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出现了增资潮,平安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消金”)注册资本纹丝不动。
近期,宁银消金增资获批,其注册资本由29.11亿元增加至36亿元。此外,唯品富邦消金的增资计划也已经落地,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长至10亿元。
2024年,在监管政策影响下,消金行业增资潮涌,背靠世界500强中国平安集团的平安消金注册资本依然稳定在50亿元,但其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
近年来,借助中国平安集团的扶持,平安消金的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但与行业龙头仍然存在差距。
备受关注的是,2024年,平安消金被罚款145万元,系开业以来首次被罚,也是2024年首家因消费者投诉渠道管理不尽职而被处罚的消金公司。
行业增资潮涌平安消金原地踏步
行业增资潮涌,平安消金按兵不动,与行业趋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2024年,消金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刻变革。这一年,《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评级办法》”)重磅出台,不仅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也对其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场变革中,最受业内关注的是增资潮。
根据《管理办法》,消金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3亿元提升至10亿元,将主要出资人的最低持股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至50%。由此,行业掀起了一股增资潮。
2024年12月24日,中信消金披露增资计划,中信金控和金蝶中国两大股东联手,以现金形式等比例共同出资3亿元,助力中信消金注册资本由7亿元跃升至10亿元。
当日,成都银行还宣布,审议通过参与锦程消金增资扩股的议案,锦程消金公司拟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注册资本提升至10亿元。成都银行拟参与现金增资,稳居第一大股东之位。
2024年9月,长银五八消金的注册资本也从9亿元增加至11.24亿元,长沙银行等股东参与了增资。
已经满足监管要求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在持续增资,以增强资本实力。
2024年,南银法巴消金两次增资。9月,新增股东国际金融公司(IFC)出资2.15亿元增资,注册资本增至52.15亿元;南京银行等股东等比例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60亿元。
此外,海尔消金也在10月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至20.9亿元。
根据WEMONEY研究室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24家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的监管要求,但还有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幸福消费金融公司等7家公司注册资本未达到10亿元,其中,盛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仅3亿元,行业垫底。
今年1月,唯品富邦消金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加至10亿元。宁银消金增资方案也获得批准,其注册资本由29.11亿元增加至36亿元。
平安消金成立于2020年,当时注册资本50亿元,仅次于捷信消金的注册资本70亿元,处于行业第二位。5年过去了,平安消金的注册资本原地踏步,退居第六位,与捷信消金(重组后)并列。其中,蚂蚁消金注册资本达230亿元,招联消金也达到100亿元。
平安消金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台,后者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2024年,其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53位。
平安消金的资本充足率承压。2022年底、2023年底,平安消金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17%、15.2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05%、14.21%,2024年底,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下降至14.92%。
净利跻身前五内控待完善
作为全国首家定位于“科技+金融”的消费金融公司,平安消金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平安消金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3.31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27.8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开业第三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2023年,平安消金的营业收入为36.27亿元,同比增长30.23%;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162.03%。
2024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为3.57亿元,在已公布的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五,这也是平安消金首次进入行业前五。
作为后来者,平安消金是如何做到逆袭成黑马的呢?
平安消金副总经理兼董秘陈立洁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安集团的全力支持是关键。凭借在保险和小额信贷领域积累的经验,从业务管理到风险防控,平安集团为平安消金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确保了稳健增长。借助平安集团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平安消金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大数据等技术,降低了风险并提升了客户体验。
截至2024年6月底,平安消金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累计贷款超过1500亿元,服务超过700万客户。
成立初期,平安消金面临流量积累及风控挑战,经过调整,公司将重心放在与优质互联网平台合作,利用平安集团的资源提升获客能力,实现盈利能力反转。公司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布局,注重客群定位以及线上线下的均衡发展,提升了服务的可得性。
不过,即便实现了快速增长,平安消金与行业头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024年上半年,招联消金实现营业收入92.68亿元、归母净利润17.24亿元,同比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其净归母净利润是平安消金的4.83倍。同期,马上消金、蚂蚁消金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0亿元、9.25亿元,杭银消金的归母净利润也达到4.06亿元。
平安消金经营的合规性也值得关注。
2024年7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个人消费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消费者投诉渠道管理不尽职,平安消费金融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处以145万元罚款。与此同时,相关责任人时任平安消费金融产品管理部产品研发岗产品经理蔡伟,时任平安消费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部风险政策室副经理郭舒弋,均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这是平安消金2020年开业以来收到的首张罚单,也是2024年首家因消费者投诉渠道管理不尽职而被处罚的消金公司。
有消费者反映,虽然平安消金官网在消费者之家中列出了投诉热线、投诉邮箱、投诉地址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安消费金融”在线客服4种投诉处理渠道,但在实际投诉过程中,并不畅通。
平安消金曾披露,2023年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转办投诉162件,较2022年的134件增加28件,投诉内容主要涉及贷后管理、服务等。
背靠中国平安集团,无论是注册资本还是经营业绩,平安消金与行业头部的差距较大。靠着中国平安集团的扶持,实现经营业绩实现逆势,但其独立性、成长性也受到质疑。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公司能否脱颖而出,存在变数。
投资收益已成为拉动地方中小银行创收的新引擎,9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半年报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共有32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出现上涨。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出倡议,鼓励支付行业主体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降费措施于9月30日到期后,延续部分降费项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