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生鲜电商后有堂食火锅 锅圈食汇的疫情后尴尬症何解?
《投资者网》侯书青
2020年以来,随着疫情的反复,“宅经济”的概念受到了资本的热情追捧。在此背景下,以锅圈食汇为代表的火锅超市应运而生,在频繁斩获融资的同时,仍不忘在线下开疆拓土,目前锅圈食汇已经在全国拥有超过8000家线下门店。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线下餐饮也陆续恢复,这为锅圈食汇、懒熊火锅等火锅超市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仅有26.7%的消费者前往火锅店的频率在一星期一次及以上。可见,火锅并不是一个高频需求。
从股东三全食品曾披露的锅圈食汇的盈利状况可以看出,随着锅圈食汇的加盟店数量逐步攀升,公司的亏损也在逐步扩大,锅圈食汇的扩张之路似乎并不顺利,但问题在哪?
好风借力,盈利不济
锅圈食汇的发展步伐,准确地踩在了“宅经济”的风口上。
早在2017年,锅圈食汇便开始专注于居家预制菜,公司专注于供应火锅相关的原材料。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如果想要在家里吃一顿火锅,锅圈食汇是一个能够完成“一站式”原料采购的绝佳去处。
2019年8月-10月,锅圈食汇收获了A轮和A+轮两笔融资,总额95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不惑创投在两笔融资中均有参与。
转眼到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锅圈食汇在2月和7月分别完成B轮、C轮融资。老股东不惑创投不出意外地继续出现在股东名单上,嘉御基金、IDG资本也在当年的2轮融资中均有出手。
相隔不到一年,锅圈食汇又一次获得了两笔千万级别的融资。但与疫情前不同的是,货币单位由人民币变成了美元。
从融资历程上看,疫情对锅圈食汇的成长客观上产生了不小的助力。线下餐饮正遭遇寒冬,消费者在家“改善口味”的需求,也需要锅圈食汇这样的企业来满足。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火锅行业的市场规模为4236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才会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线下火锅的部分阵地暂时被让了出来,锅圈食汇看到了市场空缺,并开始大举进攻。2020年,锅圈食汇新增了超过3300家门店;2021年,又新增了超过2000家门店。经历了2年的飞速扩张,目前锅圈食汇在全国已经拥有超过8000家门店。
但加盟门店数量快速增长并没有为锅圈食汇带来与扩张规模相匹配的业绩增长。
股东三全食品在财报中公布了锅圈食汇的部分经营数据。2020年锅圈食汇营收为30.61亿元,营业利润1049.82万元,净利润仅为456.7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锅圈食汇的营收达9.92亿元,接近2020年全年的3分之1,但亏损却达到4549万元。
加盟商数量的增长,并未给锅圈食汇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可以说,锅圈食汇在完成融资后迅速“增重”,但因缺乏造血能力,整体业绩表现仍显得有些“虚胖”。
市场确有空缺,锅圈食汇也紧跟脚步快速开店。但锅圈食汇在这2年间的盈利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
“宅家吃火锅”作为一个新需求,它需要面临两大要点,一个是如何扩大整体市场规模,另一个是如何守住现有的市场规模。
想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确认的一点就是:这个需求本身是否足够“过硬”?如果它是在短期因素影响下临时产生的,通常会被称为“伪需求”,而对于一个随时面临消失的“伪需求”来说,谈增长似乎有些奢侈。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则要关心这个需求的“可替代性”,对企业而言就是护城河。
那么,锅圈食汇的问题在哪?
需求偏软,竞争者众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堂食火锅市场正在逐步回暖,火锅店内的客流正在重新集聚。《投资者网》询问了上海地区一家锅圈食汇加盟店的店主门店内客流的变化情况。
店主表示:“目前门店的客流量比不上2021年刚开业的时候,刚开张时一个镇的范围内只有自己一家门店,后来又陆续多出两家门店,生意就慢慢被分走了一些。”此外,这位店主还说,在上海疫情隔离期间,店里的生意突然变好了许多,货很快就被扫空了。而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顾客更倾向于在火锅店里消费,自己的生意又凉了下来。
店主甚至调侃道:“隔离在家里虽然不方便,但生意确实好了很多。”
从这位店主的谈话中,能够发现锅圈食汇目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过快的扩张速度,锅圈食汇用两年时间新开了超过5000家门店,这一举措提升了单一区域内加盟门店的密度,也稀释了单一门店的销售额。
另一个问题则是,火锅超市的商业模型是为居家场景量身打造的,在隔离期间能实现销量上的突破也在情理之中。但在人群恢复流动,商家开启堂食之后,被限制2个月的社交需求得到释放,客流转向火锅店也是难以避免的结果。相应的,消费者在家吃火锅的需求也就会下降。国内火锅市场总量在2020年短暂受挫之后,又在2021年恢复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也说明消费者对火锅有稳定的需求。
这是锅圈食汇,也是火锅超市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疫情让堂食火锅不得不在2020年丢掉约20%的市场份额,锅圈食汇大举开店,希望能借此机会占领部分市场,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是因为与堂食火锅相比,消费者对火锅超市的需求略“软”。
此外,火锅超市们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不光来自同行,还来自生鲜电商甚至家门口的菜市场。
打开锅圈食汇APP,不难发现它的SKU与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的重合度颇高。生鲜电商经过多年发展,完全能满足消费者对火锅的肉类需求。
并且,《投资者网》发现,在锅圈食汇的线下门店中,新鲜蔬菜“缺席”了。货架上只能看到真空包装的海带、贡菜、笋尖。如果在APP上下单,能看到有豌豆苗、鲜香菇、竹荪、白萝卜等火锅中常见的蔬菜,但在确认收货地址后,这些新鲜蔬菜均被标注为“已下架”。
或许这些新鲜蔬菜只有部分门店能够提供。可见,缺乏强大的供应链支持,锅圈食汇难以使用户在任意一家门店中将一顿火锅所需要的荤素食材配齐。而在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甚至门口的菜市场中,这些食材很容易就能买到,美团、拼多多、淘宝等大型平台的买菜功能,更无论是新鲜的蔬菜还是冻肉卷、丸滑类,还是底料、蘸料,完全能够满足顾客的“一站式”需求。
从护城河的角度来讲,火锅超市这座城池,在生鲜电商和菜场小贩的大军面前,暴露出了它几乎无险可守的尴尬定位。
综上,可以看出火锅超市的局限性在于,企业可能需要在供应链上投入较高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才能提供像美团、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一样的“一站式”服务。但过于垂直的品类对营业额的限制,则会拖慢供应链的成长速度。
假设一家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家荤素俱全、海陆兼具,真正的“一站式”火锅超市,那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立志成为一家生鲜电商呢?反正火锅里几乎什么都可以煮,不是吗?
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从决定做火锅超市的那一刻起,锅圈食汇就束缚了自己。
市场或受限,转型成共识
据红餐网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共有5万家火锅超市门店。按照锅圈食汇每2000-3000个家庭布置一家门店,每个家庭2.62人计算,当年火锅超市行业覆盖了3.93亿人口,进而得出2020年我国火锅超市的渗透率约为28%。
艾媒咨询研报中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39.5%的消费者2-3个星期会光临一次火锅店,另有20.8%的人每个星期会去一次,平均算下来,每位消费者一年会吃2顿火锅,每餐人均消费在50-150元之间。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上海地区的锅圈食汇门店的客单价分布在79-90元之间,如果每位消费者一年光顾2次火锅超市,每次消费100元,则火锅超市在2020年的市场总量约为786亿元。
这是一个十分粗略的数字,且没有考虑堂食火锅在社交上的作用、菜市场与火锅超市的品类重叠、盒马鲜生等生鲜巨头对火锅超市的可替代性等诸多因素。
火锅超市能够诞生且频获融资,是因为它能够满足消费者在家就能吃一顿地道火锅的需求,市场上确实有属于它的生态位。但另一方面,由于品类过于垂直,且无法代替堂食火锅的社交功能,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火锅超市市场总量的想象空间。
这或许也是锅圈食汇、懒熊火锅等火锅超市品牌开始转向预制菜的原因所在,火锅超市的单一定位已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在锅圈食汇现有的门店里,除了火锅常见的品类外,还能在冷柜里看到不少腌制好的真空包装肉类产品和半成品烤串,部分产品的保质期可达12个月。这些产品配合店内销售的简易炭炉、竹签、铁签、烤鱼架,可以为野外烧烤提供现成的原材料和厨具。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100亿元,并有望在未来5年内成为一个超万亿的市场。火锅超市纷纷转向预制菜,也是在市场规律引导下的某种必然。
锅圈食汇在2020年便开始着手突破自我,当年推出了方便速食品牌憨憨,产品包括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方便食品。2021年8月,锅圈食汇旗下卤味品牌“卤拉拉”开张营业。目前在锅圈食汇的APP上,能买到多种口味的调味小龙虾,以及小酥肉、手抓饼、酸汤肥牛等预制食品。
与火锅超市相比,预制菜超市显然更具增长潜力,也更能给资本市场想象的空间。但这个赛道同样已经涌入了大量的种子选手,锅圈食汇能否从中脱颖而出,仍需要进一步观察。(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股东纷争持续8年 中炬高新被拖累业绩
留给中炬高新的时间不多了,在这场股权争斗暴风雨停息后,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调味品行业中重振旗鼓,是公司和股东们迫切需要思考的。...
37年品牌蛇油膏 隆力奇的童年记忆正在逐渐褪去
曾经的国货之光如今也已经没落了,37年的老品牌蛇油、护手霜,仍然是37年前的样子,如今依然能够在超市卖场里见其身影。...
关闭“229”、新增“95”,呷哺呷哺为何“边关边开”?
连锁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发布了2021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1.47亿元,同比上涨12.7%,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营收水平。 ...
宅经济红利渐消 锅圈食汇的宇宙尽头是生鲜电商?
作为赛道上最早入局的玩家之一,锅圈食汇截至2021年10月已经拥有超过8000家门店,已经进行了数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接近30亿元。但随着门...
“火锅双雄”业绩下滑成难兄难弟,新锐品牌趁势崛起抢夺市场
近日,火锅双雄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先后祭出表现惨淡的半年报,为了走出业绩泥潭,两家也在积极出海谋增长、推动品牌品类多元化。内忧外患之下,火锅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