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晶科能源从LG集团购得一批光伏专利,此后其将接近半数再转让给两家“友商”——天合光能与晶澳科技。三家企业因技术路线基本一致被外界称为“晶晶天”联盟,现在,当中的几项成为它们发起“专利战”的武器。
这轮始于2024年5月的光伏“专利战”发展至今已经演变为一场“混乱的诉讼”,起初的被告方很快从自家专利库中翻出些“可用之物”反戈一击,卷入的企业越来越多。
2月13日,一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被告之一是个成立半年、注册资金50万、注册地址在一家廉价酒店内的一人公司,很难想象其能作为光伏巨头隆基绿能经销商与之并列被告席,原告是晶科能源旗下子公司。
该诉讼是这场“专利战”中今年最先开庭的案件,本质上也是TOPCon龙头晶科能源与坚持另一技术路线的隆基绿能之间的“对决”。
后者视TOPCon为过渡产物,广泛宣称其选择的BC路线才是未来王道,而“晶晶天”则称自己才是当下及未来5年光伏主流技术的实控人。(详见钛媒体APP前文:《隆基绿能豪赌BC这一年:伪命题的技术之争与不再遮掩的营销战》
对于隆基绿能来说,目前其面临的是过去一年亏损额或达89亿与TOPCon仍是市场主流的双重打击。此时“围攻”上来的密集专利诉讼,势必更令其转型BC之路愈加惨烈。
行业低谷,冰冷残酷。
专利博弈,“战事”升级
这场越来越多巨头卷入的光伏专利博弈大战当中,“晶晶天”联盟显然处于攻势,不仅占据几乎所有侵权诉讼的原告位置,鱼贯出笼的系列诉讼也表现出越来越狠准的设计。
本轮“战事”起点是由天合光能最先从海关出手:2024年5月,天合光能在上海洋山海关提出扣货申请,以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常熟阿特斯”)产品涉嫌侵犯专利权为由,要求对其向欧洲出口的9个货柜部分型号光伏组件产品进行扣留。
按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即将进出口的,可以向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而海关并不负责判断是否构成侵权,在对方提交放行申请并缴纳等值保证金情况下,也将会立刻放行。
当时的情形遂成为:7月9日,阿特斯方面收到了海关的扣留决定书,货物被扣;7月12日,海关又作出《解除扣留(封存)通知书》,对相关货物放行。
货物虽然出海,留下的专利侵权事项并未了事,彼时相当于点燃的引线,到蛇年春节后演变为天合光能对阿特斯的超十亿元专利侵权诉讼。
天合光能与阿特斯的“海关扣、放货”前奏刚结束,2024年7月19日,晶澳科技(002459.SZ)在欧洲专利法院对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多家欧洲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不仅公开了该项TOPCon电池技术的具体专利号,且明确针对欧洲市场。
相比这两家,晶科能源(688223.SH)动手较晚,但“开打”之后却表现出进展最快、诉讼最多、横跨地域最广、对手实力最强的诸多看点。
从2024年12月起至今,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晶科能源针对隆基绿能发起了6起诉讼,诉讼所在地从江苏、江西转战日本、澳大利亚,隆基也分别在美国与山东济南对晶科能源提起“反攻式”专利侵权之诉。
2024年12月初,晶科能源在江苏针对隆基绿能及经销商启动三起诉讼,其中以其他子公司为原告的一起显示“已归档”意味或结案或撤诉,至此,晶科国内“专利战”的全部重任集中落在其全资子公司上饶新源越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肩上。
江苏发起的诉讼为普通民事官司,一个多月后在江西开庭的诉讼,则是由专业知识产权庭审理的“侵害发明专利纠纷”。看似不经意的变化,实则意义重大。
相比民事诉讼,发明专利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即原告只需提供被告利用一定的方法制成的与用原告专利方法制成的同样或近似的商品,而由被告承担证明其商品的制作方法与原告专利方法不同的责任。
除此之外,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被告在答辩期间内请求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诉讼。
不难看出,诉讼从普通民事向发明纠纷聚焦,这种变化对被告一方更为不利。
天合光能与阿特斯的“对垒”也有类似情形:据阿特斯公告,海关扣货事件之后,常熟阿特斯于2024年11月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一项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同时向法院提起两项专利的不侵害专利权之诉,该1482号、1483号案件为普通民事诉讼,而天合光能日前对阿特斯的起诉则是“侵害发明专利纠纷”。
这意味着,阿特斯早前的诉讼将被并案审理,另外,其向专利局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即便成立也无法中止江苏高院的审理。
显然,“晶晶天”不仅有备而来,随着战火延烧,其下手也逐步狠辣。
创新大旗下,“竞争异化”暗涌
对于声势浩大的专利诉讼动机,钛媒体APP以投资者身份与各家厂商交流中,“晶晶天”几乎众口一词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创新。”
“从整个行业看,大家都开始对知识产权保护比以前都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国家近几年在不断提倡要创新,而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创新过程中很重要一点,因为只有将知识产权保护好大家才会有动力去进行技术创新。”晶科能源相关人士称。
“保护知识产权是大趋势,我们这些年也有过多次提议,包括向高层提议:保护知识产权是能促进科技创新的一个首要前提”,天合光能方面也如此表示,“光伏行业正从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国际国内共识。”
至于商业上,晶科能源方面则称“更多是从保护研发者权益的角度来考虑。”
“我们花了很多研发资金与努力获得一些创新成果,自然是希望这个成果能够为公司带来利益。其他人如果要分享,只能是通过与我们做一些合作来获得授权。如果不拿自用,不打招呼、不沟通直接把我们的专利技术拿去用,研发者肯定是要出来保护自身权益。”
然而略带讽刺的是,“晶晶天”并非这轮“专利战”中的“研发者”,而是“购买者”。虽然各家均宣称在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上领先,此次拿出来通过打官司来“保护”的专利却是外购自LG集团。
2022年,LG宣布彻底退出光伏制造业,同时决定出售部分光伏专利,接手这批约7百余件专利的是晶科能源旗下“上饶市晶科绿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后更名为“上饶新源越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示例图
约两年后,晶科能源将不到半数部分再倒一手。
2024年3月至4月间,其中近两百件专利陆续转让给天合光能。转让刚完成,就发生2024年5月的“海关扣货事件”,天合光能“发难”之器,正是刚从友商处“吃二馍”购入的专利。
专利转让法律状态演变示例截图
紧接着,2024年5月至6月间,另131件专利“到”给了晶澳科技。后者也是在刚到手的次月(2024年7月)就在海外起诉以实施“保护”。
至晶科能源出手时,“打先锋”则是彼时受让LG专利之主体——“上饶新源越动”。
更耐人寻味的是,2019至2023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光伏厂商曾深陷来自韩华集团的专利侵权起诉。韩华手中的相当部分专利,同样购自LG。
这些遍及全球十余个国家的专利诉讼“拉锯”多年,其间天合光能、晶科、隆基等时有败诉而遭禁售,彼时作为被告其使用的博弈方法就包括启动专利无效程序等,最终与韩华“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和解之时,众国内巨头无不欢呼——“终于打破了海外资本的围堵。”
然而“太阳底下无新事”,海外“围堵”方才唱吧,买来海外专利者旋即布下新的“围堵”,且以“促进科技创新”之名。
“从对方(晶科能源)发起这些诉讼所提出的诉求来看,可以理解为‘它并不是一个专利诉讼,更多体现为一种商业竞争行为’”,隆基绿能相关人士坦言,“一般行业不太好的时候,这种事情就会多起来,这也反映当前光伏在行业底部周期阶段各家的一种商业竞争现象。”
隆基BC路,雪上加霜
近日,隆基绿能在连吃6起诉讼之际,也在美国旧金山和国内济南对晶科实施“反诉”。
据相关规定,反诉是指在已经提起的诉讼中,被告针对与原诉有联系的行为,提起的诉讼请求的行为,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反诉与本诉必须适用同种诉讼程序,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必须在事实或法律上有牵连。
以上规定,结合隆基在美国并没有TOPCon产品出货的情况,其选择在美对晶科诉讼显然不是法律意义上、作为抵御措施的反诉,更像为进行反制而“搜刮”内容实施的案子,亦折射“内卷”加剧之下,被“专利战”裹挟的企业不得不将大量精力和资源用于应对诉讼的无奈。
对于高调宣称“TOPCon只是过渡(电池技术)…..2026年底国内电池产能计划全部切换为BC产能”的隆基绿能来说,眼下这般局面可谓雪上加霜。
近年来,当其他新老光伏企业纷纷扩产N型TOPCon且对迅速爆发的TOPCon市场“大快朵颐”之时,隆基绿能却错失这班“黄金列车”。目前,隆基除了于2023年宣布在鄂尔多斯投建30GW“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项目”之外,正在全力将产能向成本更高的BC方向切换。
如此全身心“超前押注”的代价,是一顶“2024年度亏损王”的头冠:隆基最新业绩预告将在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83亿元到89亿元,亏损额很可能成为全上市公司之最。
正因如此,转型BC道路上隆基绿能无法“撂下”TOPCon。“最新季度看,我们TOPCon出货大概占三分之一,毕竟现在这个市场还在,自己(TOPCon)产能不够时也会外购(TOPCon)电池片做组件。”隆基绿能相关人士称。
隆基的这种现实应对,恰是TOPCon龙头晶科能源看在眼里且出手专利狙击之处。“根据我们计算,隆基目前在TOPCon上面的出货还是比较大量级。这次诉讼也只是针对纯TOPCon组件与电池技术,不涉及TOPCon相关的(BC)叠层之类。”晶科能源方面人士称。
对于从海内外四面八方合围而来的涉TOPCon技术专利诉讼,隆基绿能方面坚称对当前生产销售影响不大。“一来专利官司通常出结果都要两年左右,到那时按计划我们产能主要将切换为BC路线。”
晶科方面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虽然嘴上是在说转BC,但大家也都能看到他们的BC产能其实还只是在逐步落地,前期还是很多TOPCon产品。”
最新数据也显示,目前TOPCon产品仍是市场绝对主流。
以中国大唐集团2024年光伏组建集采规模和2025招采计划为例,2024年大唐集团光伏组件集采规模总计16GW,其中TOPCon组件13GW,异质结组件1GW,PERC组件2GW,没有BC;
大唐2025-2026年度光伏组件框架采购招标公告显示,N型TOPCon标段预估采购总量19.5GW,N型异质结光伏组件标段预估采购总量2GW,N型BC光伏组件标段预估采购总量1GW。
这样的现实意味着,隆基绿能转型BC过程中,要想保住业绩至少暂时还需“抱住”TOPCon,而“专利战”则成为突如其来的阴云。
“如果最后确认存在专利侵权的话,那么肯定会对涉及的产品销售有潜在风险。比如,有些客户当看到未来产品如果存在专利纠纷,在购买被告一方产品时也许就会有些担忧,可能倾向转而去买别的无纠纷的产品。”晶科能源相关人士称,“当然,具体也是看下游客户各自心态吧。”
2024年,光伏行业走过了行业史上的“最冷寒冬”,光伏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不断加剧,最终也在一众光伏股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中得以具象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