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2021年03月01日 14:23 来源:中华网财经
分享: 微信

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堆满了待发的包裹。三个工人在屋内空隙处,将一袋袋藜麦装进纸箱,打包封装,胶带机嘶嘶作响。窗外的寒风呼啸而过。

这是青海格尔木商家冯常俊的库房,春节前,这里每天至少要向全国各地发出2000个藜麦包裹。

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距离西宁还有800公里,全市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江苏省还大,90%的土地却是荒漠,常住人口仅约24万人。

三年前,冯常俊在格尔木一家濒临破产的国企上班,月工资不到两千元。此前他还种过枸杞、开过餐馆,但屡战屡败,欠了四十多万的外债,时常为看不到头的还债生活感到绝望。

如今,他依靠在拼多多上卖藜麦,年销过千万,成为格尔木最大的电商商家。

过去三年,冯常俊无意中创造了一个边远地区农产品电商的神话。他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更是改变了许多当地人的生活,盘活了格尔木农产品上行的产业链。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冯常俊(上图右二)在库房与工人们一起打包。(摄影:昆仑)

绝境逢生

“那时候整夜整夜失眠,比创业吃苦受罪难受多了”,冯常俊说。他之前租种20亩的枸杞地,零下十几度的冬天还在地里修剪树枝,啃着冻得跟石头一样的馍馍,但跟枸杞行情价格大跌、枸杞烂在地里的痛苦,跟此后负债累累的生存状态相比,这种苦算不了什么。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夏天的格尔木农场,来自南美的高原作物在中国找到了理想种植地。(摄影:昆仑)

2018年,冯常俊在妻子的支持下,决定到网上卖青藏高原农产品。相比此前种枸杞、开餐馆的重投入,冯常俊这一次创业谨慎试水。尝试过不同电商平台后,他锁定了拼多多。

“跟其他平台相比,拼多多没有佣金,推广效果好,对于中小商家来说很友好”,冯常俊说。他选择卖藜麦,而非格尔木种植面积更大的枸杞,是因为藜麦的储存、加工、包装、运输更方便,适合电商初期上手。

藜麦是格尔木的新特产。8年前,当地成功培育出耐旱、耐盐碱的藜麦品种,随后开始大规模种植。高达2780米的平均海拔,3380小时的年日照时间,让格尔木成为藜麦生长的理想地区。

尽管藜麦素有“谷物之母”的美称,属于最合适人类的全营养谷物,但格尔木的藜麦并不为外界所知,市场需求很不稳定。

今年56岁的祝恒年务农数十年,在格尔木国营河西农场租种了50亩土地,7年前开始种植藜麦,是当地最大的藜麦种植户之一。他的藜麦过去一直卖给线下批发商,行情好的时候,能够卖到十多块一斤,差的时候,仅三块多一斤。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56岁的祝恒年,是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的藜麦种植大户。(摄影:昆仑)

在电商从业者看来,格尔木算不上“流着奶与蜜”之地。这座发迹于交通运输的移民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由此支撑起一批工业和运输国有企业。

“不进体制内或者国企,好像很难过上富足的生活”,冯常俊就这样“冒失地”一头扎进了农产品电商这个行业。

冯常俊回忆说,当时的小目标就是“每天要能卖出10单就太棒了”。毕竟,一位当地的电商前辈,每天在淘宝也就卖出几十单。

业务爆发

外地的消费者购买了冯常俊店铺的第一单藜麦,然后,就会推荐给亲友,通过口碑传播,冯常俊的店铺慢慢迎来了更多陌生人、回头客。同时,冯常俊也开始使用平台的推广工具,尝试着每天花几十块给店铺打广告。

在格尔木的出租屋里,冯常俊是个孤独的创业者。他从零电商经验起步,日夜琢磨着拼多多的电商培训课程。他一手包办了采货、运营、销售、打包、物流、客服、售后的所有位置,最大的心得就是“要让顾客的购物体验满意,符合平台规则,客服回复要及时,发货要及时,被顾客投诉很惨,被平台处罚也很惨”。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31岁的冯常俊通过拼多多,将藜麦这种高原农产品卖向了全国各地。(摄影:昆仑)

2019年,在每天发数十单包裹的时候,冯常俊开始感受到“忙不过来”,妻子在工作之余搭起了帮手,两人在半夜两点一起打包,次日清晨,冯常俊再开着面包车将藜麦送到快递点——格尔木物流不发达,如果订单量少,快递员并不愿意上门取件。

2020年5月,经历了年初疫情导致的物流停发,冯常俊的藜麦店铺厚积薄发,迎来爆发式销售增长,日订单量蹿升到了数百单。

冯常俊趁势组建起自己的电商团队,办公地从原来的一间出租单间,换成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民房,同时他全力投入运营,将平台推广投入增加到每月数万元。

胆子大、行动力强的冯常俊,拔得了头筹。到2020年夏天,藜麦店铺订单量一天最高已经达到2000单,月销售额突破百万。他的店铺坐稳了拼多多杂粮类目销售排行榜的前列,甚至攀升到第一位。

在平台杂粮类目销售排行榜前列,大部分商家来自河南、山西等中东部地区农业大省,来自青海的商家异常罕见。这甚至引发了拼多多上海总部的关注,冯常俊接到了平台工作人员的问询电话。

在快递成本高昂的格尔木,为了向消费者强调藜麦是“原产地直发”,冯常俊坚持从格尔木而非运到外地再发货。当地的快递企业,先是对这家突然冒出的单量惊人的本地电商感到诧异,然后争抢起这个大客户,甚至打起了价格战。

凭借巨大的订单量,冯常俊获得了市场收件价腰斩的优惠价,得以压缩成本,让利消费者,将销售规模继续做大。

格尔木当地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感叹,“整个格尔木的电商快递件估计也就几千单。这个藜麦商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杀出来,做到两千的日单量,简直就是个神话。”

星火燎原

43岁的回族人张尕胡,是冯常俊招进来的第一个员工。他总是沉默地在流水线屋子里,低头熟练地给藜麦打包装箱,做着简单甚至显得枯燥的工作。

但张尕胡坦露出对这份工作的珍惜。张尕胡没什么文化,履历比老板还丰富——他过去常在西北各地做体力活,做过采摘枸杞的工人,做过餐馆的拉面师傅,还去新疆干过苦力。

“最难过的是在零下40度的冬天,在新疆做矿工挖黄金。”张尕胡说,常年劳作使他落下了肺病重疾,不堪重活。他被迫结束在外的打工生活,回到格尔木,渴望找份工作,养活家中三个4岁、7岁、9岁的孩子。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43岁的张尕胡是藜麦电商团队的第一个员工,他忙着为藜麦打包装箱。(摄影:昆仑)

2020年5月,冯常俊在本地发出招聘广告,组建电商团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他留下了踏实肯干的张尕胡。

比起做打包物流的员工,格尔木更难得的是电商人才。从格尔木电商产业园,到当地的枸杞、藜麦厂家,他们都指出这个西部地区电商发展的症结。

“别说格尔木,就是西宁甚至整个青海,都没有什么出彩的电商,想找个同行交流都很难。“冯常俊说,他中专学的焊接,做电商之前什么都做过,就是没做过电商,常令外地的同行大跌眼镜。

23岁的马子萍,成为冯常俊招进团队的第二个员工。

此前,马子萍在成都电子厂的流水线打工,坐火车回格尔木要一天一夜。漂泊在外多年,她想回到家乡,方便照顾父母,但在本地找工作并不容易。本地经营状况尚可的国企,招聘门槛要求本科,她却只有中专学历。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23岁的马子萍回到家乡,很庆幸能在格尔木找到这份电商工作。(摄影:昆仑)

2020年5月,冯常俊将马子萍招进团队,教她做电商打单、客服、售后等工作。这个电商从业经验比员工也就多两年的老板,相信马子萍也能和他一样,通过电商走得更远。

在格尔木这座民营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城,冯常俊为员工们提供的3000-4000元月收入、规律的工作作息、可期的职业成长,在当地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

到2020年年底,冯常俊组建的本地电商团队,已经扩大到10人,真正组成了一支成建制的格尔木电商生力军。

随着销售规模持续做大,这条藜麦产业链的上下游都从电商中受益。

冯常俊说,自己是在拼多多卖藜麦,而这间办公室里的桌椅、打印机、各种办公小件,都是从拼多多买的。

“因为拼多多的崛起,大家都习惯了包邮拼单,格尔木现在快递下行(格尔木人通过电商消费)的包裹一天有四五万件。”格尔木一家快递公司负责人说,但格尔木的快递上行(格尔木电商卖出产品)包裹量一天只有几千,本地电商的崛起可以改善快递空车离开的状态。

格尔木藜麦种植户及加工厂也有了盼头。

当地最大的藜麦加工厂负责人郑协通,7年前大面积种植藜麦,因为行情价格下跌损失惨重,为了出掉手里的存货,他转而尝试做起了藜麦加工厂。眼下,除了线下批发商,冯常俊是他最重要的客户。

“今年格尔木黑藜麦很稀缺,我厂里还剩下最后5吨,别的客户来要我都不给,专门留给冯总。”郑协通说,做生意渴求稳定的销售渠道,本地电商伙伴尤其要珍惜。他还盼望,未来能和冯常俊的电商一起合作,筹划更多的藜麦深加工产品。

在格尔木河西农场,作为藜麦种植大户,56岁的祝恒年和42岁的祝格连,与藜麦加工厂以及电商业务建立了直接紧密的关联。藜麦销售渠道及价格经过商定,有了确切保证。

青藏高原腹地的创业故事:只有荒芜的高原,没有荒芜的电商

冬天的格尔木农场,地里的藜麦已经收割完,42岁的祝格连等待来年的耕种。(摄影:昆仑)

祝格连说,为了分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他家同时种了20亩藜麦和40亩枸杞,今后通过本地藜麦电商,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减少传统批发的价格流通波动,他会乐意种植更多藜麦。

按照藜麦的亩产量700斤计算,如果藜麦收购价能够达到每斤6元,就能实现亩收益4200元,对于格尔木种植农户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没有人知道,冯常俊在拼多多的电商生意还能做多大,但所有人都在期待,格尔木的藜麦电商产业,还能走得更长远。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量价均超2019年暑期,北京酒店火到8月

亲子、商务多端支撑...

来源:北京商报

西单商场“留不住”劳力士

引入像劳力士这样的高奢品牌,依旧会是西单商业项目布局的重点之一。...

来源:北京商报

阿里大文娱资本寻路,亏损大户优酷下一步如何走?

过去,市场对长视频平台看中的是发展远景,现在更看中的是其盈利空间和能力。...

来源:蓝鲸

山姆泡面桶出圈会员店竞争白热化

山姆会员店产品频繁出圈的背后,是会员制领域竞争白热化阶段。...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沿河商业玩出新花样

不同于其他商圈,沿河商业一边享受着天然的红利,更要面临着更多硬件条件的挑战。...

来源:北京商报

三只松鼠股东合计套现超30亿

伴随着两大股东的持续减持,三只松鼠近年来股价持续下探,较三年前历史高点已跌逾七成。...

来源:北京商报

明星跨界资本圈“踩雷”背后

明星效应双刃剑的另一面也让投资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专业的事还得让专业的人做”...

来源:北京商报

地方茶饮品牌扎堆进京赶考

茶饮市场趋于饱和,尤其是一线市场头部品牌已经占据了较高市场份额,新选手要想破局仍需找准定位进行差异化突围。...

来源:北京商报

三里屯想再造一个“重奢场”?年轻人直呼逛不起了

未来三里屯商圈将同CBD商圈联动发展,建设成“一园、三段、多点”的空间布局...

来源:北京商报

连亏三年凯撒旅业走向重整边缘

*ST凯撒此前转战海南并开展免税业务,也引进了京东成为其第五大股东,还试图吸收合并众信旅游但未能成功。...

来源:北京商报

孩子王收购乐友国际被问询

随着中国出生率持续走低,母婴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压力,孩子王收购乐友国际的“蝴蝶效应”如果发挥效能,或将拉开母婴行业资源整合的大幕...

来源:投资者网

同行扩大门店规模,奈雪的茶何时融入“加盟时代”?

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林在3月31日的业绩会上称,奈雪的茶计划2023年新开600家门店,新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来源:投资者网

县域直播、宠物经济……小微经济呈现八大新亮点

对于小微而言,每一个亮点都蕴藏着生意和生计的机遇。...

来源:人民网

盒马等待上市

未来,盒马还需要扩大生鲜销售量和增强竞争力。...

来源:北京商报

电竞赛场内外的商业化角力

赛事、直播等电竞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亚运会也为电竞俱乐部的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