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卫龙口碑“退化史”:从五毛零食到辣条刺客,创始人身家缩水百亿!

6月6日,“辣条一哥”卫龙的股东大会如期召开,董事会欣然宣布将派发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0元(含税合计约2.35亿元),及特别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0.11元(含税合计约2.59亿元)。卫龙年度派息总额约4.94亿元。

尽管顶着“辣条第一股”的光环,但卫龙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是十分亮眼。上市至今,卫龙的股价跌去四成,市值蒸发超91亿港元,而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在《胡润全球富豪榜》的财富,也从2022年的280亿元降至今年的115亿元。

究其原因,卫龙辣条越卖越贵,去年销量下滑近20%。而作为第二曲线的魔芋爽,近期却被曝出缺斤短两。有网友反馈,辣条价格甚至超过牛羊肉,辣条也化身“刺客”了?

卫龙“背刺”消费者?

几年前,卫龙辣条以干净卫生、物美价廉而出圈,成为众多年轻人美好的童年回忆。然而,卫龙正在消耗它的“路人缘”。

近期,卫龙品牌深陷“缺斤少两”的争议漩涡。据相关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反馈称,卫龙旗下知名产品魔芋爽存在克重不符的问题。该产品标称每包重量为15克,然而实际称重结果仅为8.9克,且这一重量还包含了包装袋的净重。

卫龙口碑“退化史”:从五毛零食到辣条刺客,创始人身家缩水百亿!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并迅速登上热搜榜单。面对舆论的持续发酵,卫龙在短短一天之内,就针对产品“缺斤少两”的问题两次发表致歉声明。然而,消费者对卫龙的质疑并未因此得到有效平息。

作为拥有24年历史的老牌品牌,卫龙辣条产品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和认可。然而,在“克重不足”事件背后,消费者也不禁对卫龙近年来产品连续涨价的行为产生了疑虑。

一年卖出100多亿包的卫龙,早就走出国门,出口到40个国家和地区。卫龙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在本土市场被发现偷工减料。

卫龙口碑“退化史”:从五毛零食到辣条刺客,创始人身家缩水百亿!

作为备受赞誉的“辣条一哥”,卫龙在上市后致力于品牌化和高端化的进程中,似乎偏离了初心,导致部分消费者为其贴上“背刺消费者”的标签。

产品连年涨价

卫龙在去年赚了不少钱,由于零食价格的适度调整,其毛利润实现了上涨。

这一年,卫龙的收入、毛利以及净利润均达到了历史新高,实现了丰厚的盈利:收入48.72亿,增幅5.18%;毛利润23.23亿,增幅18.52%,毛利率高达47.7%。

毛利增幅远超收入增速,其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卫龙针对其主要产品实施了平均售价的提升策略。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也为卫龙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回顾过去,曾经5毛、1块的辣条价格已经成为了历史。作为“辣条一哥”,卫龙不断调整产品定价策略,辣条等休闲食品的价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卫龙口碑“退化史”:从五毛零食到辣条刺客,创始人身家缩水百亿!

2019至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平均售价连续5年上涨,从每千克14.3元上涨至20.5元。仅去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平均单价同比上涨近27%。

此外,卫龙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也有涨价的现象,从每千克36.2元上涨至38.4元。

调价也影响了销量。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较上年少卖了2.61万吨,销量同比下滑17.4%,该板块的收入同比减少6.2%至25.49亿元。由于豆制品销售下滑,卫龙豆制品及其它产品的销量同比下滑12.7%,收入同比减少7.4%至2.04亿元。

好在企业蔬菜制品去年多卖了1.69万吨,该板块的收入同比增加25.1%至21.19亿元,蔬菜制品已经成为卫龙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涨价的背后,企业赚得更多了。2023年,卫龙一年能净赚8.8亿元,同比暴增481.9%,净利润率为18%。

创始人财富缩水165亿

2022年12月15日,卫龙美味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至今股价最高摸至11.78港元,截至发稿每股仅报6.25元,较上市以来的高点腰斩,总市值为146亿港元。

遥想上市当年,卫龙创始人刘福平、刘卫平兄弟二人以280亿元的财富齐齐登上当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两人均高居榜单第789名的位次,一举超越双汇万隆成为漯河首富,也是仅次于牧原秦英林的河南第二大富豪。

在不久前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刘卫平的财富缩水到了115亿元,相较上市当年整整少了165亿元,其排名也跌到了榜单第2171名的位次。

卫龙创始人、董事长刘卫平

卫龙创始人、董事长刘卫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即日起生效,其中卫龙美味被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卫龙口碑“退化史”:从五毛零食到辣条刺客,创始人身家缩水百亿!

致力于实现“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的卫龙,面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未来能否继续满足市场期待,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产品重量风波:卫龙失策

产品重量风波:卫龙失策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话。卫龙客服质疑消费者动机引不满。

胜马财经 2024-05-24 09:05:20
卫龙就魔芋爽克重不足连发文致歉

卫龙就魔芋爽克重不足连发文致歉

针对消费者反馈15g魔芋爽存在克重不足的情况,卫龙连发《致消费者》和《致消费者书》两次致歉。

中华网财经 2024-05-23 19:50:14
蜜雪冰城、卫龙、溜溜梅,盯上同一个百亿级潜力股

蜜雪冰城、卫龙、溜溜梅,盯上同一个百亿级潜力股

连蜜雪冰城也拒绝不了魔芋。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4-04-08 09:49:03
卫龙陷魔芋爽克重不足风波 “减重”又“加价”

卫龙陷魔芋爽克重不足风波 “减重”又“加价”

近日,知名零食品牌卫龙旗下产品魔芋爽被曝克重不足,标重净含量为15克,实际称重却只有8.9克,且8.9克实际称重包含了包装袋的重量。

中国网财经 2024-05-28 17:07:55
疯抢的“龙茅”,“善变”的价格

疯抢的“龙茅”,“善变”的价格

“龙茅”火爆上市,但价格不稳定。

2024-01-11 17:24:56
公立医院招标“恶意串通”被通报,涉及医疗IT龙头卫宁健康

公立医院招标“恶意串通”被通报,涉及医疗IT龙头卫宁健康

5月6日,四川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医药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了中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涉嫌的“恶意串通”、采购文件未按确定事项签订等违法行为。

健识局 2024-05-08 14:27:41
快活嘴食品侵权朱一龙被强执20万元

快活嘴食品侵权朱一龙被强执20万元

朱一龙因肖像权纠纷起诉湖北快活嘴食品一事仍在发酵。

中华网财经 2024-04-24 16:12:34
龙大再亏损,预制菜带不动鲜冻肉业务

龙大再亏损,预制菜带不动鲜冻肉业务

龙大美食连续三年收入下滑,预制菜业务增长也难以带动其主营业务鲜冻肉销售的持续疲软。

中华网财经 2024-04-16 10:21:53
背刺年轻人,河南富豪没了165亿

背刺年轻人,河南富豪没了165亿

6月6日,“辣条一哥”卫龙的股东大会如期召开,但参会股东人数寥寥,还不到20人,股吧里也没有人讨论这件事。

市界 2024-06-06 17:51:34
“红线”当前,25亿医院扩建计划紧急叫停

“红线”当前,25亿医院扩建计划紧急叫停

5月22日,昆明市呈贡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

健识局 2024-05-30 16:08:45
持股比例变动9.14%未公告,奥瑞金相关股东被警示

持股比例变动9.14%未公告,奥瑞金相关股东被警示

4月9日,奥瑞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原龙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中华网财经 2024-04-10 10:17:00
新一轮“以旧换新”!它们成为值得期待的增量市场

新一轮“以旧换新”!它们成为值得期待的增量市场

近期,各地“以旧换新”政策陆续出台,激发消费新动能。

消费记 2024-05-15 10:20:17
聚力文化独自舔舐跨界的伤

聚力文化独自舔舐跨界的伤

聚力文化极力想要甩掉“文化”,但始终无法彻底摆脱跨界文娱所带来的伤痛。

斑马消费 2024-05-17 09:23:16
这些布局新兴国家的企业,先赚到了钱

这些布局新兴国家的企业,先赚到了钱

出海的浪潮之下,很多企业在海外赚到了钱。

动脉网 2024-04-24 16:19:00
一个家族企业和一笔诡异的垃圾债

一个家族企业和一笔诡异的垃圾债

张茵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现在依然是其中之一。

雪贝财经 2024-06-07 11:21:14
新能源汽车之后,中国又一产业王炸横空出世

新能源汽车之后,中国又一产业王炸横空出世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到来。

华商韬略 2024-05-06 10:42:31
汾酒新ID: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汾酒新ID: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以前谈到汾酒,必提清香龙头;今后再谈汾酒,需要加一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中华网财经 2023-12-15 17:48:07
小龙虾身价暴跌,还用教您怎么吃吗?

小龙虾身价暴跌,还用教您怎么吃吗?

眼下,小龙虾价格比3月份刚上市时便宜不少,目前各地市场上的小龙虾价格行情怎么样?

中国小康网 2024-04-19 13:22:39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