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前,二线空调品牌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斯)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事实上,这并非奥克斯第一次接触资本市场。2015年12月,奥克斯曾获准在新三板挂牌,但上市一年后便于2017年1月摘牌;2016年,奥克斯又计划在上交所上市,聘请东方证券提供辅导,并于2023年6月完成上市辅导,但最终未能成功。
奥克斯此次赴港IPO,旨在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制造等环节,并提升国际知名度及竞争力,以应对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
自2022年开始,空调市场在短暂的复苏后再次出现下滑,直至2024年下半年国家推出家电补贴政策后才开始稍有起色。2025年,全球家电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负债率高企的奥克斯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获得充裕的资金,提升研发能力、扩大生产模式,上市融资是必然之举。
不过,既然研发、制造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那大额分红就显得不合乎情理。2022年到2024年间,郑坚江家族几大股东获得分红37.9亿元,约等于2022年与2023年利润之和。按区间净利润累计66.45亿元来计算,分红率高达57%。这也直接造成了在递交招股书前,奥克斯的负债率已经达到85%。
为降低负债,获得研发资金,奥克斯即通过港股IPO进行融资,这一连串的操作引发广泛关注,“圈钱”的质疑更是不绝于耳。
近年来,单品类家电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资本本市场更偏爱于具有确定性和高增长潜力的企业,而传统家电企业的上市申请被证监会否决。主营白电业务的创维电器曾在2022年9月撤回上市申请,离其更新招股书仅仅一个月。二线阵营的TCL家电则是通过借壳奥马电器,才得以实现白电业务的资本化。在单一白电业务投资前景被看空,上市动机亦被质疑的前提下,奥克斯上市确实应该被立即叫停。
汽车修理工逆袭造空调,增长超格力
奥克斯集团实控人、董事长郑坚江,可以说是“中国式创业”的典范。60后的郑坚江未走职业经理人路线,而是选择自主创业。
1987年,彼时25岁的郑坚江还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但已表现出十足的魄力。借着改革开放的热潮,郑坚江承包了一家负债20多万元的乡办钟表零件厂,开始生产电能表罩壳、电视机天线等产品,正式开始创业。
1993年7月,已小有成就的郑坚江组建宁波三星集团,继续生产电能表相关产品,并成功进入国家级乡镇企业行列。次年,郑坚江看好空调市场的发展,遂毅然转型,引进国外技术及设备生产空调,“奥克斯”品牌就此诞生。
在30年间的发展中,郑坚江给奥克斯空调定下的核心战略是低价,这一优势延续至今,形成了奥克斯空调亲民、高性价比的品牌效应。2001年,奥克斯开打价格战,将40多款机型降价30%,年销量从90万套飙升至325万套,一度位列全国销量前三。
“企业是听老板的,而老板归根结底还得听老百姓的――谁造得出老百姓满意的产品,谁就有市场。”郑坚江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郑坚江也很懂市场和营销,他在奥克斯的发展中做对了两件事,一是紧跟政策,二是渠道改革。
在主推平价空调的同时,奥克斯抓住了2005年的中国能效等级制定、2008年的家电下乡等机遇,在下沉市场拿下了不少市场份额;同时,早在2012年奥克斯就开始布局线上,大刀阔斧进行渠道改革,在2017年便通过“小奥直卖”应用程序直接管理经销商,落实网批模式。相比之下,空调行业老大格力电器在2020年才开始推行网批模式,直至去年才完成渠道改革。
随着平稳的发展,奥克斯空调业务已颇具规模。招股书显示,奥克斯2023年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海外收入占比45%;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已达242.77亿元,同比增长15.4%。净利润方面,2023年为24.86亿元,同比增长11%;2024年前三季度为27.15亿元,同比增长17.8%。
业务分布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奥克斯家用空调收入为214.42亿元,占总营收比为88.3%,毛利率19.8%;中央空调收入为24.29亿元,占比10%,毛利率32.2%;其他收入为4.05亿元,占比1.7%,毛利率46.6%。企业整体的毛利率则为21.5%,净利率11.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仍能保持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2023年销量计算,奥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调企业,市场份额约为6.2%。同时,奥克斯也是前五中唯一一家实现销量正增长的企业,达到了38.6%,超过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同样拥有空调业务的上市公司。
据企查查显示,郑坚江作为企业实控人,通过境外及香港公司多次持股来控股宁波三星科技有限公司,再通过该公司控股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体,成员企业达57家。
目前,郑坚江家族的商业版图横跨空调、用配电、新能源、医疗等领域,拥有A股三星医疗和港股奥克斯国际两大上市公司,在2024年凭借225亿元的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213位。
在一众寻求第二曲线的家电企业中,郑坚江不盲目扩充战线,追求“小而美”的垂直战略深耕空调市场,坚持数十年做空调市场的“价格屠夫”,俘获了一批价格敏感型用户。
然而,奥克斯在行业内却是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至2023年4月,格力电器共27次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且均胜诉。
奥克斯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研发开支仅为5.66亿元,费用率仅2.3%;而空调收入占比超70%的格力电器,2023年研发费用高达70.06亿元。在研发上省钱,是奥克斯空调生存至今的不二法门。
遭董明珠炮轰,曾赔格力4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奥克斯与空调老大格力电器是多年的“死对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下炮轰奥克斯空调,并且对其发起了数十个民事诉讼。
在2022年的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董明珠上台发言时点名指责奥克斯空调“低于国家标准、坑蒙拐骗消费者,希望他改邪归正”,言辞犀利令人咋舌。以低价著称的奥克斯,与格力空调的目标客户有根本性的差异。奥克斯是如何做到让董明珠深恶痛绝的?
早在2019年6月,格力电器就曾在微博上向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举报奥克斯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涉及多个型号,主要集中在能耗虚标方面。随后,奥克斯发表声明回应称:格力并非监管部门,其举报行为属于诋毁,涉嫌不正当竞争,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近八年间,格力电器与奥克斯多次对簿公堂,主要是围绕专利侵权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7年格力起诉奥克斯制造、销售、许诺销售型号“KFR-35GW/BpTYC1+1”等八款空调重复恶意侵害格力专利权的案件,最终格力获赔4000万元,该案件还入选了 "2019 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审判十大案件 "。
格力电器胜诉裁判文书
奥克斯方面也曾因专利纠纷起诉过格力电器。2019年初,奥克斯以格力侵犯专利号为ZL00811303.3号、名称为“压缩机”的发明专利为由,在宁波、杭州、南昌三地分别起诉格力,一审判决获赔9600万元、7060万元、3300万元、2500万元,累计总额超过2.2亿元。然而,后续格力通过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无效宣告请求等方式,最终彻底翻盘,不构成专利侵权,奥克斯未获赔偿。
两家同类企业出现专利纠纷,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商业竞争行为。但考虑到奥克斯较低的研发支出、整体较低的价格体系以及专利纠纷案件中的胜诉率,其实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也不难理解董明珠的态度了。
空调“价格屠夫”,夹缝中求生存
凭借体量、较早布局线上以及价格战,奥克斯实现了近三年的平稳增长,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方面超越了一众白电巨头。不过,较低的毛利率和净利润,以及资产负债率偏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招股书披露,负债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升、采购数量增加,导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大幅增加。
好消息是,市场大盘依然有增长空间。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家用空调全年生产1.95亿台,同比增长19.5%;总销量1.89亿台,同比增长20.9%。其中内销总量9652万台,同比增长6.6%;出口9326万台,同比增长40.4%。这意味着,奥克斯的海外市场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消极的一面是:在国补刺激下,中高端产品开始受到欢迎,缺乏自研技术的奥克斯能否守住下沉市场。同样是来自奥维云网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空调市场进一步出现虹吸效应,2024年全年线上及线下市场CR3品牌份额均为增长,尤其是线上市场达到了61.8%,头部品牌和高端品牌表现在国补之后尤为强劲。由于2025年消费补贴贯穿全年,这一趋势很可能持续下去。
有家电行业分析师认为,奥克斯空调目前最大的软肋是不具备核心零部件即压缩机的自主生产能力。美的、格力等企业,均已通过收购或自研完成了压缩机的自主生产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更多自主权;而奥克斯严重依赖压缩机外部采购,并且疏于研发,造成了空调产业链条的缺失。虽然低价是其优势,但相对来说在品质、性能上对比大品牌也有不小差距。
就目前来看,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奥克斯空调能提供的投资并不大。
据览富财经网统计,9月9日-9月13日,1家企业提交注册,1家企业顺利拿到批文,2家企业成功上市,1家企业终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