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朋友圈·见解 | CPI进入“3”时代 对经济和政策有何影响?
统计局15日公布9月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3%,创2013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持平今年的控制目标;PPI同比下降1.2%,创2016年7月以来最大降幅。
CPI结束了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的“2时代”,时隔六年再度进入“3”区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2%,成为拉动CPI破3的重要因素,猪肉价格更是同比上涨69.3%,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通胀数据和未来的趋势?通胀如何影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走势,会否对货币政策产生掣肘?
对此,一财朋友圈特邀多位认证专家对通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9月CPI同比2013年12月以来首度破3%,主要由猪肉和替代品涨价贡献,核心CPI同比维持在1.5%。CPI同比在3%以上至少将持续半年,2020年1月可能突破4%。
CPI同比上涨主要由猪肉贡献,但食品价格上涨涉及民生,仍会影响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应对CPI与PPI裂口扩大,后续主要将通过引导LPR报价,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银行让利实体。与此同时,财政政策扩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但控制总量货币工具的使用,避免刺激全社会对物价上涨的预期。
9月CPI如期上升至3%,10月CPI继续向上破3%概率较高;高基数导致PPI暂时回落,基数效应导致的PPI同比为负并非通缩,预期10月PPI同比将进一步下降至-1.5%左右, 12月或者明年1月PPI将重新转正。
中国央行降息可能性持续下降,从目前形势看,降息的条件比9月更弱,一方面中美关系超市场预期缓和,另一方面CPI同比大概率维持在至少3%,此外政府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显著上升。央行在CPI超高下不会加码宽松,经济拐点随时可能出现,债券没有趋势性牛市。
在猪肉价格上涨驱动下,通胀继续攀升,预计年末由于猪肉价格推动,CPI同比可能攀升至3.3%-3.5%,明年1月春节期间通胀压力最大,可能单月攀升至接近4%的水平。但无需对此过度惊慌,这种通胀主要由于瘟疫灾害和产业政策失误,问题主要出在供给面,而货币政策主要功能为管理需求,无需因这种通胀而收紧,即使央行收紧货币政策,通胀也不会得到有效控制。面对3%以上的通胀和6%的GDP,央行货币政策应该更关注后者。目前核心通胀偏弱,只有1.5%的增速,显示需求依然偏弱。通胀对整体经济走势影响有限,货币政策不会,也不应该对这类通胀做明显反应。
今年底CPI或达到3.5%,且明年1月大概率突破4%。关注本轮CPI上行所体现的滞胀特征,不光是CPI-PPI背离,还有CPI和核心CPI背离,基本上除了肉以外全是通缩。
当前货币政策定力较强,强调结构性调整和精准滴灌。央行更关注的是猪肉价格上涨是否会加大居民消费压力和通胀预期,以及后续经济下行的压力。发展仍是当前第一要务。通胀冲击下MLF降息概率减小但仍有一定可能性,假若调降幅度或有限仅为10bp左右,11月是相对较佳的操作时点。短期而言,债市遭遇扰动,利率存上行风险。
除了猪价上涨趋势之外,提示部分行政措施的落地超预期反向影响通胀的可能性,例如:统计上选择下调权重和样本调整;调控上选择长期行政性的限价限购;12月-1月集中投放储备肉压制通胀高点。
当前CPI继续分化,其拉动因素主要为猪肉等肉类价格,非食品通胀持续走弱。未来半年内CPI或将维持在3%以上,2020年1月高点或接近4%,但原油和核心通胀难以与猪价共振,2020二季度起,在高基数的影响下,CPI或将逐步回落至3%以下。
非食品通胀及PPI的持续走弱指向内需仍疲弱,外需仍存不确定性,因此经济企稳仍需政策支持。但短期看通胀确实将一定程度制约政策空间,预计货币财政政策将以结构性政策为主,2020年二季度或将再次打开政策空间。
当前CPI上涨呈现出典型的结构性通胀特征,尽管猪肉价格和食品价格高企,但核心通胀一直保持低位。9月核心CPI同比1.5%,仍然是2016年3月以来的低位。整体CPI和核心CPI之差达到1.5个百分点,为有数据以来最高。
猪肉价格上涨对CPI的冲击将持续到明年一至二季度,受此影响,明年春节CPI可能上升到3.5%以上。10月,受高基数影响,PPI降幅可能继续扩大,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背景下,一直到2020年上半年,PPI可能持续面临负增长的压力。
总体看,中国经济面临的并非通胀风险,更多的还是通缩风险。供给受限引起的结构性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宜高估。货币政策既不会因供给受限引起的单一物价上涨而收紧,也不会大水漫灌再度推高风险和固化结构扭曲,方向上仍有边际小幅宽松空间,时点上需等到政治局会议之后。
CPI破“3”主要在于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但同时也要看到,去除食品价格的影响,通胀压力其实非常有限,PPI的通缩甚至在恶化,反映了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政策应该加大宽松的力度,而不应被猪肉价格过多影响。
责编:吴昊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强生上半年营收503亿美元!Stelara超52亿美元,Darzalex增长22%
基于此,强生上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由原计划的979-989亿美元提高至993–100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