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涨了 硅片薄了!两大光伏龙头一季度业绩大增后都要改名
在前一日的触底反弹后,4月28日,光伏板块继续走强,Wind光伏指数上涨1.36%,其中光伏硅片“双雄”隆基股份(601012.SH)涨5.35%,中环股份(002129.SZ)涨2.61%。
前一日,两家公司还发布了最新硅片报价,各尺寸型号价格都纷纷上调。自年初以来,光伏硅片价格一路上涨。
光伏硅片价格上涨,也反映在两家公司近期发布的一季报中。
4月26日晚,中环股份2022年一季报披露,营业总收入133.68亿元,同比增长79.13%,归母净利润为13.11亿元,同比增长142.08%。
4月27日晚,隆基股份2022年一季报披露,营业总收入185.95亿元,同比增长17.29%,归母净利润为26.64亿元,同比增长6.46%。
此外,“硅片新秀”双良节能(600481.SH)一季度也业绩大涨: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长299.5%;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40.8%。占营收最大的为硅片业务,预计贡献收入6.8~7亿元。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硅片涨价的同时,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销售的主流硅片产品厚度已经降低到160μm。
4月28日,赛瑞达智能电子装备(无锡)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服务总监王军告诉时代财经,硅料价格上涨是推动薄片化的主要原因,这可以增加单位硅料的出片量,电池厂也可以获得更为便宜的光伏硅片。
为何光伏硅片做得更薄的同时,还在继续涨价?光伏硅片厂商们一季度的高增长,能否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正式财报的同时,两家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宣布要改名:中环股份拟改名“TCL中环”,隆基股份则改成“隆基绿能”。
推广薄片化降本
2月23日,中环股份发布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规格创新降低硅料成本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其中表示,为了应对多晶硅价格上涨形势,中环股份将通过减薄硅片厚度缓解下游电池、组件客户的成本压力。
根据《倡议书》,薄片化可以减少硅料使用,降低成本:硅片厚度从175μm减薄至160μm,可以覆盖多晶硅料8元/KG的价格涨幅——如产业链内全规格单晶硅片全面转换到160μm厚度,预计可节省6.8%的硅使用量。
某种程度上,在《倡议书》发出后,160μm厚度的单晶硅片已经成为行业主流。从4月27日起,隆基股份的单晶硅报价变化,除了价格,厚度也从4月13日的165μm降为160μm。
同日,中环股份也发布了最新报价,所有规格的硅片同时列出160μm与150μm两种厚度。相同尺寸下,后者较前者便宜0.1~0.2元/片。
图片来源:隆基股份官网
王军告诉时代财经,硅料价格上涨是推动薄片化的主要原因,这样可以增加单位硅料的出片量,电池厂也可以获得更为便宜的光伏硅片。
时代财经注意到,自3月8日起,通威太阳能所生产的单晶PERC电池报价,已经标明硅片厚度为160μm。
华晟新能源董事长、总经理徐晓华今年4月则在公开场合表示,华晟基于130~135μm厚度对硅片的减薄优化实验已合格,将在二期项目中导入量产。
王军指出,虽然薄片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不大,但会考验电池厂商的制造良率、破片率,以及组件的可靠性;此外,相较PERC,TOPCon和HJT路线的电池可以采用更薄的硅片。
4月28日,中环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时代财经,目前公司外销的单晶硅片以160μm为主,公司生产何种厚度的单晶硅片都是与整个产业链沟通的结果。
不过,即便行业上下游都逐渐接受了更薄的单晶硅片,但仍未能阻止今年以来单晶硅片价格的继续上涨。
上述中环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上调单晶硅价格是基于原材料价格和下游需求等因素。
4月27日,硅业分会发布价格周评指出,硅料价格已经连涨15周: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上涨至25.54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83%;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上涨至25.33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96%。
硅业分会认为,硅料本环节的市场供需和下游价格对原料成本接受度两方面综合判断,短期内硅料价格仍将延续目前走势。
双双要改名
硅料价格上涨或将成为今年全球光伏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短期内恐难回调。
PV InfoLink认为,纵使2022年全年陆续有新多晶硅产能开出,但在新产能爬坡缓慢和下游产能同样持续扩张的影响下,光伏供应链的结构性短缺持续,多晶硅环节仍可能是瓶颈,须等到下半年新产能逐渐爬坡完成,短缺情况才会缓解,价格才有机会出现较明显的下调空间。
在另一篇报告里,PV InfoLink表示持续看好今年光伏装机量,预测二季度总体需求相对一季度有出现些许增长来到52GW;下半年预期需求将优于今年上半年,逐季放量下,四季度需求将来到高峰。
兴业证券4月22日研报预计,2022年新增直流端装机约238GW,2025年可达到近400GW,5年复合增速超20%。
图片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此外,时代财经注意到,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光伏产业的聚集地,多家产业链上市公司总部均坐落于此。近期的疫情管控是否会冲击光伏产业?
国信证券4月27日研报指出,受疫情影响当前硅片环节仍有到货不及时等问题。不过,近日多位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疫情管控对于物流运输确有影响,但具体对每家企业的影响不同。
4月28日,王军告诉时代财经,虽然不少光伏企业总部位于长三角,但其制造基地已经迁往中西部地区。
同日,上述中环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的硅片产能位于内蒙古,而且物流成本在硅片成本中占的比例较小。
4月20日,阳光电源(300274.SZ)证券部工作人员也告诉时代财经,疫情管控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目前公司供应链上的部分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正式财报的同时,两家硅片龙头都不约而同地宣布要改名:中环股份拟改名“TCL中环”,隆基股份则改成“隆基绿能”。
前者变更名称显然更多与控股股东有关。2020年9月,中环股份的控股股东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集团”)混改项目的最终受让方为TCL科技(000100.SZ)。今年3月,中环集团已更名为TCL科技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因此中环股份的更名也顺理成章。
后者的改名,则无疑是在凸显主业。在变更公司名称的公告中,隆基股份称,“公司致力于推动低碳化能源变革,长期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为更好的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和公司价值”,所以打算变更证券简称为“隆基绿能”。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新天绿能(600956.SH/00956.HK)冠以“绿能”之名,其主营业务是天然气、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近年,在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中,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相当普遍。2020年10月,澳洋顺昌公告称,锂电池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最大利润来源及最大的盈利增长点,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蔚蓝锂芯”(002245.SZ);2021年5月,龙蟒佰利在进军锂电材料领域后,将公司名称改为“龙佰集团”(002601.SZ);2021年10月,藏格控股为凸显开发利用钾、锂、铜矿的主营业务,更名为“藏格矿业”(000408.SZ)。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证监会:财经大V徐某诱导交易被三罪公诉
据证监会网站,近日,上海某坐拥400万微博粉丝的财经大V徐某,因涉嫌在微博、直播间发布虚假投资平台广告信息、忽悠投资者在黑平台交易50ETF...
供需失衡还是情绪助推?猪价高歌猛进,7月走势仍存分歧
“现在猪贩子来抓不到猪,因为周边70%的养殖户都不干了,”一位养殖户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我在8元/斤、9元/斤左右卖了两车猪,当时圈舍不够用...
加州“锂热潮”被泼冷水! 锂税提案获批准 行业前景堪忧
对于加利福尼亚州锂矿税收提案,近期一直备受争议。美国加州当局最终于周四(30日)批准了一项提案,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必要金属锂征税,为其索尔顿海...
OK镜产业链调查:出厂价一两千,为何终端售价动辄上万
近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研究起草了《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并征求业内意见,新的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原来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基本条件中“...
法国通胀爆表!迫于政府压力 道达尔宣布为驾驶者提供加油折扣
受俄乌冲突及西方对俄制裁影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多国通胀飙升。在法国政府的压力下,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周四宣布,将在法国...
继续挤牙膏!OPEC+8月增产64.8万桶/日 产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当地时间周四(6月30日),OPEC+批准了原定的8月增产64.8万桶/日的计划,从而将其石油产能恢复到了新冠疫情爆发前970万桶/日的水平...
美国天然气日内暴跌逾13% 自由港爆炸事故影响还在持续
当地时间周四,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天然气报告后,美国天然气期货开始跳水,日内暴跌逾13%,现报5.646美元/百万英热。...
两部门部署全国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 管材需求巨大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各地尽快启动实施并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
特斯拉要跌落神坛?美银:未来三年内美国市占率料暴跌
美国银行分析师John Murphy在其一篇名为《汽车大战》(Car Wars)的年度预测报告中表示,到2025年,随着各家竞争对手先后推出...
问题重重?谨防光伏扶贫项目沦为“晒太阳”工程
光伏电池可逆?澳洲科学家研发新设备 可在夜间通过光发散发电
据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一个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展示了“逆向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据称,最终它的发电量将达到太阳能电池板的...
光伏关税或将豁免?板块单月大涨27%,爱旭股份创新高
6月7日,爱旭股份以上涨6.83%报收28.78元,盘中创出29.48元高价,这一价格是该股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而近一个月以来,爱旭股份的涨...
“水牛”变“电牛”?皇氏集团瞄准光伏产业,董秘办否认蹭热点
皇氏集团(002329.SZ)在跨界这件事上越挫越勇,此次将目标锁定在了势头正热的光伏产业,近期,已和能源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投资失利、海内外项目接连告吹 频繁“踩雷”的中来股份何以“解忧”?
近日,泓盛资产因致中来股份损失惨重而备受市场关注,近年中来股份热衷于跨界与扩产布局,但多个项目未落地便戛然而止,公司资金局面捉襟见肘,未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