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老鼠啃叉烧包”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有消费者称于10月29日在陶陶居酒家(第十甫路总店)中发现有老鼠正在偷吃包子,而后厨没有员工,陶陶居回应:视频属实,系偶发事件,工作间已全面消杀。
有网友评论称,“看了这种都不想吃饭了”“是不是和家里发现小强一样,当你看到一只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窝了”。
据媒体报道,网友发布的视频画面显示,一只老鼠在堆叠数层的笼子上吃着包子,一旁的蒸笼上有“陶陶居”“上下九”的字样。
“被富养的老鼠,第一次近距离参观大老鼠,竟然是在陶陶居。”该网友发布视频时配文写道。截至10月30日下午,该视频的转发量已超2.4万次。10月30日下午,陶陶居酒家方面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事件发生于10月29日晚8点左右,发生地点确为广州陶陶居酒家第十甫路总店。
陶陶居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近年来,陶陶居致力于实行明厨亮灶,其目的就是让顾客看到手工传承,以及对后厨卫生进行监督。其表示,针对这次偶发事件,企业工作间食品及容器已立即全面销毁,工作间由专业消杀公司进行全面消杀;其次,企业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餐厅的各个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查找老鼠出现的原因和可能的进入途径。
该负责人称,将进一步完善防鼠设施,封堵可能存在的建筑漏洞,加固防鼠网、挡鼠板等设施,“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细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让顾客放心,坚持将明厨亮灶工程推行下去,诚恳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坚持新鲜食材,现场制作”。
“这明显是‘三防’(指的是防尘、防蝇、防鼠)工作不到位导致的,管理环节出了纰漏”,一位熟悉陶陶居的餐饮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陶陶居作为一家大型中华老字号品牌,食品安全的规章条例是严格完善的,之所以出现如此“低级问题”,应是执行环节,也就是门店工作人员问题。
另据羊城晚报,对于视频中没有员工出现的问题,陶陶居表示,该事件发生于营业时间内,员工短暂离开,员工违规操作未进行加盖,对违规操作的员工已作停职处理,并对该部门相关领导已作严肃处罚。
10月31日上午,新京报致电广州市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对涉事门店进行立案调查。但是对于是否允许涉事门店继续营业,以及立案调查结果何时公布等问题,广州市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未作回答。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陶陶居截图
资料显示,陶陶居始创于1880年,1993年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19年,陶陶居走出广州,相继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开店,截至目前共有门店38家。2021年11月,陶陶居北京首店落户三里屯。2023年11月,陶陶居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开出第35家分店,也是北京首个4.0升级版的陶陶居。与传统门店相比,4.0升级版的陶陶居将整个茶点的厨房升级成了明档。
据新京报,业内专家表示,此事曝光后,引发网友对陶陶居食品安全及后厨卫生问题的担忧,不少消费者将此次事件与之前类似的事件进行比较,认为连锁餐饮行业存在着普遍的卫生问题,对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度、连锁餐饮品牌的形象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件负面事件的出现很容易在网络上扩散,对品牌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对于连锁餐饮企业来说,重视店内卫生和食材安全是保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好这些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近年来,很多餐饮企业为了向消费者展示后厨的卫生以及“现点现做”,都在门店设置了明档厨房,希望消费者可以有“所见即所得”的放心感受。但业内专家也坦言,开放后厨的操作间、让消费者体验“明档”,餐饮企业希望从中受益,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此举也意味着受到更多监督,“明档是展示,但不是表演。”
此外,对老鼠“入侵”的问题,媒体也询问了专业的虫鼠害防治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有些餐饮门店在一开始筹建时就缺乏防鼠的意识,或者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导致后期老鼠难以控制,封堵难度高,成本高昂。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餐饮意识到这个问题,从店铺装修时就让专业的虫害防治公司介入,从门窗和吊顶设计、库房货物进出口设计、厨房排污设计、灭蝇灯布局、管道走向、风道设计、外围孳生地清除等开始,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一旦出现鼠患,那么可能就要对厨房设施进行整改,比如要求厨房对外开放的门窗结构严密,缝隙不超过1厘米。所有管道口和下水沟出入口安装金属网,网口洞隙小于1厘米,防止蚊蝇进入。厨房有防鼠与其他虫害措施,定期组织虫害防治工作,尽可能杜绝虫害发生。”
“由于旅游人数增加,端午节假期期间客流预计较去年略微上涨。”一些餐厅早就准备好节日当天送粽子。
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帝欧家居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均不低,分别为28.35%、44.84%。
拥有近4万个网点覆盖99%的县(市),下沉深度稳居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