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测试接入 DeepSeek 的微信 AI 搜索,曾频频出现「抱歉,服务繁忙,请稍后再试吧」。
微信可能对瞬间涌入的巨大热情准备不足,而后微信给出解决办法,那就是为自家大模型 AI 助手「元宝」引流,从 2 月 18 日开始,尚未被灰度测试的微信 AI 搜索用户,就会发现页面中出现了「下载元宝(体验 DeepSeek R1)」。
这一模式可类比字节跳动旗下抖音为豆包 APP 引流,只不过字节跳动比腾讯更早目标明确地去打造超级 APP。
此举也意味着大大刺激腾讯元宝在 C 端用户的市场影响力,根据 QuestMobile,今年一月 AIGC 应用中,DeepSeek 日活高达 2292 万,第二名豆包为 1586 万,而腾讯元宝月活仅为 275 万。
如今,用户在元宝 APP 中,不光可以使用 DeepSeek,还可以使用腾讯混元大模型最新推出的深度思考模型 T1,以及之前推出的腾讯混元通用模型 Turbo 。这样既满足了深度思考,也支持快速输出答案。
外界已经对此抱以巨大期待,因为微信 10 亿 + 的月活数据和优质内容,加上 DeepSeek 的联网信息整合能力,代表着微信搜索在发力成为国内目前最强大的 AI 搜索形态。
一向在功能迭代升级上十分谨慎的微信,从来不做小众需求,但这次拿出了超乎寻常的速度,这意味着微信在顺应海量用户群的成长,开始猛做 AI To C市场,充分参与竞争,而且 DeepSeek 的开源大模型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最大共识。
今年互联网产品纷纷接入 DeepSeek,本质上都是借助 AI 技术提升 C 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进而争夺市场份额,因为 To C 市场要找到新的增长路径并不容易。而对于腾讯来说,社交与游戏是左右手,社交产品上的 AI To C 是目前最重要的 A 面,未来的 B 面或许就是 AI 与游戏的结合,带动 B 端的游戏开发生产。
AI To C 成为腾讯在 AI 大模型大方向,那么腾讯的 AI To B 之路,还会远吗?
猛做 AI To C
这不是微信第一次灰度测试AI搜索。
去年5月30日,腾讯就上线了基于自研的混元大模型的AI助手元宝APP;而5个月之后,微信用户才开始被灰度测试AI问答功能,只要在微信搜索框输入简单的问题,就会触发AI问答。
而对比一下今年,DeepSeek在1月15日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APP,仅仅一个月之后,微信更进一步的「AI搜索」就上线灰度测试了,DeepSeek为微信带来了巨大的使用热情。
5 个月和 1 个月的时间差,证明了微信正在加快 AI To C,而且更看重应用场景,而不只是拘泥于自研模型。
微信正式版的AI搜索什么时候全量铺开?目前腾讯方面还没有公布具体上线计划,只提到会根据灰度测试的情况和用户反馈决定下一步计划。
而外界显然对此抱有期待,已经有独立开发者为微信提出建议,把传文件功能的「微信传输助手」升级为更广阔AI功能的「我的助手」。
接入DeepSeek大潮中,不止于微信,腾讯整体都拿出了极高的参与度。
腾讯公司唯一官方公号在2月17日发文,称腾讯元宝、微信、ima、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等多款腾讯产品,在接入混元大模型的同时,接入DeepSeek-R1模型,「欢迎体验」,并给出了针对每个业务的使用指南链接。
DeepSeek无疑是对腾讯的大模型计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DeepSeek接入腾讯元宝APP之后,腾讯在近期又上线了混元深度思考模型T1(Thinker)提供测试体验,用户可以选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对比使用,混元T1跟DeepSeek开源的R1模型异曲同工,都是通过推理模型在复杂问题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强在支持实时搜索公众号文章。
微信灰度测试 DeepSeek,而元宝接入 DeepSeek 之后,又迅速开始灰度测试混元 T1,只能说,之前在大模型领域不紧不慢的腾讯,在 2025 年加紧了追赶的步伐,展现出了最积极的姿态:「猛做 AI To C」。
而更大的浪潮已经来临,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正携DeepSeek招揽用户体验,360集团旗下的纳米AI搜索、钉钉的AI助理、字节旗下飞书中的多维表格,都已经实现了对DeepSeek的接入调用,DeepSeek是大公司们不能落下的一课。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谁才是最让他们满意的一个?
对于微信用户来说,未来的AI搜索习惯肯定会更自由,更垂直,也更容易实现场景化的服务闭环。
假如,搜索「做一个五一上海旅游攻略和计划,要求避开人多的地方」,微信会根据时间甚至朋友圈的建议做出行程安排,在涉及到票务的情况时,就可以直接跳转12306等购票小程序,进而实现比价购票,并自动推荐酒店和行程安排等等,节约用户的时间。
当然,微信AI搜索中强调,其AI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其他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隐私信息。
而对腾讯来说,微信AI搜索贡献的价值也将在未来逐步显现,每天6亿次的搜索,将为广告业务收入提供更大的增量。
腾讯2024年三季度财报会上提到,微信搜索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能力,帮助用户理解复杂的查询和内容,提升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商业查询增加,点击率提升,「搜索收入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这是去年腾讯首次单独披露搜一搜的收入数据。
这只是在有混元大模型加持下的结果,那么接入DeepSeek的微信AI搜索,会在2025年为腾讯贡献几何?
To B 配合才是关键?
可以说,在腾讯贡献收入最多的业务中,还没接入DeepSeek的业务只差游戏了。
混元大模型作为腾讯的「亲儿子」,去年也已经广泛使用到了各项业务中,包括腾讯元宝、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信读书、腾讯广告、腾讯游戏、腾讯会议等近700个内部业务和场景,都应用了混元大模型的能力。
为什么混元接入了腾讯游戏,但DeepSeek还没有?
实际上,大模型的AI能力对腾讯的利好更多体现在广告业务上,在游戏业务中使用有限,混元大模型主要帮游戏业务做客服,腾讯总裁刘炽平2024年一季度财报会上曾承认,AI还无法完全胜任游戏中内容创作的重任,需要数次迭代才能达到适用于游戏生产的程度。
一年过去了,混元大模型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带动腾讯的游戏业务?答案可能就是今年。
腾讯在去年11月开源了两款模型,一个是大语言模型「混元Large」,一个是3D图像生成模型「混元3D」。「混元3D」旨在帮助开发者打造3D内容的生产,节省制作周期,当时腾讯方面就透露过,「计划2025年开始在游戏产品中试用3D大模型生成资产」。
而今年,不光是混元3D大模型将在游戏业务上试水,也是DeepSeek在多模态业务上的发力之年。
根据网传对DeepSeek的调研记录,DeepSeek方面将在今年6月之前推出两个主要模型,一个是DeepSeek-R2,一个是DeepSeek-V4,是对目前开源模型R1和V3的升级,包括了对多模态架构的创新,而且「采用了较为激进的创新方案」。
也就是说,今年DeepSeek发力多模态大模型,而腾讯也要把多模态大模型用到游戏生产中。那么,今年科技行业的看点不光是微信接入DeepSeek做AI搜索,更重要的是,腾讯游戏会不会接入DeepSeek做游戏生产?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腾讯游戏事业群与技术工程事业群通力配合。
相比通过 DeepSeek 破局 AI To C,腾讯借助多模态大模型改进游戏生产是一道更难的题目,这也是一个更长远的规划,要突破许多关键技术瓶颈。而在此之前,AI 丰富游戏内容和玩法,或许是一个更快速的发展方向。
更关键的是,它涉及到的腾讯内部庞大的生态和团队的不同分工和配合。
游戏事业群、微信事业群、技术工程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都有自己的AI团队负责不同领域。就在今年1月,元宝产品从技术工程事业群调整到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这意味着腾讯在模型层和应用层的分工更清晰,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专注应用落地和商业化。
做模型的专注提升模型能力,做应用的专注市场,这是2024年字节跳动在AI能力上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2024年年末,阿里「通义」团队从阿里云拆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也是一样的道理:底层技术与应用产品分离,聚焦各自挑战。
2025 年,腾讯跟随阿里和字节摆好了业务阵型,真正开始迎接 AI To C 时代的考验。
未来,王者荣耀如何与混元大模型或 DeepSeek 多模态结合,才是未来腾讯真正的想象空间。微信、元宝等腾讯产品接入 DeepSeek 代表着腾讯 To C 力量的增强,而游戏产品接入 DeepSeek 意味着腾讯 To B 能力的强大。
现在还不足以给微信搜索做出定论,更要紧的现实是,微信搜索要从之前的一个「信息整合者」,进化到「智能服务中枢」。这要在搜索串联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生态组件实现闭环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AI搜索能力的跃升。
4个月之后,DeepSeek发布多模态大模型之时,互联网科技行业或许又将是一场巨大的地震。
今年初,腾讯AI助手应用“元宝”已经完成了组织调整,产品团队从TEG事业群(技术工程事业群)调整至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京东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8月15日,京东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京东集团实现营收2914亿元,上半年营收5514亿元;经营利润105亿元
在游戏收入增速转正、视频号广告收入加速以及进一步改善的成本、费用控制下,腾讯二季度取得 507.32 亿元经营利润、半年合计超过 1032 亿元。
2004年6月16日腾讯上市,同年8月19日发布第一份财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说,“将努力把我们的IM(即时通讯)服务由一个纯粹的通信工具,发展成为集服务及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平台”。
从《天下无贼》到近期爆火的微短剧《金盆难洗手》,从传统京剧到而今的《三堂会审伽利略》,短平快的时代洪流正在击穿原有的供给侧,甚至蔓延到整个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