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同时,京东还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2025年5月1日前入驻商家全年免佣金。
京东的“搅局”,甚至一度引发了“外卖行业一哥”美团的股价下跌。
图源:微博截图
外卖这门生意,毛利低、资产重、链条长,运营难度颇高;即便如此,它却如磁石一般持续吸引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在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巨头把持的市场下,“后来者”京东能否分一杯羹?
京东做外卖,不是偶然是必然?
事实上,京东并非今年才“盯上”外卖业务。早在2022年,时任京东零售CEO的辛利军就曾公开表示,“京东已经考虑做外卖业务,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将取决于我们的能力,以及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建立起一个人才团队。”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在到家业务上深耕多年的京东,此番入局外卖算是“顺水推舟”。2015年“京东到家”以O2O模式杀入本地生活市场,此后一直为消费者提供超市生鲜、医药、鲜花绿植、数码家电等多类商品约“1小时达”的即时配送。2024上半年,京东开始整合“京东小时达”与“京东到家”,上线“秒送”服务;2024年9月,“秒送”专区里便已陆续上线咖啡奶茶和快餐店铺。
图源:京东APP截图
“趣解商业”注意到,目前在京东上点外卖需要进入“秒送”界面后,点击“品质外卖”二级入口下单选购;其中已入驻商家大多为收货地附近的超市,以及有堂食店面的连锁餐饮店,例如遇见小面、汉堡王、海底捞外送、嘉和一品等餐饮品牌,配送骑手多来自达达,或是商家自己配送。
目前京东外卖已经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10个核心城市。住在北京常营片区的小葵(化名)是高频外卖用户,她对比使用发现,京东外卖上菜品、饮品的价格和配送费用基本都与美团相当,“配送时长30-40分钟左右,运费每单1.5-3.5元,和我平时用美团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京东现在商家少一些。”
不过,不同地区消费者也有不同感受。在有成都的网友在社媒平台表示,自己在京东上点了一份紫燕百味鸡,菜品和打包费要比美团便宜几毛钱,但运费却比美团高出了近10元。
图源:小红书截图
配送服务,考验的是平台的履约能力,这也是即时零售赛道决胜的关键要素之一。
京东接入外卖业务后,不断增加的单量能摊薄履约成本,但当前达达的运力和基建能否相应扩大完善以承接住更多单量,如何提升规模优势和利润空间,对达达乃至京东都是不小的挑战。
1月27日,达达集团公告显示,京东集团拟以私有化交易的方式,收购除京东已持股份外的达达全部流通普通股。据“趣解商业”了解,京东已是达达第一大股东,持有其 63.2% 的股份;达达目前负责支持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 “秒送”,同时承接外部订单配送。
若该提案生效,达达将被京东私有化,此举也反映京东有意将达达纳入麾下,成为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图源:微博截图
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王春娟教授认为,京东收购达达集团有助于京东在即时配送、本地生活服务以及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实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达达的众包配送模式显示出极高的灵活性及成本优势,能够高效应对订单波动。收购达达有助于京东进一步优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运营成本。”
除此之外,王春娟还表示,除了外卖市场规模巨大、物流能力占优势,京东入局外卖还可能与主营业务增长放缓有关。“京东2023年度总营收1.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7%,增速逐渐放缓,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外卖市场作为一个高频消费场景,具有极高的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可以带来新的营收来源。”
图源:wind截图
0佣金,能否成为“杀手锏”?
京东入局前,外卖市场一直是“两虎相争”的格局;根据相关统计显示,美团和饿了么合计占据了外卖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这种行业格局之下,京东能否以“品质外卖”和“0佣金”撬动外卖市场?
京东外卖“0佣金”政策推出后,“美团外卖30%高抽佣”“美团调低佣金应对”的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发酵。
社媒平台上有不少商家晒出自己美团和饿了么的后台订单:17.5元的订单实际收入6.77元;9元的订单实际收入4.86元;46.4元的订单实际收入26.59元……看似可观的客单价,实际上商家到手的收入却并不多。
图源:小红书截图
美团对此表示,高抽佣的数据并不真实,外卖实际商户佣金率为6%-8%。然而有商户提到,美团平台除了固定的技术服务费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扣费点,比如配送服务费、会员补贴等等。
对于其他平台的佣金政策而言,京东的“0佣金”政策短时间内会吸引一定商家入驻;不过,对于一年后是否还能持续进行优惠,京东还没有明确。“趣解商业”注意到,社交平台上已经出现很多询问“如何入驻京东”的讨论,有些商家甚至在寻求地区代理;不过,也有卖家仍然保持谨慎乐观,认为京东未来也可能会和其他平台一样,逐步提高抽成比例。
在河南经营着一家百货店的李李(化名)表示,自己的单子大多都来自外卖平台,她认为,京东、美团、饿了么几家公司打擂台卷生卷死,未来美团的抽点很可能会往下走,而且各个平台也会再培养一批骑手,配送方面可能会更加有保障。
京东外卖高调招募商家后,外卖行业“两巨”头也发生了一些变动。首先,饿了么物流板块出现重大人事调整。饿了么董事长吴泽明将兼任饿了么CEO,原CEO韩鎏则专注分管即时物流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饿了么新管理层去年、今年都曾表示要在“三年内扭亏盈利”“不与商家争利”,将即时物流明确为第二增长曲线。
另一边,美团将正式在广西部分城市首次上线“超时免罚”试点,在试点区域将全面取消超时扣款,将众包骑手的超时扣款改为积分制度,改善骑手的配送体验。
图源:公众号截图
种种变化都预示着,外卖市场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
比起适应不同平台经营规则的商户,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之间的迁移成本要低得多。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近47.6%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外卖平台的优惠活动的频率有较高的期望。小葵表示,自己下单时也经常货比三家,挑最便宜的平台购买。
价格和补贴直接影响着外卖用户的忠诚度,京东虽然入局较晚,但倘若拿出真金白银来争夺市场份额,在服务费上做到“又好又便宜”,未必不能从饿了么与美团的竞争中撕开一个口子。
百联咨询创始人、资深电商分析师庄帅表示,京东外卖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入驻京东外卖的商家不多,京东明显在控制业务规模,未来进行用户体验的升级以及算法技术的迭代后,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规模
“本地生活”赛道,群雄逐鹿
外卖是本地生活业务的核心,互联网巨头对外卖市场的“争夺”,背后是本地生活赛道激烈战况的缩影。
互联网大厂做外卖,很多都是“到店”团购业务的延伸。2023年初,抖音面向部分商家推出“团购配送”服务,微信试水“门店快送”小程序;2024年3月,快手团购套餐的服务保障中增加了“外卖到家”功能。各平台在到店业务上争得难舍难分,连相对佛系的小红书也在积极开拓团购业务的城市。
据“艾瑞咨询”预测,国内本地生活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增长至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并且随着线上餐饮、线上团购等场景的拓宽,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预计2025年将增至30.8%。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互联网巨头争抢“本地生活”服务,源于本地生活服务贴近用户日常生活,流量入口价值巨大。提供本地生活服务,可以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和时长,沉淀用户数据,挖掘更多商业价值;而且本地生活服务涵盖餐饮、零售、娱乐等多个领域,市场规模广阔,利润空间可观。押注本地生活对互联网平台来说,短期能吸引新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强平台粘性。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商家很难一直以低价方式去运营,长期来看本地生活业务还是要比出品、服务、便利性;想在这场贯通线上线下的竞争里稳住增长,每家平台都有各自的短板要补。
图源:京东截图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美团和抖音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双雄”,前者在中小商家和核心变现品类中占据优势;后者在到店餐饮连锁KA和部分到店综合特色品类中表现出色。然而,由于运力等问题,抖音的到家业务远不如到店出色,已经将外卖相关团队并入到店业务中。如今,自带配送队伍的京东入局,能否做到到店、到家两手抓,实现“后来者居上”呢?
近日,记者从南昌公安获悉,京东金融协助警方破获一起金融领域诈骗案,有力保护了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随着国债收益率下行,债基“开门红”如约而至。今年两个交易日,投资者依然快乐收“蛋”,尤其是超长久期国债表现不俗。
在宏观政策转向、全球宽松周期开启、中国资产系统性低估的背景下,投资者可对A股需进行战略性增配,提升仓位、把握结构性机会。
1月16日,京东金融与宏利基金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个人养老金投资洞察报告(2025年)》发布会。
京东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8月15日,京东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京东集团实现营收2914亿元,上半年营收5514亿元;经营利润1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