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美妆巨头押注中国,美妆科技成“必争之地”?
日前,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增投资企业——厦门资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厦门资悦”),据了解,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值得关注的是,5月8日,欧莱雅集团正式宣布在中国市场设立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次方投资”),注册资本为1亿元。
美妆科技引领新浪潮
尽管目前欧莱雅集团和资生堂尚未透露投资计划以及标的,但欧莱雅方面曾对外表示:“美妆科技战略转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据官网介绍,美妆科技战略是指利用技术和数字创新,在产品创新、全渠道营销、提升企业敏捷度等方面做出改变。此外,欧莱雅集团首席财务官白朴乐表示,中国对于欧莱雅集团具有战略性重要地位,不仅是集团关键的增长引擎,也是引领未来创新的灵感来源地之一。
在线上消费渠道发展迅猛,疫情冲击实体渠道的背景下, AI/AR虚拟试妆、智能美妆镜、智能皮肤测试仪、3D打印口红等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好奇心。
2014年,欧莱雅曾推出虚拟化妆镜Makeup Genius,借助增强现实技术,用户在购买产品前可看到使用产品后的妆容效果,这是AR技术在美妆行业的首次试水。随后,国内外各大美妆品牌纷纷开始了“美妆+科技”的尝试。资生堂开发了隐形VR项目“caico”,利用虚拟现实带来交互性的特点,让消费者在无法直接接触产品时,获得产品交互的沉浸体验,例如可以直接闻到气味,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了解。此外,在2020年进博会上,雅诗兰黛推出了专家级肌肤诊断仪,可借助AI技术对消费者进行全面肌肤诊断。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双十一”之前,阿里巴巴天猫美妆频道曾推出AR美妆功能。数据显示,在试用了AR美妆之后,试妆人群的客户转化率提升了4倍,相比之下,只依靠图片和视频的转化率只有2倍。《2025美妆行业科技应用前瞻报告》指出,在传统业态下,中国美妆行业将稳健发展并在2025年达到6203.5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有科技赋能,行业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一万亿元左右。
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Jean-Paul Agon)曾表示,数字技术与美妆业务是契合的,“美妆产品表现力很强,消费者也很年轻,喜欢用手机自拍、直播,虚拟染发、试色这些融入了技术的新服务,在美妆领域都很适用。”他还表示,欧莱雅集团在数字方面的预算正在快速增长,“数字化”已成为集团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与科技碰撞,美妆企业的“制胜法宝”?
随着数字化、虚拟技术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场景,美妆科技正逐渐成为行业的“制胜法宝”。
2019年,强生集团旗下护肤品牌露得清发布了一款微型3D面膜打印机——Mask iD。据介绍,该款面膜打印机利用3D相机功能,用户只需拍摄自拍照,即可创建精确多维度的脸部模型,3D打印工艺可将营养成分打印在面膜的精确区域上,提供精准护肤体验。
2021年,高丝在进博会上也带来了一款“定制面膜”,通过扫描消费者的面部,现场打印定制面膜,还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调整并搭配不同品牌的化妆水,实现差异化的精细服务。同时,高丝还推出了与卡西欧(CASIO)共同合作研发的一款美甲打印机Nail Printer,这款设备能够识别指甲的形状、弯曲程度、轮廓等信息,直接打印出贴合的美甲。消费者只需将手指伸进机器,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图案,按下按键,机器就能把图案喷绘在指甲上。
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圣罗兰美妆(YSL)则在进博会上展示了全球首款家用定制化妆品概念产品PERSO,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配口红颜色。如今,PERSO已实现商业化落地,“YSL ROUGE SUR MESURE”圣罗兰美妆“口红打印机”正式发售。据悉,“机器+双色系”产品售价为3910元。
如今,美妆和新技术的碰撞越来越激烈,AR/VR、AI、3D打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提升体验、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成为美妆企业积极探索的领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于梦儿
校对陈荻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美妆业困局:品牌商苦恼好货贱卖 代工厂盼困境反转
处于行业下游的品牌商竞争日趋白热化,反映在行业整体包材质量迅速提升,但却难以转化为溢价,形成“好货贱卖”的困局。为寻求竞争壁垒,一大批品牌商...
欧莱雅因模糊中国文化致歉,“没有表述准确”行为多次出现于公司营销
事实上,欧莱雅营销翻车已并非首次。此前在国内因虚假宣传被作为十大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所处罚时,欧莱雅方面曾表示,未来对宣传措辞的严谨性做到更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