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一档节目中,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表示,“为了不让OpenAI被超越,每天都有压力。计划与DeepSeek的领导层会面。”
不得不说,已经很少能见到山姆·奥特曼如此低姿态,哪怕他被公司董事和高层联手政变,被赶下CEO之位,他也是从容淡定地掏出手机自拍,转身去了微软重新夺回了权力。
现在,在DeepSeek火遍全球的大势之下,山姆·奥特曼和OpenAI无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自从ChatGPT-4开启AI元年以来,OpenAI一直被视为“AI世界的绝对领袖”,是无数互联网巨头和AI创企的追赶对象。
现在,被追赶者反过来成了追赶者。
“DeepSeek时刻”的冲击
春节刚刚过去,全世界迎来了“DeepSeek时刻”,让DeepSeek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用户数破亿。
作为对比,全球各互联网产品中用户达1亿所用时间排行显示,ChatGPT耗时2个月仅次于DeepSeek;TikTok耗时9个月位列第三;拼多多耗时10个月、微信耗时1年2个月,排名第四和第五。
用户数只是DeepSeek反超ChatGPT的开胃菜,最令山姆·奥特曼感到恐惧的是,在免费的DeepSeek冲击下,没有用户愿意去选择付费的ChatGPT。
在面临公司最大的挑战之时,OpenAI也有过几次强烈的求生挣扎。
山姆·奥特曼打出的第一张牌,是降价。
就在DeepSeek导致OpenAI的API订阅量在两周内暴跌37%的关头,一贯养尊处优的OpenAI慌了,紧急宣布紧急宣布API降价50%,并开放部分源代码。
但这并没有缓解OpenAI不断雪崩的处境。甚至就连《华尔街日报》都站出来公开嘲笑:“这不过是闭源帝国崩塌前的应激反应。”
为了缓解下滑的态势,山姆·奥特曼昏招连出,打出了第二张牌:放宽内容审核。
上周二,也就是2月14日,OpenAI抛出了一枚震撼弹:正式解禁ChatGPT的“成人内容”生成功能。
在国外,聊天机器人一直处于备受抨击的境遇。尤其是在2024年11月,美国就发生过一起耸人听闻的“AI教唆自杀”事件,谷歌大模型Gemini直接向一名20岁的大学生发出:“人类,请去死吧,求求你了。”
外界一直在呼吁AI公司加强内容审核,然而OpenAI却反其道而行之,进一步解禁ChatGPT的“成人内容”生成功能。
这一举措的实施,让ChatGPT应用单日下载量激增280%,但用户次日留存率暴跌至11%。
数据不会撒谎,这说明“猎奇流量”只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留存真实用户。
种种小伎俩全部都宣告无效,OpenAI终于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是继续闭源,维持现状,盲目相信自己的产品力足矣匹敌免费的DeepSeek?
还是推翻自己全部的商业计划,倒向开源?
开源只是第一步
一直以来,山姆·奥特曼和OpenAI是坚定的“AI保守派”:坚持闭源、延迟开源、追求利润最大化。
而ChatGPT一直实行的“API+订阅制”也是OpenAI强大的商业护城河。所谓的“API+订阅制”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付费会员。
2023年1月底,ChatGPT就上线了每月20美元的Plus订阅选项;2024年年底,ChatGPT又新增了每月200美元的Pro订阅选项。
付费用户可以享受到各种权限,比如优先访问、更短的排队时间、更高的并发使用等。
在OpenAI建立起“AI世界的秩序”之后,几乎所有的AI公司和大模型公司都在“摸着OpenAI过河”,将“API+订阅制”作为AI行业统一标准。
但互联网最经典的商战模式,就是用免费打败付费。尤其是在互联网世界里,想要习惯免费的用户掏钱付费,无疑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据国外一家开源AI开发商Mistral披露,绝大多数客户都在使用较小的免费模型,只有不到10%的客户使用最大的付费模型。
在DeepSeek步步进逼下,山姆·奥特曼在Reddit问答活动中,公开承认:“OpenAI在开源问题上站在历史的错误一方,现在需要想出一个不同的开源策略。”
前天,也就是2月18日,山姆·奥特曼在国外社交平台当了一把“谜语人”,暗示OpenAI开源计划的两个方向:
首先是一个相当小巧但仍然需要在GPU上运行的o3-mini级别模型;其次是一个适用于智能手机的侧端模型。
山姆·奥特曼无疑是打开了OpenAI全面转型开源的开关,过去六年以来,OpenAI自GPT-2之后再未开源任何大模型。
没想到马斯克都没完成的任务,居然被DeepSeek轻易解决了。
但,幸运的是,虽然面前困难一个接一个的蹦出来,但山姆·奥特曼和OpenAI还有最后一张底牌可以翻身。
那就是:GPT-5。
GPT-5是最后底牌
把时间拨到两年前,2023年3月14日,OpenAI发布GPT-4,开启了“AI元年”。那是一个丝毫不逊色现在“DeepSeek时刻”的“ChatGPT时刻”。
两年过去,GPT-5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山姆·奥特曼只在2024年5月14日交出来一个“半成品”GPT-4o,新一代旗舰GPT-5始终处于难产的状态。
山姆·奥特曼并不是不想推出GPT-5,实在是想要做出一个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GPT-5,太难了。
在2023年中期,OpenAI就启动了代号“Arrakis”的第一次训练,但测试结果却显示,更大规模的AI大模型训练所需时间极长,会导致整体成本飙升。
在2024年5月到11月,OpenAI接连进行了几次小规模训练和第二次大规模训练,可数据量太少、数据多样化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山姆·奥特曼坦诚:“训练GPT-4的费用大约是1亿美元,未来AI模型训练费用将达到10亿美元。而现在,GPT-5为期个月的训练已耗费了5亿美元,且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DeepSeek崛起之后,OpenAI被迫推翻闭源逻辑,走向全面开源,势必又要重新设计GPT-5的计划。
目前的最新消息,是山姆·奥特曼在社交平台上的一次暗示,他表示GPT-5将在"数月内"发布,或许可能在2025年后期推出。
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OpenAI还能不能撑得住以DeepSeek为首的、众多开源模型的狂轰乱炸。
“我们打算招募更多的闲置算力”,在接入DeepSeek-R1之后,青云科技市场总监王玉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在她看来,“这波连锁反应中,最早受益的是上游的算力公司”。
2025年的开局,DeepSeek 在全球掀起风暴。有人受益,就有人受伤。百度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而 DeepSeek带来的撼动是全世界范围的,着急的不只是百度。
春节前,一条“蓝色鲸鱼”横空出世,DeepSeek(深度求索)以大约十分之一的训练成本,推出与OpenAI o1性能接近的开源模型R1,小力出奇迹,搅动AI圈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