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苹果将选择与阿里合作开发AI功能的消息,迅速引爆了资本市场热情。
2月11日晚间,据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在与阿里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并推出AI功能。
据悉,此举是苹果应对在中国销售下滑的策略之一,旨在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软件功能。报道还表示,近几个月来,这家iPhone制造商开始考虑其他选项,并评估了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及Deepseek开发的AI模型。
这一消息使得阿里及苹果美股股价上涨,并在次日继续推高阿里的港股股价。自2月3日以来(春节后),仅8个交易日,阿里港股涨幅达28.88%,领涨一众中概股。而其股价如此强势的背后,离不开deepseek出圈对其云业务以及AI的价值重估。
苹果弃百度站阿里
即便当下DeepSeek风头无两,但阿里依旧向市场展示了其“锋锐”的一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苹果与阿里宣布达成合作,将共同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人工智能功能。受此消息影响,美股阿里应声上涨,盘中一度涨超3%,苹果股价同步上扬1.5%,市值重回3.5万亿美元大关。次日,该消息继续助推阿里港股股价上涨,盘中涨幅一度超8%。
此外,阿里和苹果的联手,也让阿里部分概念股也随之跟涨,创业黑马、杭钢股份、数据港、居然智家、润建股份、梦网科技、浙大网新竞价涨停,亚康股份、先进数通等涨幅靠前。
据悉,此前,苹果在AI大模型方面主要与OpenAI合作,海外iPhone用户可以通过ChatGPT处理各种问题。然而,苹果的AI功能在中国一直未能落地,虽然早在2024年6月苹果就推出“Apple Intelligence”,但其AI功能因涉及隐私数据需本地化处理,导致迟迟未能在中国落地,使得国行用户无法完整使用相关功能,在体验效果上大打折扣。
为了应对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局面,苹果调整了在华战略,选择与阿里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AI功能。并希望通过本地化优化,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软件功能,以增强iPhone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目前,苹果和阿里共同开发的AI功能已经提交给中国网络监管机构审批,这表明双方的合作已取得重大进展。
此次合作对苹果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近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不佳。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国的销量下降19%,成为2020年以来最差季度表现,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第二季度,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进一步下滑,iPhone出货量排名首次跌出前五;第四季度,iPhone在华出货量同比暴跌25%,成为前五大品牌中唯一负增长者。
从这个角度看,与阿里在AI领域的合作,是苹果针对中国市场所采取的战略举措之一。通过这一合作,苹果或能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具吸引力和本地化的软件功能,从而更好地应对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销售下滑挑战。
颇为有趣的是,在与阿里达成合作前,苹果此前选择的初步合作伙伴为百度。然而,百度在为“Apple Intelligence”开发模型方面的进展未达到预期,致使苹果重新选择阿里为独家合作伙伴,这一转变使得百度的股价出现下跌,昨日美股百度收跌4.7%,今日港股也跌近3%。
阿里迎来价值重估时刻
事实上,阿里年后的大幅上涨,离不开资本市场对其云和AI业务的价值重估。
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技术突破,DeepSeek成功挑战了全球AI市场的现有格局,推动投资重心从硬件基础设施向软件应用层转移,而其开源策略以及带来的产业协同效应,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具体来看,DeepSeek的开源模型显著降低AI模型训练和部署的算力门槛,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进入成本。这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式使得更多中小企业能够通过云平台进行AI模型的微调和部署,从而推动云服务的需求增长。
此外,随着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主流云服务商以及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国际云巨头陆续部署DeepSeek模型,云服务提供商生态系统逐渐形成,这也将提升了云服务提供商的市场竞争力,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产业链中的地位。
对于阿里来说,更为重要的是DeepSeek的技术突破使得市场对云服务提供商的预期发生了变化。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云服务提供商的潜在价值,从“风险规避”转向“成长潜力挖掘”。
简而言之,DeepSeek的成功正在深刻重塑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认知与估值逻辑,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从估值修复迈向估值成长的新阶段。
因为此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层面相对薄弱,但DeepSeek的出现有力地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进而促使全球资本重新审视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显著缩小了中美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层面的预期差。
在此逻辑下,MSCI中国指数自1月中旬以来已经连涨4周,2月以来的涨幅达到6%,明显优于美国、日本等市场。高盛也表示,全球对冲基金在过去一周净买入中国资产的规模创下4个月新高,并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中国在岸和离岸股票成为今年“名义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并预计MSCI中国指数在中性预期下2025年有望上涨14%,乐观预期下涨幅可达28%。
德意志银行也在2月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投资者今年将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优势,而DeepSeek的推出更像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会消失;此外,有“华尔街抄底王”之称大卫·泰珀旗下对冲基金,在2024年第四季度大幅增持了中国资产。
打铁还需自身硬,阿里的暴涨同样得益于自身AI产品的优越性。今年1月29日,阿里云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Qwen2.5-Max发布。在Chatbot Arena LLM Leaderboard榜单中,Qwen2.5-Max以1332分位列全球第七名,超越DeepSeek V3、o1-mini和Claude-3.5-Sonnet等模型。同时,Qwen2.5-Max在数学和编程上排名第一,在Hard prompts方面排名第二。
在云和AI业务价值的双重重估下,阿里可谓在资本市场迎来最甜美时刻。
“瘦身”成效渐显
正如吴泳铭所言,阿里在AI和云业务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更坚决地投入,更果断地取舍”。
2023年3月28日,阿里启动了“1+6+N”组织变革,此后阿里不断剥离手中边缘资产,不断加快变革脚步。
吴泳铭甚至表示,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因此要对既有业务进行战略优先级梳理,对核心业务保持长期专注力和高强度投入,对于非核心业务,将通过尽快盈利或其他多种资本化的方式,实现这些资产的价值。
为了服务于阿里的战略规划,公司在2023年积极实施组织结构调整,分拆六大集团和其他业务完成后,形成了新一任领导班子及组织框架。
吴泳铭和蔡崇信接过交接棒后,宣布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并据此进行业务梳理,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至此,阿里重新聚焦两大核心业务“电商+云计算”。
此后,阿里云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投入AI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AI为中心,全面重构底层硬件、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大数据,并与AI场景有机适配、融合,加速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高研发也带来技术和成本优势。2024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三款主力模型再次大幅降价,最高降幅85%,百万tokens价格低至0.3元。
目前来看,阿里自主打造的通义大模型,目前已被中国一汽、联想、微博、携程、喜马拉雅、三得利(中国)等30多万企业客户接入。而在未来,生物医药、工业仿真、气象预测、游戏等行业还会加速拥抱大模型。
此外,阿里还大举投资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等头部大模型公司。保守估计,阿里已经为国内大模型企业注资超百亿。
即便如此,阿里仍在聚焦AI。2月初,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教授正式加入阿里,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向吴嘉汇报,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随着资本市场对AI、云业务的价值重估,阿里或迎来收获季。
“我们打算招募更多的闲置算力”,在接入DeepSeek-R1之后,青云科技市场总监王玉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在她看来,“这波连锁反应中,最早受益的是上游的算力公司”。
春节前,一条“蓝色鲸鱼”横空出世,DeepSeek(深度求索)以大约十分之一的训练成本,推出与OpenAI o1性能接近的开源模型R1,小力出奇迹,搅动AI圈一池春水。
京东云重磅发布DeepSeek大模型一体机,基于“本地化开箱即用”的理念,提供全栈解决方案,为客户打造“数据不出域、性能更高效”的AI服务新范式。
近日,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先后发布了DeepSeek-V3和DeepSeek-R1两款大模型,成本价格低廉,性能与OpenAI相当,引起AI业内广泛高度关注。
DeepSeek仍在持续走红,顶流之下,有闻风而动迅速反应的各类平台,有嗅到机会蜂拥接入的各路企业,当然,更多的还是不知其为何物的一众普通用户。
无论是Deepseek的开源模型打破“算力垄断”,还是萝卜快跑用1/7的成本碾压Waymo,中国AI的崛起直指美国技术霸权的软肋——当硅谷沉迷于资本堆砌的军备竞赛时,中国企业用工程化创新和场景化落地开辟了一条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