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注定会是载入其发展历史的一月。
回顾8月,阿里一共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在8月15日发布了财报,二季度现金流腰斩、上半年净利润腰斩;二是在8月28日成为在港交所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三是在8月30日完成了三年整改。
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拎出来,都意味深长。而这三件事的发生,也代表着阿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至于是向上还是向下,则极度考验着阿里的心态、战略、动力。
眼下,电商依旧是阿里的基本盘所在,是最为核心的力量,然而国内电商格局相比早年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美团,每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都在提醒阿里,想要“回到过去”堪比登天。
巨大的压力之下,阿里接下来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双重主要上市,图什么?
8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阿里巴巴今日正式完成香港双重主要上市,成为在港交所和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自双重主要上市生效之日起,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的第二上市地位正式变更为主要上市地位,股票标记中代表第二上市的“S”也从其港币及人民币柜台的股票简称中删除。
阿里巴巴港股来源:雪球
所谓的双重主要上市,指的是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行为。
阿里巴巴在2019年以"二次上市"模式回归港股,但纽约仍是其主要上市地。可以理解为在二次上市的状态下,港股就是阿里巴巴的“分会场”,美股才是其主场。
不过,双重主要上市后,港股和美股都将变成阿里巴巴的主场,阿里巴巴在港股的股价会相对独立,受美股股价波动的影响会比过去小很多。
目前,采取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港的中概股公司不多,但也不少。比如百济神州、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贝壳等。为人熟知的其他互联网大厂百度、京东、网易等,在港交所还处于二次上市的状态。
当然,双重主要上市也意味着双重监管,需要符合两地上市公司的规则,这也对阿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是唯一一家主动从二次上市转变为主要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互联网技术公司。
从目的来看,阿里此次双重主要上市,也许是出于降低潜在退市风险的考虑。在较早之前就有消息传出阿里巴巴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两年后可能面临着退市的风险。
双重主要上市后,香港的上市地位和美国纽交所属于同等地位。根据规则,即使将来阿里巴巴被禁止在美国上市,全球的投资者依然可以通过香港来投资阿里巴巴。
此外,阿里巴巴近年来在美国市场的市值并不高,其美股市值最高位是2021年6月25日的6195亿美元,截至9月4日,公司市值1977亿美元,下跌了68%。美股市场显然已经没那么值得留恋了,分散风险、多铺一条路,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阿里巴巴美股来源:雪球
综上不难看出,阿里双重上市实质上是在面对当前市场波动,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下实施的一种策略。
当然,要想在港股获得更多投资者支持,阿里还需在“内在”方面加把劲,用更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三年整改,改成什么样?
就在完成双重主要上市的两天后,阿里再次成为了焦点。8月30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三年整改,取得良好成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公告中表示,阿里巴巴严格规范自身经营行为,认真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合规管理制度,提升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服务水平,合规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总局将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时间回到三年前,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开展行政指导,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全面自查整改,连续3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处以182.28亿的罚单,而这个金额至今未被打破。
被约谈后,阿里很快拿出了非常端正的态度,迅速给出了对应的整改方案:
在金融管控方面,蚂蚁集团和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全面纳入监管;
在支付业务方面,回归支付本源,坚持小额便民、服务小微定位;
在征信信息方面,依法持牌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
在消费金融方面,将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在消费者权益方面,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适当性管理。
这几条方案看似简单,但整改起来却是伤筋动骨疼,甚至用“扒掉一层皮”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了完成整改方案,这三年来阿里做了不少事,具体来看包括以下:
全面停止“二选一”垄断行为、健全企业合规管理制度、提交自查合规报告、加强内控合规管理、设立风险管理团队、设立首席合规官、建立投诉和举报机制、制定内部审查制度、定期讨论内部监控事项......
经过阿里三年的自我调节,“利空”总算终于出清,“二选一”案也早于去年12月29日以京东胜诉、阿里赔偿10亿告终。
而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后,阿里则回应称:“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创新,坚持合规经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的确,阿里这艘巨轮如今完成了掉头,正朝着新的、正确的航向出发。不过能否再次起飞,则依旧考验着其能否继续保持活力与创新,尤其是在“电商”这个基本盘层面,亟需有效、有力、有序的计划和行动。
前路漫漫,仍旧艰难
毋庸置疑的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一直以来只有淘宝和支付宝。
不过,如今支付宝已经单独分拆出去,同时其他业务目前还都没有规模化盈利的能力,因此只有淘宝在这个家里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流量、交易量、现金流、规模化利润。
然而从上月中旬阿里公布2024年二季度财报来看,淘天集团收入1133.73亿,同比下跌1%,经调整息税前利润为488.1亿元,亦同比下降1%,成为了六大业务集团中唯一收入负增长的集团。
来源:阿里巴巴2024Q2财报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拼多多的强势崛起,以及以抖音为代表的直播电商的异军突起,都给阿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就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阿里、拼多多、京东、抖音电商四分天下,各自的零售GMV量级大致为8万亿、4万亿、3万亿以及2.6万亿。而阿里在国内的电商份额占比,也从当年的7成下降到4成。
并且,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想要买到品质稍微更放心一点的,会去京东;想要买到稍微便宜一点的,会去拼多多;需要马上送到家的,会用美团;想要额外获得一点情绪价值的,会用抖音......淘宝已经不再一个是“必需品”了。
此外,再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本质上是流量生意,而商家是跟着流量走的,也就是说哪里有赚钱效应,商家的广告就会投向哪里。比如两大直播平台视频号及抖音的广告增速均保持高增长,这背后就是大量商家涌入后的结果。
图:国内电商平台
其实去年阿里的内部会议就在强调回归淘宝、回归电商、回归互联网。其早已察觉到电商这个基本盘已经出现裂缝,而如果这块业务稳不住的话,阿里先前建立起的配送、支付、零售等完善的商业零售模式都会出问题。
作为阿里的基本盘,当前要重新稳固电商市场份额,给商家降本,给用户补贴,可这些都要真金白银投入。而今年二季度阿里巴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36.36亿,同比减少26%,自由现金流173.72亿,腰斩56%,整个前半年阿里净利润249.41亿,同比减少54.65%!
是先“花钱”确保未来能赚更多的钱?还是先“存钱”确保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以及激烈的竞争中有余地?这对阿里来说,将会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阿里再找不到“良药”实现自救,那么淘天的业绩仍然会出现下滑,市场份额也会随之不断下降,其他几大业务也会随之出现更多的问题。那么站上“新起点”的阿里,又会做些什么呢?拭目以待。
今年一季度,韩国最大电商平台 Coupang 收入 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但净亏损 24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