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高薪“挖角”赴港投保持续火爆

2023年07月06日 09:42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 微信 微博

“我们提供顶级佣金、高佣金、正常佣金三种服务合作模式。最高首年佣金可达到76.2%,次年4%,累计84.2%。”

7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内地赴港投保激增,需求已传导至保险代理人一方,一些香港保险经纪公司开始高薪“挖角”,给出的佣金十分诱人。

一方面,内地访客赴港买保险带来火爆市场,保险代理人签单签到手软;另一方面,各类违规行为呈现抬头之势,监管发文预警。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考虑到外汇管理要求和客户在境外能否获得足够外币收入的同时,还应注意购买保险的保费金额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佣金最高能达到84%

“你这边在从事保险业务吗?我们公司在内地全面拓展渠道,以高佣金、高标准服务,多级发展经纪渠道,有兴趣可以聊聊。”

7月5日,一位香港保险经纪公司的渠道代理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北京商报记者抛来了“橄榄枝”。他表示:“目前我公司大力发展港澳及国内市场合作代理,提供极高的合作代理费,完善的管理系统,专业的售前售后服务协助代理发展香港保险业务。”

这位渠道代理给出的佣金十分诱人,据介绍,其所在公司提供港险代理服务,包括顶级佣金、高佣金、正常佣金三种服务合作模式。其中,顶级佣金模式可拿到首年佣金76.2%,次年4%,累计84.2%,要求带单5万美元以上可签约代理;高佣金模式和正常佣金模式的首年佣金分别为66.5%和57%,只需完成签单就可签约。

香港保险经纪公司高薪“挖角”代理人背后,是内地访客赴港买保险带来火爆市场。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以下简称“香港保监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回升至9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上升2686.4%,即同比近27倍,占到香港个人寿险业务总新单保费的20.5%左右。

市场转暖,香港保险人才也更加紧俏。5月份,保诚宣布,正计划在港再聘请4000名理财顾问,以满足香港及内地客户对保障产品不断上升的需求。香港保险业联会行政总监刘佩玲此前表示,撇除保险中介人,目前保险业空缺率达10%至20%,其中精算、财务、信息科技为重灾区。

险企“价格战”打响

今年以来,许多内地消费者赴港投保,很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经历时,都提到了在签合同、缴费等环节,香港保险代理人帮助他们安排行程、在银行开户时帮忙排队取号等服务细节。这只是内地赴港投保火热的一个缩影。

香港保监局将市场火爆归因于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实际上,香港保险自身的优势也使其十分具有吸引力。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香港的储蓄分红险年化收益率较高,很多热销产品在长时间投资之后,年化收益基本能够达到6%。从保险业务结构来看,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在香港地区购买的保单中,终身寿险、重疾险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6%、33%和5%。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香港保险产品设计合理,品种很多,而且以美元或港元计价,很多产品除了提供基本保障之外,具有类似固定收益的投资属性,相当于同时购买了美元或港元资产,因此受到内地客户欢迎。

同时,为了加速抢客,香港保险公司打响了“价格战”,不少险企开启了全面促销模式,给予客户较高的保费折扣。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向记者介绍,大部分储蓄险能有10%到20%的折扣,最高能给到25%的折扣。更有甚者,在首年保费20%的优惠基础上,后续仍能继续享受保费预缴优惠,优惠力度在25%左右。不过,由于监管要求不同,保费折扣等情况在内地市场是不被允许的。

并非适合所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港险虽好,但并非适合所有人。

虽然香港保险在保障内容、分红收益、保费折扣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对于内地客户来说,由于香港与内地存在监管规则、汇率、法律等多方面的差异,投保时仍需慎重。

针对各类违规行为,香港保监局也于近期发布重要提醒:提醒消费者直接向获授权保险人支付保费,而不是向你的个人保险代理支付;适当的香港持牌保险代理人不会参与跨境业务招揽而触犯法律;不要与向你销售保险的无牌人士接洽。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到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果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将不会受到法律保护。郑磊提示,目前仍需客户每年以外币缴交保费。考虑到外汇管理要求和客户在境外能否获得足够外币收入,应注意购买保险的保费金额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实际上,由于外汇等要求,香港保险也并不适合所有人。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翔表示,港险最适合在香港与大陆频繁往返、旅居、留学的人群购买,对于常住大陆的居民,赴港购险有很多理由(如成本低、门槛低、赔付高等),但是建议在购买前对自身身体的客观状况有清晰的认知,因为香港保险交易采取的是“诚实信用原则”,即要求陈述义务落在投保人一方而非保险公司,对于该点如果能够理解并遵守,那么赴港购险风险将会显著降低。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李秀梅)

(责任编辑:CF019)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华西村1元转让80%股权 地方国企助其抒困

华西集团主要从事涤纶化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石化仓储物流服务。...

来源:中华网财经

业务强绑定“周杰伦”,巨星传奇如期登陆港股

你喝过防弹饮料吗?...

来源:中华网财经

缓解偿付压力,爱心人寿半年内两度增资

还需注意的是,近年来爱心人寿的投诉事件持续增长。...

来源:投资者网

国宝人寿业绩亏损股东增资 原董事长易军获刑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宝人寿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国宝人寿净资产为6.48亿元,较上一年度净资产缩水近50%。...

来源:投资者网

AMC信达卖房的冰与火

依靠东直门项目30分钟成交168套房源、一口气回收57亿元的战绩,原本作为AMC(资产管理公司)、定位“驰援”楼市的中国信达,不但打赢了一场...

来源:北京商报

起底花呗套现黑色产业链:成本接近高利贷,情节严重可判刑,却屡禁不止

临近年末,社交平台上“信用卡套现”“花呗套现”等引流小广告开始活跃。...

来源:时代周报

平安系正式接手方正证券,500亿券商迎新实控人,股价年内跌超18%

12月20日晚间,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其收到证监会核准其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对新方正集团依法受让方正证券28.71%股权无异议,...

来源:时代财经

赎回压力大,理财公司力推“低波动”产品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调整不断,让前期表现较为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出现了净值回撤现象,也让理财公司面临不小的赎回压力。...

来源:北京商报

吉华集团5000万理财“踩坑”!陆家嘴信托到期未能兑付

12月20日晚,吉华集团(603980.SH)公告称,近日,公司收悉陆家嘴信托《陆家嘴信托-华鼎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截...

来源:时代周报

专属存款来了,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又上新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热度不减,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货架也日渐充盈。...

来源:北京商报

高盛计划裁员4000人 华尔街投行失血仍在持续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高盛集团纪近日计划裁员多达4,000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8%,这将是今年投行中最大的一起裁员。...

来源:财联社

东莞信托旗下某产品展期一年,涉及地产定融

近日,东莞信托公告称旗下一信托计划宣布展期一年,据了解,该信托计划用于认购桃源建设(深圳)有限公司在金交所发行的定融产品,佳兆业集团提供连带...

来源:财联社

因变相为房企支付土地出让金提供融资被罚,中国华融上半年亏损188亿元

12月19日,上海银保监局公示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剑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上海市分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50万元。据悉,2...

来源:蓝鲸财经

第一创业证券年内市值蒸发60亿 “玻尿酸女王”三年套现13亿

近日,第一创业发布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熙昕宇”)减持计划时间过半,减持股份比例为0.82%,数量约为3446...

来源:时代周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