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疫情连续冲击下餐饮企业盼精准纾困

2022年06月02日 10:15 来源:新华网
分享: 微信

为防止疫情反弹,北京餐饮门店一直保持暂停堂食的状态,各餐饮经营单位营业额出现不同程度下滑。2022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餐饮企业不断遭受冲击,引发较大关注。

餐饮企业经营状况受损程度如何?日常经营存在哪些痛点?纾困政策能否精准覆盖?记者在多家连锁餐饮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生存现状,倾听心声期盼,探寻发展之路。

部分地方层层加码关闭门店

企业经营压力超预期

疫情暴发以来,餐饮业遭受冲击。在政府部门和餐饮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餐饮业曾一度呈现回暖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总计收入4841.1亿元,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10%。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说,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895亿元,比2020年增长18.6%,基本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进入2022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餐饮业等服务类行业再次遭受严重冲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4月,全国餐饮收入2609亿元,同比下降22.7%;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653亿元,同比下降24%。中国烹饪协会表示,受本轮疫情影响,多个一、二线城市餐饮堂食乃至外卖阶段性停摆,品牌餐饮企业由于在一、二线城市开店较多,收入降幅更大。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关联众多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海量就业人口,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连锁餐饮企业经营体量更大、就业人口更多,社会责任也更重。

《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连锁餐饮门店总数超过3.7万个,从业人员超过100万,餐饮连锁化率达到15%,且从2018年起呈现不断提升趋势。

在疫情冲击下,连锁餐饮业不仅要承担大量人力成本、防疫成本,还要承担保供任务,压力很大。多家受访连锁餐饮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餐饮业经营风险持续加大,市场信心不足。

呷哺集团公关部副总裁张艳梅说,他们旗下拥有上千家门店、近3万员工,受本轮疫情影响比较大,部分地区存在暂停营业的情况。

不但正餐连锁品牌感到巨大压力,一些老牌快餐连锁餐饮企业也深感担子沉重。

快餐品牌汉堡王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张建中表示,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遇到了不小困难和挑战。“尤其是从今年三月开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一些经济重镇接连出现聚集性疫情。4月份,我们最多的时候有300多家门店处于关闭或不能堂食的状态,占全部门店的近四分之一,现在还有200多家店是这种情况。”

租金、防疫、物流“压力叠加”

经营成本明显上升

租金、防疫、物流三项成本上升是造成绝大部分连锁餐饮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由于现金流短缺,部分餐饮企业下属门店无法凑齐下季度房租费用,陷入关张困境。

房租一直是餐饮门店主要支出之一。记者了解到,疫情暴发后,在减免房租方面,各地普遍实行的是国有物业减免房租,但不少餐饮业租赁的是个人或者民营物业,不在减免范围内。拥有大量门店的连锁餐饮企业的房租问题上更是突出,受访的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反映,私人物业难以享受政策,租赁国有、集体土地房屋想要享受房租减免优惠也面临实际阻碍。

一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下属的一部分门店承租的是国有房屋,但大多通过房屋租赁公司,或者‘二房东’‘三房东’,他们不降房租,我们就无法实质享受到房租减免政策。另外,目前各地出台的房租减免政策更多指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的大型连锁企业不在减免范围。”

防疫成本居高不下也加重经营负担。一些受访餐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餐饮企业作为接触性、聚集性行业认真落实各项疫情防疫措施,但部分地区的防疫政策层层加码,企业的防疫负担愈发沉重。

某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举例说,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多、员工规模大,目前需要承担员工冷链进口食品管控成本(例如要求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防疫物资成本等。“在冷链上,有的门店其实很小,但为了符合地方的进口冷链食品防疫要求,我们在自有的冷库里再买个冰柜,专门放进口食品,成本大幅增加。”

同样水涨船高的还有物流成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要求全力畅通交通运输通道。然而,不少受访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各自为政导致公路交通“肠梗阻”的现象仍然存在,物流不畅推高了生产生活资料成本,供应链处于紧绷状态乃至有“断裂”风险。

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说:“部分地区设立交通卡口,运输物资的货车司机行程码带星的不让进城;要进城不但需要全国通行证,还需要本省出具的保供证明,有的省份甚至出现保供证明省市互相不认的现象。”

另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说,由于部分地方各自为政,防疫措施层层加码,物流运输不畅,直接导致大型货车锐减,租车费用也就水涨船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一辆4.2米的厢式货车的租车费用以前每天1200元左右,前段时间最高时涨到每天1万元。”

企业盼纾困和扶持政策

精准对接

受访专家和企业代表表示,餐饮企业一头关联产业链企业,一头关联上千万从业人员,关系众多中小微市场主体,经历此次疫情打击,企业生存困境更加严峻,急需相关部门进一步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加大扶持力度。

“餐饮企业一头连着‘嘴巴’,一头连着‘泥巴’,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说,需要加大支持引导力度。

针对行业困境,有关部门出台多项纾困政策减轻市场主体压力,但不少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不少普惠性政策难以精准对接,企业的经营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我们集团不是中小微企业,但事实上个体门店就是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不覆盖,造成很大困扰。”张艳梅说,“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能否也视同中小微企业,享受帮扶政策?”

受访业界人士表示,小微企业、夫妻店固然重要,但连锁化、品牌化餐饮企业是餐饮业的重要支撑,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也应引起重视。

不少受访人士表示,有关方面出台宏观政策措施后,希望各地政府能够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不打折扣地执行有关部门的政策,帮助企业尽快享受政策优惠。针对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地区,可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扶持政策,降低劳动密集型低收入行业的社保缴费基数;在财政允许范围内,政府进一步发放消费券,以释放消费潜力;制定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保供企业白名单,加以精准支持;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应将餐饮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纳入解决留抵退税的重点行业。

某家受访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部分行业的留抵退税,但餐饮业没有被纳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能把餐饮业纳入,就能一定程度缓解现金流问题。”

“餐饮业是现金为王的行业,建议切实加大金融扶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建议,可以建立“白名单”制度,调动金融机构给予信用好、税费缴纳较为规范的餐饮企业以中短期低息信用贷款,推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城市提供稳岗补贴,比如对安置就业人数500人以上的餐饮企业给予专项稳岗补贴,稳住餐饮服务业基本盘。

“眉州东坡全国有100多家店、7000多人就业,我们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员工失业。”王刚说,“餐饮业严重依赖现金流,疫情下支持餐饮业,可以对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只要企业不倒闭,产业链就能保存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些受访业界人士建议,疫情下给企业金融支持不要通过第三方,而是政府和金融机构根据企业以往信用情况、经营情况,直接将帮扶资金以长期低息贷款方式贷给企业,缓解成本压力。

“一定要按中央要求突出精准防控,对于部分地方层层加码的防控行为进行遏制。”受访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建议,应在疫情可控的基础上,对于阻碍交通物流、层层加码防疫措施(如冷链行业高严管控、快递场所封禁等)的地方政策和行为予以明令禁止和严厉惩处,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

(责任编辑:CF009)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从武汉到上海 跑在抗疫运输生命线上的物流司机

以往喧闹的上海街市突然安静了下来,空荡荡的街道让王业林很不适应,感到恐慌,“真空旷,空旷得吓人,和我平时看到的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上海。说实话,...

来源:中华网财经

险企发力保障货运物流:覆盖疫情风险创新保险产品

当前,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之下,货运物流领域正面临着诸多新的风险敞口,亟待覆盖。...

来源:蓝鲸财经

上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问题猪肉”等系列涉疫案件

上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问题猪肉”等涉疫案件...

来源:新华网

保险营销进入“双录”加速与调整期:多地扩大执行范围,疫情带来新挑战

近日,不少保险机构陆续发布关于双录普及及推广性的提示,并加速启动宣讲及培训活动。...

来源:蓝鲸财经

北京朝阳: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6个月租金

目前北京朝阳区对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服务行业采取居家办公、暂停营业、点对点闭环管理等方式分类实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来源:新华网

科技赋能政策帮扶 防疫企业彰显抗疫“硬实力”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一方面开足马力稳产保供,一方面聚焦主业创新技术,为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网

新冠留下时代烙印:欧洲、北美国家集体为“消失的打工人”头疼

随着2022年步入尾声,多个西方国家央行顶着“衰退将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加息幅度,而支持他们甩开膀子加息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失业率仍处于低位”...

来源:财联社

珠海宣布退热药拆零、限购 各地加大供应投放 “用药难”有望缓解

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决定自12月20日起,市内有约500多家零售药店持续供应拆零销售的退热药品。这些药品在销售上将按照“定点、限量、拆零、限价”...

来源:财联社

退烧药“一药难求”何时能解?多地已开启保供

近日,“囤药”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部分地区解热镇痛等相关药品接连出现紧缺,更有药品“全网断货”,A股相关概念股也齐齐大涨。...

来源:财联社

大数据疫情峰值预测靠谱吗

“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可以为防疫提供参考吗?...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