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TMT > 正文

他,史上赚钱最豪横也最光荣的华人

他,史上赚钱最豪横也最光荣的华人

5月23日,黄仁勋再次改变历史。

当天,他旗下的英伟达交出炸裂全球市场的财报:截至今年4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实现营收260亿美元(约合188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62%;利润更高达惊人的149亿美元(约合1078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增超过6倍。

英伟达股价也在财报发布后第一时间,历史性突破1000美元,收盘达1037.99美元,总市值超过2.6

亿美元。黄仁勋身价也因此突破900亿美元达到913亿美元,其中超过500亿美元财富都是在2024年以来增长出来的,堪称有史以来赚钱速度最快的华人。

一夜干出两个英特尔

2.62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是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百度+美团+宁德时代+比亚迪,加完以后乘以2,都还没有这么多。

是什么,让英伟达如此强悍?

答案正是眼下大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以及对整个AI世界的想象。AIGC的背后是大模型,而训练大模型需要超强算力,而未来AI世界的运行,也会需要更多的算力。

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其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AI大模型训练的拉动。

2023年以来,随着AIGC大热,全球科技公司疯狂追逐大模型。微软、谷歌、亚马逊对数据中心芯片的需求,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仅在中国,目前已发布的大模型就超过200个,很多公司参与其中。

这些公司,无论开发的大模型有多么不同,都在抢购同一种产品,那就是英伟达的GPU。而英伟达炸裂的四季报业绩,居然还是在美国限制其高端芯片出口中国,中国市场份额跌到不足10%的情况实现的。

随着订单雪片般飞来,英伟达的芯片一货难求。

有人形容:英伟达的芯片,已成为这个星球上最稀缺的资源。马斯克则抱怨:比毒品还难搞到!

一货难求之下,价格也水涨船高。在网上,英伟达AI旗舰芯片H100,一度被炒到4万美元以上。

ChatGPT刚爆发时,所有人都以为OpenAI赚翻了,事实上,英伟达才是最大的赢家。

这一些,也让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成为硅谷,乃至当下全球科技产业最有权势的人。

其风头,甚至盖过马斯克。

这个祖籍浙江青田,总穿一身黑色皮衣的男人,因为拳打英特尔、脚踢AMD,被称为硅谷最好斗的男人。

但外表好斗的老黄,内心深处,藏着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

在台北,他一个人逛夜市,手里还拎着一袋大麻花。甚至,还被人拍到,他探头探脑,一脸好奇地出现在两位美女主播镜头前的样子。

春节前,老黄还曾到访英伟达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办公室,参加中国区年会。

会上,黄仁勋兴致高涨,身穿花马甲,手舞红手绢,与员工一起扭秧歌。

他,史上赚钱最豪横也最光荣的华人

一个全球科技产业最有权势的人,竟对街头小巷,对乡土味十足的扭秧歌文化,产生如此大的好奇心,这多少有些违和。

但正是这种好奇心,让老黄改写了芯片产业史,也改写了华人科技与经济史,成为华人史上第一个办出万亿美金公司的人。

他也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把公司干得最大的华人。

做不一样的事情

2012年9月30日,注定要载入史册。

那天,一种叫AlexNet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全球视觉识别挑战赛中,以吊打第二名的成绩夺冠,一战成名。

新一轮AI革命,由此引发。

与传统上使用CPU不同,AlexNet使用两块英伟达的GPU,来为模型训练提供算力。

GPU专为并行计算设计,可同时处理大量相同的计算任务。相比之下,CPU则需处理更加复杂多变的计算。

他,史上赚钱最豪横也最光荣的华人

有人打了个比喻,CPU就像老教授,微分积分都会算。GPU则像小学生,只会算简单的加减乘除。

但如果有个工作,需要计算几亿次100以内的加减乘除,那么几十个小学生,显然是吊打老教授的。而AI模型训练,恰恰就需要这种计算。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在美国大学里,就有人开始用GPU来训练AI模型。毕竟,相比CPU,它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黄仁勋对AlexNet的成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他由此预感到,AI时代即将到来。在老黄看来,AlexNet不仅仅是某种AI模型,更是一种软硬件层面的革命。

为了迎接这场革命,黄仁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All IN AI,让英伟达制造的每一块芯片,都专注于人工智能。

2012年,是属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黄仁勋ALL IN AI的决定,多少有些形单影孤,对英伟达来讲,更是一次冒险。

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另辟蹊径。

2006年,为了让GPU获得像CPU一样的通用计算能力,英伟达推出了CUDA并行计算架构,让程序员可以调用GPU的算力。

在此之前,GPU正如它的名字——图形处理芯片一样,只能用作图形渲染。

这个决定让英伟达在当时一众显卡厂商中,鹤立鸡群。它也因此改写了GPU的历史。

对此,黄仁勋解释说,英伟达之所以在并行计算领域敢为天下先,原因在于:

“我们的目标是为人类做出贡献。这意味着,我们不会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打造别人不曾打造过的产品。”

这种好奇心和改变世界的理想,一直驱使英伟达,在人类未知领域不断探索。

2012年,在决定豪赌AI之后,黄仁勋在软硬件层面,不断提升英伟达GPU的性能和易用性。尤其2016年,推出首个针对AI计算场景的P100芯片。

在此基础上,英伟达重金打造了全球第一台AI超算DGX-1。

但黄仁勋并没有出售,而是将它捐赠给了旧金山一家非营利性机构,它就是今天在全球科技产业界如雷贯耳的OpenAI。

他,史上赚钱最豪横也最光荣的华人

当时,除了OpenAI,没有几个人真正读懂这句话。在大多数人看来,老黄做了一笔亏本的买卖。
但时任OpenAI联合创始人的马斯克,专门发推感谢了黄仁勋,因为DGX-1让OpenAI的训练时间,从1年缩短至1个月。

有了DGX-1的OpenAI,信心爆棚,决心打造更强大的AI。

他们找到微软,向对方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构建一个AI系统,永远改变人类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

也就是今天风靡全球的ChatGPT。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谷歌、苹果强压一头的微软,岂肯错过这样的机会,当即决定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黄仁勋用一台价值12.9万美金的DGX-1,换来英伟达的大爆发。

不但A100、H100等GPU芯片被哄抢,《财富》100强公司一半以上都安装了英伟达DGX AI超算。

“我们重新发明了计算!”

好奇心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用相对论,颠覆了经典物理学。在被问到,为什么偏偏是他创立了相对论时,爱因斯坦认为是强烈的好奇心。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不见得会去思考时间和空间问题。”

黄仁勋创立英伟达并改写人类芯片史的动力,同样来自好奇心。
1993年,在创业做GPU芯片之前,黄仁勋曾打电话咨询过一位专家,对方劝他:“这个市场还没起步就已乱成一锅粥,你最好别干!”

但好奇心和直觉告诉老黄:图形芯片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2006年,当所有人都认为,GPU只能做图形渲染时,黄仁勋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试图将它做成一款通用计算芯片。

没有这种好奇心,英伟达不可能开发出CUDA并行计算架构,更不可能在2012年之后豪赌AI。
但仅有好奇心还不够,成功还需要执行力。

CUDA架构推出10年间,整个华尔街一直在问英伟达一个问题:为什么做这项投入?对我们来讲,它的市场估值就是0。

黄仁勋不为所动,他始终坚持,甚至不惜投入上百亿美元。

为此,英伟达的利润遭受巨大打击,公司市值长期徘徊在百亿美元上下,被老对手英特尔吊打。

正是这十年不懈的坚持,让英伟达在AI领域形成一个成熟而庞大的生态。时至今日,谈到深度学习,基本上离不开英伟达的GPU和CUDA。

期间,苹果、谷歌、AMD等众多科技巨头,都曾试图复制英伟达的成功经验,但始终难以挑战后者的垄断地位。

好奇心、远见,加上毫不妥协的执行力,在很多人看来,是黄仁勋带领英伟达不断创造奇迹的重要原因。

这种品质,早在他少年时期,便初露端倪。

读小学时,有一次,为了体验置身火海的感觉,他和哥哥弄来很多打火机,将里面的丁烷倒进游泳池里,点燃之后,纵身跳了进去!

一般小孩,干不出这种事情来。

“顽劣”的老黄,最终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今天,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上,独占60%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2023年之前,英伟达差不多有20%的业绩来自中国市场,但现在,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制裁,情况开始了变化。比如,最新财季,其中国业务几乎是直线式的下降,而公司也预计这一趋势短期不会改变。

虽然中文讲得不太好,但老黄形容自己骨子里是华人血液。

面对美国的打压,他曾提醒华盛顿:英伟达可以在其他地方生产芯片,但中国大陆的市场是唯一且不可能被取代的。

今年春节前,它还一一到访英伟达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办公室,并且参加中国公司年会,穿上大花衣,跳起了舞,就更是凸显了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未来,随着GPU取代CPU,英伟达或迎来更大的爆发。

比起市场份额,更令黄仁勋感到兴奋的是,英伟达为计算和人类的未来做出了贡献。

今年初,open AI以视频生成模型Sora震撼世界之后,马斯克再次分享了2016年黄仁勋送给刚刚成立的open AI首台超级计算机DGX-1的情景,并贴出黄仁勋当时在机壳上写下的留言:

他,史上赚钱最豪横也最光荣的华人

To Elon & the OpenAI Team! To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and humanity. I present you the World's First DGX-1!(致埃隆和 OpenAI 团队!致计算和人类的未来。我为你们呈上全球首台 4DGX-1!)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起底黄仁勋:为何中国没有英伟达?

起底黄仁勋:为何中国没有英伟达?

英伟达(NVIDIA)这个生涩的单词源于拉丁语Invidia,意为“嫉妒”。用这个“坏词”命名自家公司,的确体现了这家初创企业的反叛精神。

和讯 2024-04-22 16:35:17
财报出炉:过热发展的AI赛道和疯狂增长的英伟达

财报出炉:过热发展的AI赛道和疯狂增长的英伟达

多倍增长的业绩,能否持续?

中华网财经 2024-02-22 13:24:48
千亿私募景林调仓曝光!大举加仓台积电、英伟达

千亿私募景林调仓曝光!大举加仓台积电、英伟达

千亿私募景林资产的最新美股持仓出炉!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5-13 11:14:09
“五一”国内游近3亿人次,出境游达189.7万人次

“五一”国内游近3亿人次,出境游达189.7万人次

5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五一”假期出行数据。

中华网财经 2024-05-07 11:07:57
东方甄选“小时达”,北、上部分区域率先尝鲜

东方甄选“小时达”,北、上部分区域率先尝鲜

东方甄选发力配送业务,然产品质疑还未解除。

中华网财经 2024-02-19 17:26:14
华润啤酒处理白酒历史遗留问题,啤酒高端化达预期

华润啤酒处理白酒历史遗留问题,啤酒高端化达预期

华润啤酒“啤+白”双轮驱动已满一年,在这一年华润啤酒表现如何?

中华网财经 2024-03-19 11:59:49
达达快送全量承接东方甄选“小时达”业务

达达快送全量承接东方甄选“小时达”业务

自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业务上线以来,京东动作不断。

中华网财经 2024-04-11 10:12:01
贝达药业:4亿美元引进的1类新药在中国获批临床

贝达药业:4亿美元引进的1类新药在中国获批临床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公示,贝达药业从C4 Therapeutics(C4T)引进的1类新药CFT8919片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局晚期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贝达药业 2023-12-07 09:11:43
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获批多发性骨髓瘤二线治疗

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获批多发性骨髓瘤二线治疗

金斯瑞旗下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成为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二线治疗的BCMA CAR-T产品。

中华网财经 2024-04-07 09:16:17
百度24年Q1:App月活达6.76亿,AI搜索结果占比11%

百度24年Q1:App月活达6.76亿,AI搜索结果占比11%

受益于公司在AI领域的深耕细作带来的积极影响,百度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表现较为可观。

中华网财经 2024-05-17 11:43:04
小米SU7发布后续:携京东小时达 配件发力即时零售

小米SU7发布后续:携京东小时达 配件发力即时零售

京东小时达与小米深化战略合作,SU7配件新品已上线最快30分钟达。

中华网财经 2024-04-01 14:54:53
马斯克给黄仁勋送燃料

马斯克给黄仁勋送燃料

雷军的小米SU7也助推了一把。

盒饭财经 2024-05-24 15:14:44
东方甄选“借力”京东,分羹即时零售

东方甄选“借力”京东,分羹即时零售

东方甄选快马加鞭地上线了小时达业务,不过,切入即时零售赛道并没能挽救公司“跌跌不休”的股价。同时,作为以自营产品和大主播出圈的直播电商,其能在即时零售市场挤占多少份额还未可知。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4-16 09:45:27
90后“药二代”仓促接班,公司已连亏两年

90后“药二代”仓促接班,公司已连亏两年

​振东制药正经历二代的权力交接。

健识局 2024-04-26 10:29:06
调价的“两乐”和进击的国产汽水

调价的“两乐”和进击的国产汽水

“两乐”涨价的同时,国产汽水加大终端餐饮渠道的渗透,新一轮汽水行业角逐战拉开序幕。

快消八谈 2024-05-27 09:14:24
达达快送优质急送服务“达达Pro”正式发布

达达快送优质急送服务“达达Pro”正式发布

为了满足中小商家和广大消费者日益丰富的同城即配需求,达达快送正式推出优质急送服务品牌“达达Pro”。

中华网财经 2024-05-20 09:18:48
600亿“续命钱”刚到,王健林又曝出售“游艇梦”

600亿“续命钱”刚到,王健林又曝出售“游艇梦”

王健林曾说,万达什么企业都能丢,只有万达商业不能丢,就凭这一个企业“万达集团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然而2024年,出售仍在继续...

北京商报 2024-04-12 13:13:11
万达父子!断腕求存后万达还有多少家底可卖

万达父子!断腕求存后万达还有多少家底可卖

万达曲曲折折,终究没有走出地产传统业务。2023年下半年至今再次“卖卖卖”的断腕求存后,万达还有多少家底可卖呢?这样的万达,所谓“接班人问题”还有多少价值?

和讯网 2024-01-31 10:10:07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