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局示警,数藏元宇宙骗局再抬头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藏品、元宇宙等概念被各类互联网巨头竞相追捧,相关产业和应用场景迅速拓展,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追随者们的资金风险。
12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文称,近日渝北区公安分局已经接到多起关于投资虚拟字画、藏品的案件。有受害者通过在“某某数藏”网页上注册账户,购买该公司发行的动漫人物画像等数字藏品,可以转卖给其他人赚取差价,也可长期持有该数字藏品,该公司将赠送礼品或回购。但截至目前,该受害者持有的数字藏品无人购买,公司也未按照约定回购,公司负责人失联,受害者损失4000余元。
这类案件已并不鲜见,除此之外,还有一消费者通过某网站抢购画作,打算第二天再转手其他人,本想可以赚取2%的差价,也可以通过“拉人头”的方式赚取奖金,但同样,最终购买的藏品无人购买,该公司也爆雷,损失16万元。
在这些案件中,“平台公司”主要利用门槛低、监管宽松、投入小等便利条件,结合当下时新的“元宇宙”概念,将“动漫人物”“山水风景”“历史人物”等数字产品作为噱头,推高价格从中获利。
但实际情况也证明,这类“平台公司”一般不具备抵御市场行情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能力,也不具备兑现产品推广过程中承诺的能力,“元宇宙”概念热潮退却后,这类“平台公司”纷纷出现爆雷现象,最终投资者损失惨重。
随着全球元宇宙和NFT(非同质化通证)的热潮,国内数字藏品平台也纷纷设立,但鱼龙混杂。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监管风险一直存在,今年随着全球NFT的快速遇冷,国内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出现滞销、退出或者经营问题,其中一些骗局无法持续,逐步暴露。
“数字藏品”是NFT在国内的叫法,基于合规的考量,国内主要平台开创了发售数字藏品但不提供交易功能的中国模式,但仍然有些平台提供了二级市场交易转让功能,数藏骗局主要发生在这类平台中。
另外,即使大多数字藏品平台没有开放二级市场,也还是有人会选择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这类平台的真伪对初识数字藏品的消费者来说最难分辨,因此市场上也诞生了一些诈骗行为,即搭建假冒的“第三方平台”的交易链接、伪装官方购买路径,并让受骗者在上面付款,最后逃之夭夭。
于百程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这些数藏骗局来看,主要套路是向外界描绘数藏及IP的巨大升值空间作为噱头,通过藏品的交易转让,或者承诺回购可获取暴利来吸引“投资者”入局。
但要注意的是,数字藏品的价值难以评估,甚至藏品并未上链,这些平台本身实力有限且具有较大的合规风险,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了平台的账户后甚至可能被挪用。2022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就提出要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当前,数字藏品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虽然火热,但无论是技术、市场、模式以及法律监管均不成熟。于百程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探索、乱象和骗局共同存在,数字藏品属于新生事物,但一些法院判例和风险提示将逐渐成为行业合规的标尺,后续相关监管原则和办法也将逐步明确。数字藏品是不确定市场,需要较强的专业认知门槛,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适度关注,但盲目投机的风险很大。
北京商报记者刘四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国宝人寿业绩亏损股东增资 原董事长易军获刑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宝人寿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国宝人寿净资产为6.48亿元,较上一年度净资产缩水近50%。...
平安系正式接手方正证券,500亿券商迎新实控人,股价年内跌超18%
12月20日晚间,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其收到证监会核准其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对新方正集团依法受让方正证券28.71%股权无异议,...
吉华集团5000万理财“踩坑”!陆家嘴信托到期未能兑付
12月20日晚,吉华集团(603980.SH)公告称,近日,公司收悉陆家嘴信托《陆家嘴信托-华鼎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截...
东莞信托旗下某产品展期一年,涉及地产定融
近日,东莞信托公告称旗下一信托计划宣布展期一年,据了解,该信托计划用于认购桃源建设(深圳)有限公司在金交所发行的定融产品,佳兆业集团提供连带...
因变相为房企支付土地出让金提供融资被罚,中国华融上半年亏损188亿元
12月19日,上海银保监局公示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剑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上海市分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50万元。据悉,2...
第一创业证券年内市值蒸发60亿 “玻尿酸女王”三年套现13亿
近日,第一创业发布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熙昕宇”)减持计划时间过半,减持股份比例为0.82%,数量约为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