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公募掀降费潮,债基成主力军,从降申赎费到降管理与托管费

2022年08月29日 09:10 来源:财联社
分享: 微信

财联社8月28日讯(记者封其娟)又一波公募降费潮来了,有意思的是,这一波降费从降低申赎费率蔓延至调低管理费和托管费。

进入三季度以来,已有17家基金公司旗下21只产品(多类产品合并统计)发布相关公告,对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进行调整。经统计,有9只基金产品同时调低了管理费和托管费。同时,仅调低管理费及仅调低托管费的产品各有6只。调低后,年管理费率最低至0.15%,年托管费率最低至0.05%。

在“折扣”力度上,“招商优势企业”年管理费率下调六成,居21只产品之首。此外,“中海惠裕(LOF)”、“景顺长城景兴信用纯债A”、“易方达安和中短债A”、“招商信用增强”、“新华聚利A”、“中银稳汇短债A”6只产品年托管费率均下调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有9只产品已经亮起或将清盘的警示灯。上述21只产品中,有5只产品的规模低于5000万元。截至2021年年末,有4只产品的份额持有人户数均已低于200,最少仅有66。另有期末数据显示,有10只产品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60%。其中,还有3只产品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均超99.99%。

降费的21只产品中,今年以来录得正收益的基金产品共15只。而2022仅剩下4个月,这15只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回报均未超5%。另外,“南华丰淳A”亏幅最大,年初至今已亏超17%。在同类排名中,这些产品多数位于后半段。

降费产品中,固收类产品数量大于权益类产品,债券基金更是一举“挑起大梁”。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38只基金下调管理费率,其中超60只产品为债券基金。另外,半数以上基金管理费率降幅超过35%,降低后的管理费率以0.3%和0.15%居多。

这一波降费会让基民“感冒”吗?很显然,基民买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取投资收益,并非当前的费率折扣。实际上,很多私募基金、专户产品在业绩提成的基础上,固定管理费率远高于公募基金。

9只产品开启“双降”模式,管理费最大“折扣”竟有四折

7月以来,同时调低产品管理费、托管费的9只基金产品中,招商基金独揽3只,易方达、嘉实基金、景顺长城、新华基金、鑫元基金、中海基金则各有1只产品。

公募掀降费潮,债基成主力军,从降申赎费到降管理与托管费

整体来看,这9只产品年管理费调降较多。其中,“招商优势企业”下调幅度最大,其年管理费率由原先的1.5%调低至0.6%,费率降低了0.9个百分点。

上述产品中,还有6只产品的年管理费率下调幅度在50%及以上。“中海惠裕(LOF)”、“新华聚利A”的年管理费率均由原先的0.7%调低为0.3%,费率降低了0.4个百分点,下调幅度为57.14%。

仅次于“中海惠裕(LOF)”,工银瑞信旗下2只产品的年管理费率,均由0.33%调低至0.15%,下调幅度也均为54.55%。“恒生前海恒锦裕利”、“景顺长城景兴信用纯债A”的年管理费率的下调幅度也均为50%。

“易方达安和中短债A”、“嘉实货币A”、“鑫元安硕两年定开债”的年管理费率分别下调了33.33%、18.18%、11.76%。

上述9只产品中,“中海惠裕(LOF)”、“景顺长城景兴信用纯债A”、“易方达安和中短债A”、“招商信用增强”、“新华聚利A”5只产品的年托管费率均下调50%。此外,“嘉实货币”、“招商优势企业”、“鑫元安硕两年定开债”、“招商丰茂”的年托管费率,分别下调41%、40%、37.5%、20%。

7月至今,4家基金公司旗下6只产品调低了管理费,暂未对托管费进行调整。这其中,包括工银瑞信旗下2只产品,天弘基金、南华基金、恒生前海基金、新疆前海联合各1只产品。

公募掀降费潮,债基成主力军,从降申赎费到降管理与托管费

“工银瑞信薪金A”、“恒生前海恒锦裕利A”、“前海联合智选3个月持有A”,年管理费率下调幅度分别为54.55%、50%、37.5%。由于基数不同,这3只基金产品的年管理费率调低下了0.18%、0.4%、0.3%。

另外3只产品降幅略小些,“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南华丰淳A”分别下调了33.33%、16.67%、14.29%

同一阶段,6家基金公司旗各有1只产品调低了托管费,未同时对管理费进行调整。

公募掀降费潮,债基成主力军,从降申赎费到降管理与托管费

经查发现,“平安日增利A”、“鑫元安睿三年定开债”、“德邦锐泓A”的托管费率均是由0.08%调低至0.05%,下调幅度均为37.5%。

在这6只产品中,“中银稳汇短债A”托管费率下调幅度最大,其托管费率由原先的0.1%调低至0.05%,下调幅度为50%。

另外,“鹏华添利A”、“长信睿进A”的托管费率下调幅度分别为44.44%、40%。

关于调整产品管理费和托管费的原因,多家基金表述基本相近。部分公告明确指出,是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证券市场环境,更好地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有部分公告指出,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

债基成降费主力军,多只产品或触及清盘红线

从基金类型看,以上21只产品中,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分别有10只、4只、5只、1只、1只产品。其中,“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为国际(QDII)债券型基金,且“恒生前海恒锦裕利A”也为偏债混合型基金。

据此,调低相关费率的21只产品中,固收类产品偏多,债基又是其中主力。实际上,权益类产品的管理费、托管费,通常高于固收类产品。

从成立年限看,上述产品均成立超过1年半。其中,“嘉实货币A”、“招商优势企业”、“招商信用增强A”已分别成立超过17年、10年半、10年。

根据最新数据,规模超过1亿元的产品共有12只。其中,“平安日增利A”凭借1613.99亿元的规模位居21只产品之首。规模超百亿的产品还有“鹏华添利A”,其规模为339.63亿元。

公募掀降费潮,债基成主力军,从降申赎费到降管理与托管费

“德邦锐泓A”、“工银瑞信薪金A”、“天弘同利LOF”、“鑫元安硕两年定开债”、“鑫元安睿三年定开债”、“新华聚利A”这6只产品的规模均超10亿元。基金规模在1-2亿元的产品有3只,包括“景顺长城景兴信用纯债A”、“招商优势企业”、“招商信用增强A”。

同时,还有9只产品的规模低于1亿元。这其中,“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中银稳汇短债A”、“南华丰淳A”3只产品的规模超过5000万元,而“南华丰淳A”刚超5000万元清盘线。

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产品有5只,“恒生前海恒锦裕利A”、“易方达安和中短债A”、“前海联合智选3个月持有A”、“长信睿进A”4只产品的规模又不足1000万元,其中3只产品规模在100余元。

需注意,连续20个交易日规模均不足5000万元的基金产品,将触发清盘条件。

2021年年报显示,份额持有人户数超过1000的产品拥有11只。其中,“万人户”基金产品共5只,“平安日增利A”、“嘉实货币”、“鹏华添利A”、“工银瑞信薪金A”、“南华丰淳A”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分别为5229.51万、1861.24万、27.39万、2.14万、1.58万。

公募掀降费潮,债基成主力军,从降申赎费到降管理与托管费

截至2021年年末,21只产品中还有10只产品的份额持有人户数低于1000。这其中,“鑫元安硕三年定开债”、“鑫元安硕两年定开债”、“长信睿进A”的份额持有人户数均在200-250之间,而“前海联合智选3个月持有A”、“德邦锐泓A”、“恒生前海恒锦裕利A”、“易方达安和中短债A”的份额持有人户数均已低于200,分别为122、110、109、66。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连续20个交易日基金持有人数不足200人时也会触发清盘条件。

去年年末数据显示,有10只产品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60%。其中,“德邦锐泓A”、“鑫元安睿三年定开债”、“鑫元安硕两年定开债”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均超99.99%。

同一时期,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低于10%的产品共有7只,其中5产品相关比例已跌破1%。“南华丰淳A”、“恒生前海恒锦裕利A”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均低于0.0015%。“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则全部由个人投资人持有。

公募价格战正酣,降费产品今年以来最大亏损超17%

从业绩回报看,上述21只基金产品中,今年以来录得正收益的基金产品共15只。而2022仅剩下4个月,这15只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回报均未超5%。

年初至今,“德邦锐泓A”以3%的业绩回报居21只产品之首,排名第二、第三的“天弘同利LOF”、“景顺长城景兴信用纯债A”业绩回报均在2.25-2.32%。

以上3只产品今年以来业绩回报,在同类产品中的排名均位于前半段。除QDII和FOF基金外,其余产品在同类排名中基本位于后半段。

公募掀降费潮,债基成主力军,从降申赎费到降管理与托管费

今年以来业绩亏损的6只产品中,“南华丰淳A”亏幅最大,年初至今已亏损17.41%。“招商优势企业”、“长新睿进A”业绩亏损次之,两只产品年初至今均亏超5%。另外3只产品,至今已亏损1.26-2.2%。

在震荡行情、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的价格战已从降低申赎费率蔓延至调低管理费和托管费。而实际上,买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取收益,当前的费率折扣远比不上优质基金产品为投资者带来的长期收益。

对此,有观点指出“价格战是公募基金行业最low的竞争方式。再怎么降费,也轮不到公募基金。很多私募基金和专户在业绩提成的基础上,固定管理费还比公募高很多。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核心竞争力根本不是更低的管理费率。这几只基金降费的结果,大概率最后也不会比公募整体业绩跑得好”。

对基金公司而言,通过更低价的管理费和托管费,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加销量,从而扩大基金规模、提高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以期脱离清盘风险。

另外,部分产品的定位是打新基金,较低的管理费,也是为了让利投资者和持续营销。

除了让利投资者外,采取定制策略且持有份额占据绝对话语权的机构客户,出于自身利益,通常会有下调管理费的诉求。基于此类机构客户的需求,基金公司会在盈亏平衡点之间设计合适的管理费和托管费。

(责任编辑:CF01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宁德时代领衔 千亿解禁来袭

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开年首周(即1月2日-6日这一周),共有60只股票面临限售股解禁,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约...

来源:北京商报

蒙脱石散概念股飙升 爆炒风险已现

2023年伊始又迎来一波抢药潮,这次是止泻药蒙脱石散。...

来源:北京商报

全年428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近5800亿

12月30日,A股将迎来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届时将有鸿铭股份(301105)、富乐德等6股上市。...

来源:北京商报

拟斥资5亿至10亿元 协鑫能科开启上市以来首度回购

12月28日晚间,协鑫能科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或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

来源:新京报

峥嵘三年 科创板迈入500家时代

12月28日,随着萤石网络(688475)、清越科技鸣锣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0家。...

来源:北京商报

持续缩量整理后,市场或将迎来修复,先行留意以下三大热点方向

跟踪主线板块的整段生命周期....

来源:财联社

2022收官在即 7家企业将闯上市关

2022年进入最后一周。...

来源:北京商报

年内10股折戟“A拆A”难在哪

2020年,在政策推动下,A股掀起分拆上市浪潮。...

来源:北京商报

证监会: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紧紧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

来源:财联社

72岁神秘富婆的钞能力:定增“牛散”豪掷5000万投芯片,曾4个亿押注力量钻石

周雪钦是定增市场的神秘“牛散”,手握数十亿资金,在定增市场活跃超过十年。仅2022年,她就已经参与数十单定增项目,其中不乏赛力斯(60112...

来源:时代周报

四年关店两千多家!出海战略能让美邦服饰回血吗?

​出海成为越来越多快时尚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尤其在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成功后,许多本土服饰品牌重新看到了出海的希望。...

来源:财联社

缺钱?三年亏掉50个小目标,华谊兄弟不放弃“搞钱”,前三季度只上映3部电影

因收入确认不规范等问题,华谊兄弟再收警示函。...

来源:时代周报

再度踩雷信托 恒银科技1.7亿打水漂?

12月20日晚间,恒银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7月13日购买国民信托有限公司的“国民信托·慧金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于12月20...

来源:北京商报

2022股民众生相:十年老股民浮亏近百万,“小白”直言回本了就跑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2019年3月,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突破1.5亿人,至2022年2月25日,数量已突破2亿人关口。不过...

来源:时代周报

年内超80家上市公司被立案!多家涉及董事长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初至2022年12月15日,A股市场共有82家上市公司相关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中11月份有23家,占比达28%。...

来源:时代财经

公募集体“下注”航空股:48只公募组团捧场吉祥定增

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航空公司定增却引基金公司“竞折腰”。...

来源:财联社

公募老将大调仓:减掉多只券商重仓股,大手笔转向新能源

昨日,新浪大V的一篇推文引发关注,“很久没关心一位老牌明星基金经理了,之前他从产品成立之际,就重仓券商,并坚定持有。但我刚发现,二季度,他开...

来源:财联社

公募参与定增热情正攀升,前八月48家公募723亿出手定增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平淡期后,定增市场在近期有所回温,公募基金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从上市公司定增公告中频频露脸的公募来看,公募参与定增的热情在大...

来源:财联社

底部信号来了,公募机构扎堆自购

一日之内为何多家公募机构纷纷宣布自购?...

来源:北京商报

前三季度公募“冠军”最新持仓:增配油气股

2022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在市场波动的同时,多数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下跌、赚钱效应差。...

来源:北京商报

公募REITs持续受追捧,20只公募REITs融资超600亿

公募REITs的阵营在不断扩大。...

来源:财联社

又一家机构注销公募代销资格!主动注销频频 公募代销牌照失宠?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代销领域呈现马太效应,头部集中度越来越高。如果机构没有很大的业务量的话,收入难以覆盖监管成本,可能得不偿失,还不如注销。 ...

来源:新京报

中基协出台重磅文件,首次明确投教列入监管评价指标

11月23日,中基协下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试行)》,面向全体公募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征求意见,要求公...

来源:财联社

公募频洗牌,年内超300只基金下线

年末将至,基金清盘情况见涨。...

来源:北京商报

公募年内分红同比缩超8% 债基逆势增长占比超七成

2022年已接近尾声,年末基金管理人纷纷下起“红包雨”,年内分红榜单也将“出炉”。...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