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和恩施大峡谷景区相继引入登山辅助外骨骼机器人的新闻日前引发舆论关注。
以泰山引入的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为例,全套装备自重只有1.8公斤,续航时间3-5小时,运用人体工学设计以及动力、电子和AI算法,能够感觉人体下肢的精确运动趋势并及时给予助力,可以帮助登山游客有效减轻双腿负担,让登山耗时缩短40%。
不仅如此,这套外骨骼机器人设备收费较低,目前控制在30-40元/小时,游客如果全程使用顺利登顶,只需要花费百元左右。据了解,这套外骨骼机器人春节期间在泰山投放之后,已经有超过百余名游客体验,目前在线上线下颇受好评。
这一新闻亦在景区行业引发一片骚动,不同于游客端对黑科技本身的好奇,景区操盘手们更关注的话题则是:
外骨骼机器人们的出现,是否会革掉景区天价摆渡的命?
01
劲旅君最近跟多位景区操盘手朋友聊天,在谈到游客端这两年针对山岳型景区出现的最明显需求变化时,大家无一例外都提到一点——无痛爬山。
这些年,无论男女老幼,中国游客对于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亲自爬山遭受痛苦的忍耐度却越来越低。这一需求变化的好处就是刺激各大山岳型景区发力发展无痛爬山设备,以缆车、接驳车、电梯、扶梯、滑道为代表的景区摆渡交通遍地开花。然而,这一需求却也带来一个巨大的副作用,那就是日益暴涨的景区摆渡交通价格与落后的服务正在遭遇游客日益猛烈的口诛笔伐。
实际上,游客对于景区天价摆渡的愤怒这两年已经达到顶峰。
尤其是景区摆渡交通目前的主力缆车和摆渡车,很多游客在社交新媒体上抱怨,一到旅游旺季,无论上山还是下山,根本排不上队。几乎每个大型山岳景区在节假日都会爆出由于景区摆渡交通不给力导致的大批游客堵在山上进退两难的新闻;一到旅游淡季,景区摆渡交通却开始摆烂,不是不开放,就是服务糟糕,导致游客与游客之间、游客与景区工作人员之间爆发冲突的新闻屡见不鲜。
更让游客们气愤的是,很多山岳型景区的摆渡交通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有些景区甚至为了多创造营收而“创造”摆渡路线,强制游客只要进了大门就必须上景区摆渡车,关键是景区摆渡车的费用昂贵,一家几口共同出行,仅仅是景区摆渡交通费就要大几百元,简直就是天价。
忍无可忍的游客将怒火大肆倾泻在社交新媒体上,大家可以忍受景区摆渡交通一定程度的溢价,但是这么明晃晃的将游客当猪宰,是可忍孰不可忍。
游客对于景区天价摆渡的激烈谩骂反应出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景区在满足游客无痛爬山需求的供给侧出现严重的落后与不足,如果这一供需矛盾持续恶化,注定将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冲突。
02
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有可能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有效突破点。
首先,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至少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登山消费的可选项,打破了景区长久存在的决策垄断,即景区让游客消费什么,游客就必须消费什么。客观而言,很多游客对于景区摆渡的不满并非因为这种交通方式本身,而是他们感觉自己始终是在被要挟着消费,一直在被牵着鼻子走,而且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景区差劲的服务恶劣对待。新选项的出现,让游客夺回了消费自主权,我可以选,也可以不选,景区只能提供建议,不能干涉我的选择,这才是上帝应该有的最基本待遇。
其次,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游客无痛登山的两大痛点:体验感和价格。对于很多游客而言,自己之所以不选择徒步登山而是借助景区摆渡,就是为了花较少的钱获得更好的登山游玩体验。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让游客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毕竟相较于坐着缆车或者摆渡车上走马观花,借助外骨骼机器人徒步登山获得的体验感更佳,而且百元以下的花费,相较于动辄百元起步的缆车和摆渡车,性价比不要太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痛爬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那就是在这个大众开始普遍追求高性价比消费的阶段,景区占山为王,漫天要价,为所欲为的时代即将走向终结。如果一家景区想要保持良好口碑,想要持续吸引大众客流,抛弃以天价摆渡为代表的旧模式,拥抱新科技将是唯一选择。
03
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不但在游客端获得好评,同样在景区端受到热烈追捧。客观评价,这倒不是景区们突然良心发现,而是这些黑科技的出现的确也更加符合景区现阶段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一方面,对于山岳型景区而言,缆车、摆渡车等景区内交通设施的投资规模非常巨大,动辄千万起步,过亿投资更加家常便饭。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投资景区摆渡交通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在经济大环境萧条的当下,资本也开始变得尤为谨慎。有景区操盘手透露,对于很多资本方而言,除非景区位列国内头部,或者至少是区域头部,否则想要拿到一笔超过千万元的投资去架缆车,买大巴,现在也是极为困难的,因为资本方无法确保景区客流量是否能逐年递增,从而有效获得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近些年出于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秩序规范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国家对于景区大肆兴建摆渡交通类项目的审批愈发严格。劲旅君认识的多位景区操盘手朋友,就出现了递交给当地主管部门的缆车或者摆渡车建设方案被驳回的情况,而且从中短期来看,除非某个景区对当地文旅经济有极为突出的标志性意义,否则此类新建项目很难获得官方点头认可。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景区操盘手们同样希望通过对黑科技的广泛应用,探索景区降本增效和新盈利点发掘的有效方法论。
最近几年,景区尝试应用黑科技的案例日益增多。深圳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两个5A景区率先引入无人机外卖配送,打破景区餐饮的垄断;黄山景区宣布引入无人机项目探索从山底向山顶阶梯式送货,从而大幅提高山岳景区的物资配送效率以及降低山顶消费价格;呀诺达景区引入无人驾驶摆渡车,探索摆渡接驳环节的效率提升;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引入AI机器狗,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有景区操盘手直言,黑科技的应用至少在营销层面给予景区一轮有效曝光,而且随着有些黑科技在景区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应用技术不断成熟,其在景区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还是值得期待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外骨骼机器人们的出现,无疑是打响了革掉景区天价摆渡的第一枪,随着更多黑科技的落地应用,一场景区供给侧的大变革也将顺势开启,这是景区从业者无法逃避的大势所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大力开展机器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完善“机器人+”应用体系,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知名特斯拉投资者、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里特在社交平台上最新发文称:“特斯拉目前正式招聘工程师,为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量产Optimus(特斯拉机器人)做准备。”
日前,长盛轴承(300718.SZ)接受了华泰证券等多家知名机构的调研,国内自润滑轴承龙头受到机构的高度关注。
美年健康在“2024预防医学创新峰会”上举办发布会,正式宣布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正式上线。
11月28日,南京化纤再度涨停,从18日至今,9个交易日内录得9个涨停,期间累计涨幅达136%,最高点股价16.52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