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炒鞋”有风险!当心成为另一种“韭菜”

2019年09月17日 17: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 微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打出联名、定制、限量的宣传口号,采用饥饿营销,催生了“炒鞋”这一行业。一些人通过“炒鞋”轻轻松松赚了不少钱,甚至发出了“10年前错过炒房,5年前错过炒比特币,难道你现在还要错过炒鞋吗?”这样充满诱惑性的语言。(9月15日央视新闻)

  “炒鞋”者可能成为另一种“韭菜”

  长期以来,由于球鞋品牌限量发售的营销策略,部分鞋款作为闲置物品在市场流通中存在溢价空间,由此产生了“倒卖限量球鞋”的生意。如今,在“鞋圈的一些‘大佬’带节奏”之下,“炒鞋”日渐升温。于是,继炒股、炒房、炒币之后,“炒鞋”——一个新兴市场诞生了。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描述“炒鞋”:70后希望80后接盘股市,80后结果跑去炒房了,80后希望90后接盘房子,90后结果跑去炒币了,90后希望00后接盘比特币,00后结果跑去炒鞋了。

  在很多参与“炒鞋”的人眼中,球鞋市场是一个优质的投资渠道。但实际上,像球鞋这样可以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化制成品,其本身的保值极其有限。而由于官方专柜并不提供真假鉴定,第三方“鉴定师”又没有可信赖的认证体系,所谓“限量版球鞋”的稀缺性完全不可控,在各种投机资本面前,参与者很可能成为另一种“韭菜”。

  别让“炒鞋”陷入资本游戏

  “炒鞋”陷入狂热,一些企业的“饥饿营销”难辞其咎。有必要厘清的是,品牌厂家推出联名款、纪念款或特色配色的球鞋限量发售,固然是一种常见的营销策略,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被“反噬”。过度使用“饥饿营销”,让大量球鞋流入混乱无序的“二级市场”,使得大量真正热爱相关品牌的“铁杆粉丝”难以买到心仪的球鞋,品牌形象和美誉度都将受损。暴利还会鼓励盗版,进一步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问题是,随着“炒鞋”之风的越刮越猛,随着某一运动品牌日益成为稀缺品,加上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焉知会不会有人突破法律的底线在法外“炒”?毕竞,市场风云波诡云谲,而逐利不仅是商人的本性,也颇符合市场经济情况下很多人的行为特征。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炒鞋”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者通过操纵体量较小的限量版鞋品市场,有意抬高市场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当然,个体消费者确实有经济实力跟风炒作,无论虚荣心作怪,还是非理性消费,都悉听尊便,但当“炒鞋”已经成为资本游戏,则如专家所说,“从社会层面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投机套利、金融诈骗甚至违法行为”。

  鞋子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

  还需要提醒的是,且不说暴涨总有暴跌,鞋子终究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鞋子不是老酒,越陈越香,一直炒下去,再高档的鞋子也是要老化的,以致价值归零。所谓“炒鞋带来的财富效应”,不过是“绚烂的泡沫”,从长远上来讲,总有泡沫破灭的一天,以致后来的“接盘者”血本无归。因此,跟风炒鞋的抢购者,不妨多一点理性,别上了“带节奏”的炒鞋“大佬”的当。

  “炒鞋”的核心是人,扭转观念必不可少。消费者酷爱球鞋并非坏事,愿意出溢价购买心仪的球鞋也是个人选择,但在球鞋消费和交易中还是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投机。尤其青少年是球鞋主力消费人群,更需克制攀比心理,量力而为。唯有构建理性的球鞋市场和交易环境,才能让更多真正热爱球鞋的人享受到球鞋带来的愉悦。

  “炒鞋”导致正品鞋溢价过高,还催生了球鞋内幕交易、假鞋生产等行业乱象。此外,所谓的“限量版”万一遭遇品牌商重新生产,产量增加,价格自然会下跌,球鞋爱好者也就成了“被割的韭菜”。市场乱象要遏制,需要生产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持续关注,“炒鞋”要降温,也需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醒球鞋爱好者理性消费、量力而行,须知“‘炒鞋’有风险”,别让自己被爱好“绑架”。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中炬高新与宝能争端再升级发生“严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本月以来,宝能与中炬高新的争议在持续升级中。...

来源:中华网财经

印度拒绝比亚迪10亿美元建厂提议

比亚迪曾于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为手机制造商生产电池和零部件。...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四川长虹换帅 柳江接替30年老将赵勇

柳江去年10月调任长虹集团...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同城上半年扭亏为盈,嘉里物流营运水平重返疫情前

顺丰控股中期业绩预告显示,新业务逐步贡献利润。...

来源:蓝鲸

菜鸟直扑顺丰京东搅动快递江湖

明面“抄作业”。...

来源:北京商报

喜讯:金正大集团再获山东省省级化肥商业储备承储资格

​近日,公司收到山东鲁咨招标咨询服务中心发来的中标通知邮件:公司顺利获得山东区域4万吨化肥商业储备(尿素及三元复合肥)承储资格。...

来源:中华网财经

1亿户!市场主体激增背后的经济新密码

十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来源:北京商报

1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年平均增幅达12%

1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年平均增幅达12%;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九成;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幅超过50%。 ...

来源:新华社

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流通方式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出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举措,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来源:新华社

无处可藏!盘点这个万圣节“最恐怖”的七张全球市场图表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

来源:财联社

10月市场销售放缓 工业生产增长凸显韧性 基建投资保持增长 业内预计经济有望加快恢复

今日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0.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

来源:财联社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衰退并非暂时性的 世界正迎来大变局

市场总是乐观,比如之前对“暂时性”高通胀的预期,又比如现在对“暂时性”衰退的认同。...

来源:财联社

年内迎来第二次降准业界:重在稳定预期呵护市场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黄盛)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

来源:人民网

市场监管总局: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来源:新京报

持续缩量整理后,市场或将迎来修复,先行留意以下三大热点方向

跟踪主线板块的整段生命周期....

来源:财联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