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净利润同比下滑约12% 桃李面包想靠渠道打赢“翻身仗”
原标题:成本上升影响业绩 桃李面包能否靠渠道打赢“翻身仗”
桃李面包自2021年中报发布以来,股价一直难有明显起色。9月16日,桃李面包报收27.97元/股,明显低于中报发布前约33元/股。相较于去年约47元/股的高位,更是跌去逾40%。
从中报数据来看,桃李面包上半年营收约为29亿元,同比上涨约7%;归母净利润约3.7亿元,同比下滑约12%。
净利润的下滑似乎能解释公司股价不振,但对于一家食品企业而言,过度关注其短期净利润,难免忽略其日后的增长点。
周期性波动不容忽视
桃李面包是一家辽宁省食品生产企业,于2015年上市,上市以来累计融资约22亿元,累计分红约25亿元,目前主营产品乃是面包糕点,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营收约29亿元,占比近99.6%,而粽子、月饼等产品的占比可以忽略不计。这既是因为该类产品周期性较强,不能长年销售,同时也有公司集中优势,深耕拳头产品的考量。
从财务数据看,上半年公司经营基本面并无明显问题,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成本上升。桃李面包当期营收虽同比上涨7%,但营业成本上涨更快,约13%。销售、管理、研发等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有观点认为,食品企业的业绩往往会有周期性波动,一般在一季度销售量较低,第四季度销售量较高。对于面包生产企业而言,其商品保质期问题不容忽视,夏季保质期约3-7天,冬季保质期约5-12天。所以要全面评估企业业绩,还是要关注年报。
数据显示,近年来,桃李面包呈现稳定增长,其营收由2017年约40亿元,上涨至2020年约60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017年约5亿元,上涨至去年底约8.8亿元。
另外,由于去年受疫情影响,国家推出阶段性社保减免政策,令彼时桃李面包用工成本有所降低,如今人工成本基本恢复正常,成本自然也有所上升。今年中报内,公司并无披露人工成本,但翻看2020年报可以发现,桃李面包直接人工成本占比约11%,能够对企业总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增加投入如何“变现”?
然而,桃李面包将更多精力花在了渠道建设上。
公司在中报中称:“公司不断强化营销渠道,提高配送服务质量以增加单店销售额,同时大力开拓新市场,不断增加销售终端数量”,从而导致“营业收入增长带动营业成本相应增长。”
从行业规律看,食品企业往往属于“营销驱动型”。该类企业的技术含量相对有限,进入门槛较低,而且目前国内市场中,诸多小品牌都能“割据”一城一地,致使行业集中度不高。大品牌唯有依靠渠道优势,使消费者切实接触到产品,才能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桃李面包采取“中央工厂+批发”的销售模式。不同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零食企业,近年持续发力线上,桃李面包的产品无论是经销模式,还是直销模式,均瞄准线下。这就需要公司不断拓展渠道,增加销售终端。
从消费场景来看,消费者往往通过小卖部、小型超市购买桃李面包,满足早餐、简餐等日常需求,这也就要求公司对于渠道经营更加精细,务求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买到公司的产品。公司称:“普通个人消费者会通过大型连锁商超、便利店、县乡商店及小卖部等购买”,而铺设更加细化的渠道,自然也需要更多的投入。
对于桃李面包而言,渠道优势已经具备,下一步如何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乃是重要问题。
从财务数据看,近年来桃李面包营业总成本不断上涨,2018年约41亿元,同比上涨约19%;2019年约48亿元,同比上涨约18%;2020年约49亿元,同比上涨约2%;2021上半年约22亿元,同比上涨约13%。与此同时,公司销售毛利率不断走低,从2018年约40%,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7%。
对此,桃李面包给出的方案是,继续投入,扩大产能占领市场,虽然一段时间内投入继续增加,但扩产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一般对食品企业而言,企业做大之后,对上下游产业链有更强的把控能力,从而根据自身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边际效益。
桃李面包称:“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扩大生产规模,与市场增长的需求相匹配,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扩大生产形成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
开辟新面包终端渠道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桃李面包在全国各地的销售情况并不平衡,在“老家”东北地区的销售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但这其中也蕴藏着机遇,公司如未来在其他地区拓展顺利,仍有增长空间。
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在东北地区营收高达约13亿元,华东、华北的规模约在6亿-7亿元之间,华中地区最少,仅约8513万元。从经销商数量看,东北地区有260家,华北有150家,西北、华南、华中的经销商只有两位数。
如果未来桃李面包能发力拓展经销商以外的线上渠道,对其进一步拓展市场将有所裨益。
对此,桃李面包称:“公司积极尝试与各大社区团购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平台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开通官方旗舰店,设立专门电商团队进行经营管理,销售品项日益丰富,进一步拓展网络营销在销售中的占比。”
从数据上看,截至去年年底,公司直营、经销两种模式的毛利率均减少超过9.5%,总计减少9.6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也敦促桃李面包依托网络,开辟新的渠道。
目前,企业所在的行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国内面包市场规模从2004年的87.5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前景广阔。
与同业公司相比,桃李面包规模上占据一定优势,约有市值265亿元,高于立高食品的238亿元,元祖股份的43亿元。在A股上市的41家食品企业,平均市值69亿元,而桃李面包的规模远高于这一数字。
今年8月份,天风证券谈道:“目前公司处在产能建设前期,在人工成本、费用铺设等方面投入较多,或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也表示,随着桃李面包终端布局的完善,多工厂协同效应的加强,下半年桃李面包将恢复发展。预计公司2021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9.2亿元、10.9亿元、12.8亿元。
中泰证券则预测2021至2023年,桃李面包营收分别为66.7亿元、75.5亿元、8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亿元、10.2亿元、11.6亿元。同时也提示了风险,包括“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渠道区域开拓不及预期”等方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拟斥资5亿至10亿元 协鑫能科开启上市以来首度回购
12月28日晚间,协鑫能科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或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
证监会: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紧紧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
72岁神秘富婆的钞能力:定增“牛散”豪掷5000万投芯片,曾4个亿押注力量钻石
周雪钦是定增市场的神秘“牛散”,手握数十亿资金,在定增市场活跃超过十年。仅2022年,她就已经参与数十单定增项目,其中不乏赛力斯(60112...
再度踩雷信托 恒银科技1.7亿打水漂?
12月20日晚间,恒银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7月13日购买国民信托有限公司的“国民信托·慧金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于12月20...
2022股民众生相:十年老股民浮亏近百万,“小白”直言回本了就跑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2019年3月,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突破1.5亿人,至2022年2月25日,数量已突破2亿人关口。不过...
年内超80家上市公司被立案!多家涉及董事长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初至2022年12月15日,A股市场共有82家上市公司相关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中11月份有23家,占比达28%。...
美团二季度净亏损11亿元同比收窄66.7%,金融投资浮亏2.92亿元
8月26日,美团披露2022年二季度财报,实现营收509亿元,同比增长16.4%;净亏损11亿元,同比收窄66.7%;经调整溢利20.58亿...
人社部等5部门对美团、饿了么、滴滴等11家平台企业开展行政指导
9月9日,人社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就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对美团、饿了么、滴滴等11家头部平台企...
腾讯否认考虑出售滴滴、美团股权的媒体报道
今日有报道称腾讯控股在考虑减持其在美团、贝壳等公司所持的股权,为股票回购和新业务提供资金,但腾讯否认了该报道。腾讯发言人表示,腾讯没有必要筹...
美团“开超市”、阿里调布局,大厂社区团购动作频频背后
近日,相继撤出北京、武汉、西安和成都后,盒马邻里又收缩了阵线,从杭州、南京相继撤城完毕,盒马邻里的运营范围将仅剩上海一座城市。...
抖音本地生活再落成都 美团、饿了么之外的搅局者?
近日,抖音本地生活业务板块大本营落地成都,包括到家团购、到店团购、旅行等多方位的业务版图,并且餐饮外卖业务将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试点。...
桃李面包增收不增利成“常态” 全国布局不理想
10月26日,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桃李面包”)发布三季报,其中第三季度营收约18亿元,同比增长5.7%;扣非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