务部门出台“支持中国绿色硅谷发展十二条措施”,为“绿色硅谷”发展护航。政策扶持下,优势产业资源与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表示,一系列政策出台得很及时,长远来看可激励企业绿色转型,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绿色硅谷”的发展,成为见证我国财税政策持续发力、助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缩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在过去一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021年,我国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直达资金重点支持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保障居民就业和基本民生等,为地方政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

与此同时,我国持续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李旭红指出,地方政府专项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拉动资本投资意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的动机,有助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回顾2021年,“减税降费+缓税缓费”成为我国涉税政策的一大亮点。围绕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受益于两度“升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提前享受减免税额3333亿元。

“2021年,预计公司总部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将超过15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税收优惠政策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 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与此同时,多项财政工作安排得以明确。其中,特别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通过调整赤字率和赤字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财政政策的力度。

赤字率下调,财政支出能否得到保障?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这是在2020年3.6%、2021年3.2%之后确定的水平,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今年的赤字率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

李旭红则表示,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的同时,今年中国还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仅有助于满足地方融资需求,保障重点项目、重大任务的完成,还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拉动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在财政部部长刘昆看来,财政政策是否提升了效能,要看是不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决策部署,是不是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是不是让老百姓更多受益。

“我们将精准研究每一项财政政策,精心安排每一笔财政资金,早出台政策,早下拨资金,早落地见效。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保持必要力度,支持经济恢复发展;又预留政策空间,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刘昆说。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实施大规模减税增信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张连起表示,今年的减税降费呈现出四方面特点:一是减税降费规模是历史上最高,达到2.5万亿元;二是支持方向聚焦在制造业、小微企业等6个行业进行退税减税,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惠;三是减税降费主要措施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即提前退还企业尚未抵扣的税款,同时延续实施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四是帮助地方缓解减收压力,通过政府转移支付,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

业内分析认为,约2.5万亿元的退税减税规模将达历史上最高,给广大市场主体再度注入一针“强心剂”。

“我在大会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当听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沙河市栾卸村党总支书记李长庚表示,近年来,涉农税费优惠政策给力,税务部门让各项惠农税费政策落地落实,为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辽源分公司高级技师丁照民表示,企业所得税的再次减半征收、留抵退税力度大持续加大,为创新方面最为活跃的制造业搭建升级转型的坚实梯子。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不仅仅是减轻税费负担,还能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助力企业焕发新生机。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财税政策要发挥宏观调节作用,助力经济发展稳字当头、稳中有进。一是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我国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情况,在“稳”的总基调下积极发挥调节作用;二是精准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效果,提高政策和资金的精准性、有效性。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两会世界眼丨特稿:中国创新成果 世界发展红利

如何带动新一轮发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近年来,中国科研创新持续取得成果和进展,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中国科技发展成果向其他国家传播,...

来源:新华社

全国人大代表王艳: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米,加强对快递驿站管理

快递公司应该对备注“送货上门”的包裹,必须送货上门,加强重视程度,保障老年人等特需人群购物。快递公司要将送货上门、投放驿站或者快递柜区分开来...

来源:新京报

路线清晰步伐稳健 为“稳中求进”注入强大信心

“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语掷地有声,人民大会堂内代表委员掌声雷动,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成...

来源:人民网

刚刚,李克强总理回答了这13个问题!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

来源:网信天津

把握主动 赢得未来——代表委员谈贯彻新发展理念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中纷纷表示,经济发展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必须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

来源:新华社

阔步新征程 释放新能量——2022年中国全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

多国专家学者认为,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释放发展红利、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发展经...

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详解政府工作报告92处修改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1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共补充修改92处。这些修改内容覆盖哪些方面?有何重点亮点?...

来源:新华社

搭建金融“水利工程” 护稳经济大盘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多位代表委员、产学研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的情况下,金融行业应继续精准施策向市场主体让利,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

来源:人民网

人工智能下一站:从两会焦点走向产业化的野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再次被“点名”。与此同时,包括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内的多位两会代表委员也纷纷畅谈人工智能...

来源:财联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