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瑞精密对外宣称短交期,违规生产,贿赂大客户等问题频频爆出
实控人直接向第一大客户的采购负责人行贿,以“交货周期短”为竞争优势的同时却屡屡违规生产,无视环保、消防等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规定,更是违法《劳动法》延长劳动时间,侵犯劳动者权益,如此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否能顺利通过IPO?
2021年6月17日,深圳市强瑞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强瑞精密”)IPO申请拟进入上会环节,招股书及问询回复等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工装和检测用治具及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下游客户集中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电子产品领域。
时代商学院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该公司下游客户高度集中,尤其对第一大客户华为的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一半。对此,强瑞精密表示自身以“交货周期短”为竞争优势获得核心客户的订单,然而“交货周期短”的背后,该公司屡屡违规生产、违规延长工时、实控人亲自贿赂华为相关采购负责人以及账面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在现代法制社会下,强瑞精密明显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有如血汗工厂般置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于不顾,这样的一家公司是否值得IPO呢?
针对上述问题,时代商学院于2021年6月19日向该公司发函问询,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屡屡违规生产,侵犯劳动者权益,社会责任严重缺失
强瑞精密生产的检测治具及设备主要用于移动终端电子产品电性能、光学性能、气密性、射频及音频等方面的检测,工装治具及设备主要用于移动终端电子产品零部件模组和整机的组装、拆卸和加工等工序。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客户集中度偏高,其第一大客户华为在报告期(2018—2020年)的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65%、87.25%、54.72%,前五大客户在报告期的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6.79%、94.19%、91.46%。
由于下游应用领域的消费电子产品具有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性,客户订单也因此具有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高度定制化、短交期(交货周期短)的需求。强瑞精密表示其获取下游客户订单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快速响应、交货周期短”。
然而,“快速响应、交货周期短”的背后,却是该公司多次违规生产、不合理延长劳动时间和侵犯劳动者权益。
招股书显示,为满足客户交期要求,强瑞精密自2017—2020年累计出现3次未取得环保审批、未经环评验收手续即擅自开工生产的情况。其中,2019年2月强瑞精密技术迁扩时其硅胶硫化项目未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就投入生产;2020年该公司研发中心扩建时存在未经环保部门验收即投入生产的行为;2019年4月子公司强瑞装备新建项目亦未及时办理环评验收投入生产。此外,2017年4月该公司因擅自拆除消防措施、堵塞疏散通道被当地消防管理部门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与此同时,强瑞精密在问询回复函中表示,由于公司员工数量与业务规模的增长不同步,因此其将员工工作时间延长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但也因此存在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四十四小时、每周工作休息少于一日的情况。此举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且存在“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定制化的治具和设备本身产品标准化程度很低,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产能”概念,产品的定制化设计与装配调试才是产能真正的制约因素,因此行业内可比公司及强瑞精密均以研发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合计实际工时数与定额工时数的比例作为产能利用率的核算指标。其中,定额工时数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扣除法定节假日及每天休息时间后,员工可以投入的理论工作时长。每个员工的月定额工时为该月工作日天数与每天8小时工作时长的乘积。
2018-2020年,强瑞精密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32.28%、138.35%、132.06%,换言之,则是该公司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长是其法定工作时长的130%及以上,这相当于把人工当机器一般长期超负荷运转,以血汗工厂的运营模式来树立该公司“短交期”的竞争优势。
客户集中度高,商业贿赂行为与坏账风险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强瑞精密下游客户集中度非常高,其中对第一大客户华为的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更是远超半壁江山,面对下游客户缺乏议价能力,或许是其不惜违法违规也要按时满足交货期的原因之一。
招股书中显示,2018—2020年强瑞精密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79%、94.19%、91.46%,其中对第一大客户华为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65%、87.25%、54.72%。
招股书显示,强瑞精密自2009—2012年期间通过比亚迪间接承接华为的手机治具产品业务,2013年起成为华为的直接供应商,与华为保持直接合作关系已近8年。然而,强瑞精密并未披露的是,2012—2014年期间,强瑞精密的共同实控人尹高斌多次向时任华为采购经理的张险渊进行商业贿赂,行贿时间段正是该公司完成从间接供应商向直接供应商身份转换的时期。
2020年8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20)粤0307刑初1347号刑事判决书显示,自然人张险渊自2007年入职华为公司,负责华为公司的供应商认证引入、绩效考核、质量问题处理等工作,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该判决书显示,张险渊于2012—2014年期间分2次收取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强瑞精密前身)的尹高斌5万元现金好处费,并在将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引入成为华为公司一级供应商方面为其提供帮助。
然而,中美之间发生新一轮贸易摩擦,美国自2019年开始对华为进行制裁,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由2019年的约2.41亿部降至约1.89亿部,全球出货量排名由2019年的第二回落至第三。受此影响,华为对强瑞精密的治具和设备等产品的采购订单相应减少,2020年强瑞精密对华为的销售收入下降了7372.6万元,同比下降24.4%,2020年的收入增速亦从2018年、2019年的103%、39%逐年下滑至20.5%,强瑞精密不惜进行商业贿赂获取的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增长已经不复存在。
为摆脱对华为的订单依赖,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强瑞精密自2019年开始致力于拓展苹果产业链客户。经过2019年打样试制及小批量供货,2020年度该公司拓展了富士康、智信仪器、捷普绿点等苹果产业链客户,实现了1.27亿元销售收入。
但新业务拓展的背后,该公司的毛利率持续下滑,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招股书显示,2020年该公司所有产品销量下滑明显,收入增长依赖产品售价提升。虽然产品售价上涨,毛利率却整体呈下滑趋势。2017-2020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3.04%、35.35%、42.04%、37.99%。
2018—2020年,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9429.05万元、1.13亿元、1.3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7.80%、37.04%、41.62%,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5.7%、42.37%、52.35%,应收账款对运营资金的占用比例偏高,亦存在一定的坏账损失风险。2019—2020年该公司连续计提了85.43万元、160.16万元信用减值损失,连续计提了390万元、921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强瑞精密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产品滞销导致存货跌价,则相关的减值损失风险将扩大。
总结
作为华为的供应商、以及苹果产业链的供应商,强瑞精密凭借自身多年来的运营经验在其招股书总结了自身存在“快速响应、交货周期短”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该优势的背后则是以屡屡违规生产、违法消防规定、侵犯劳动者权益、进行商业贿赂为代价。
与同业可比公司对比,或许“交期短”已不再是强瑞精密的优势,与此同时,社会责任缺失和规范经营意识缺失,或许会成为该公司IPO的一大阻力。
参考资料:
强瑞精密招股说明书,审核问询回复函;
董事长两次亲自行贿大客户采购经理强瑞技术IPO信披对此只字未提,行长助手公众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4家公司IPO齐终止 创12月以来单日新高
12月29日晚间,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IPO状态变更为终止,这一撤单数量达到了12月以来的单日新...
软银宣布将减持近四成阿里持仓 套现340亿美元
当地时间周三傍晚,软银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结算预付远期合约的方式,减持阿里巴巴持仓,这也印证了上周媒体对于此事的报道。截至发稿,阿里巴巴...
华为再向外企专利维权!状告亚马逊侵害专利
有业内分析认为,华为展开专利维权行动,一方面可以盘活自身专利的价值,另一方面有助于华为进一步在全球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彰显技术优势。...
华为前三季度销售收入4458亿元 三季度环比下滑15.47%
华为今日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58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而2021年前三季度,华为实...
华为富士康,为何落户这座千万人口三线小城?
距郑州150公里的富士康(周口)科技工业园,是富士康在河南最新建设的厂区。除富士康外,华为也在2020年落户周口,建立华为(周口)工业互联网...
“宁王”携手华为打造高端汽车品牌,智能汽车领域要被跨界巨头拿捏?
尽管宁德时代与华为此前在智能汽车领域有过多番合作,但双方此次合作将不限于技术领域,而是共同打造全球化高端汽车品牌。...
前有李一男,今有稚晖君,百万年薪留不住华为天才少年
稚晖君没有等到丰收季。他曾在微博上预告过,主线项目要做的产品会在今年年底搞定,昇腾芯片的新开发者套件也会在明年初发布,性价比将比上一代芯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