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囤猴”?龙头企业大手笔收购 研究所豪掷15万元买一只
6月10日,“多家龙头药企疯狂囤猴”的话题登上热搜排行榜。
早在4月29日,国内最大的药物安全性评价龙头企业昭衍新药(06127.HK;603127.SH)连发两条公告,分别拟以8.3亿元和9.7亿元收购云南英茂生物和广西玮美生物全部股权。6月6日,云南英茂生物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备案手续。
上述两家标的公司均有16年以上的发展史,但留下可供查询的资料并不多。其中,广西玮美生物除在部分实验猴模型的论文中偶有出现外,其他相关资料稀少。云南英茂生物前身是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主营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繁育饲养。
“两家标的公司合计拥有的实验猴数量大约2万只左右,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业务使用。”6月10日下午,昭衍新药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收购均已谈成,6月6日发布的公告只是关于英茂生物工商变更手续的进展。”
近年,实验猴价格持续上涨。上述负责人回忆,实验猴价格暴涨大约始于2019年下半年。从那时起,国内CRO(医药研发外包)龙头企业纷纷出手收购或自建猴场。
实验猴价格暴涨
2014年,昭衍新药的食蟹猴平均采购价格为6567元/只,此后价格持续上涨。2019年下半年,食蟹猴的价格在1.5万元/只-2万元/只。采购网相关数据披露,截至2022年4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40只食蟹猴预算530万元,平均一只13.25万元。
2021年底,部分食蟹猴单价已超15万元。据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官网12月公告,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食蟹猴采购项目中标公告中,10只食蟹猴成交金额149.8万元,平均一只高达15万元。
“目前市场上的实验猴价格不一,基本是在14万/只-15万/只左右。”昭衍新药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验猴)市场价格上升主要是需求端导致的,定价权还是在大的(实验猴)供应商手中。”
国内新药研发热情持续升温,新型疗法开发方兴未艾,加大了对实验用猴需求。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2017年以前,国内每年的实验用猴使用量增幅较为稳定,2013年约7000至8000只,2017年增至2万只左右。
实验猴的供给远跟不上快速扩大的需求。据悉,雌性食蟹猴6岁左右开始进入最佳生育年龄,因此食蟹猴的种群扩张周期在6年以上,饲养周期较长。监管机构对临床前开发实验用猴的猴龄要求是3岁以上,商品猴的出栏周期在3-4年。
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实验用食蟹猴存栏量21.12万只。国金证券预测,随着种猴种群的退化和数量下降,食蟹猴的年出栏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年出栏量在3万-3.5万只(3岁以上出栏)。
囤猴也疯狂
实验动物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涵盖了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阶段,尤其在临床前研究使用更多,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评价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观察其毒性作用,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实验动物是CRO企业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的主要载体。目前,实验用猴已成CRO企业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稀缺资源,影响着CRO企业业绩释放和盈利能力。据悉,为保障实验用猴的数量,部分CRO企业几年前已买断国内几大猴场的猴源,通过协议长期包销猴场的大量存栏猴,控制猴场的对外供应。
2019年11月,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收购广东春盛猴场。据了解,广东春盛占地约1300亩,有完善的动物饲养区、实验区、检疫区等相关配套设施,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只。药明康德由此成为国内食蟹猴饲养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2021年6月,康龙化成(300759.SZ;03759.HK)以1.1亿元的价格,获得新日本科学旗下肇庆创药50.01%控股权。同年10月,康龙化成再次以2.06亿元收购康瑞泰(湛江)生物全部股权。截至2021年底,康龙化成NHP(非人灵长类动物)存栏数近1万只。
昭衍新药在广西南宁拥有自己的猴场,2021年开始,昭衍新药还在广西梧州开工建设大动物繁殖基地。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猴舍54栋等基础工程。2021年底,用于超过1.5万只大动物饲养能力的模型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
在我国,有资质的猴场数量并不多。实验动物许可证查询管理系统显示,目前全国具备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在营猴场有57家。其中,有44家在营猴场的许可证均在2019年后才生效。
对于没抢到猴场的CRO企业只能以现金应对暴涨的猴价。据美迪西(688202.SH)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临床前CRO业务直接成本1.29亿元,同比上涨32.8%,主要为实验用猴的价格及数量持续上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虚增原料药价格、套取资金,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等三家企业被通报
8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一疗程不到300元 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定价向流感用药看齐
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定价终于出炉。据阿兹夫定的拥有者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真实生物)7日公布: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阿...
定价8.5元/片国产新冠口服药商业化“上弦”
8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治疗新冠肺炎的阿兹夫定片价格初定,每瓶不到300元,每瓶35片,每片1mg。这也就是说,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药的售...
胶水有毒?40多人住院1人病亡!奥美医疗安全管控或有缺陷
针对昨日晚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荆门工厂员工中毒住院”事件,奥美医疗于今日早间发布情况通告承认确实有员工疑似中毒,并造成40多人住院1人心梗病亡...
药明康德上半年业绩增速再创新纪录 机构看好未来发展
据药明康德中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归母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29...
康泰生物业绩“变脸”股价暴跌:新冠疫苗市场趋饱和,创始人高位套现
根据泰康生物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28亿元,同比增长73.72%;归母净利润为1亿元—1.3亿元,...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在即:有药企提前降价谋先机,罕见病药、儿童药受关注
在罕见病用药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已有药企提前主动大降价,谋求在新一轮医保谈判中获得先机,这也将推动患者用药的可及性,比如,治疗SMA的罗氏的利...
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启动,申报价格调整常态化
6月29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公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
第七批国采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内外资药企如何应对“灵魂砍价”?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除了质量稳定,价格优势外,本次集采强调了供应的稳定性,进入集采不代表这些企业高枕无忧,如果无法达到稳定的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四部门部署加强短缺药品和集采中选药品生产储备监测
通知要求,充分发挥省级会商联动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信息联通共享,强化监测预警,完善短缺药品分级应对管理措施,指导监督企业履行好信息填报义务,...
白云山:已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对此,白云山表示,高度重视本次通报事项,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已经责成三家企业停止与相关代理商、经销商的合作,全面整改营销模式,在全国...
撤网风波、多次集采断供,白云山三子公司虚抬药价套取资金上“黑榜”
事件早有端倪,早在今年6月份,此次被国家医保局通报的三家药企就已经深陷“撤网”风波,其上百个药品在山东、安徽、贵州、山西等省份纷纷或撤网或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