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严禁制售“特供酒”公告》;2024年1月1日起,贵州省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仁怀市散装酱香白酒标识标注规范(试行)》正式开始施行......
整个2024年,从贴牌酒到其衍生品都被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牢牢压制”。
另外一边,茅台镇的二三线酒厂,过去依赖贴牌业务获得快速现金流,如今也普遍面临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困境。
这背后,既有行业本身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
那么,贴牌酒去年活得究竟如何?贴牌酒商们都怎样说?
贴牌酒的“寒冬”
茅台镇,曾经一度成为贴牌酒的“天堂”,如今早已风向大变。
有媒体报道,茅台镇有二线酒厂为了抢客户,2024年好多单子都不赚钱,甚至小亏本。叠加上平时维护客户的花销,收入比往年少了六成以上。
该酒厂负责人表示,其酒厂生产的碎沙酒,生产周期两三个月,一瓶只赚一两块钱,一千箱的利润也只有五千元。如果是酒质更好的坤沙酒,500箱起步,毛利在10%-20%。
而这,只是茅台镇一众贴牌酒厂的缩影。
茅台镇另外一酒厂市场负责人王某回忆起2024年某次谈判经历:一位来自浙江的经销商计划年底推出一批自有品牌的坤沙酒,初步谈好2000箱的订单。对方经过多轮对比,最终以低于35元/瓶的价格选择了另一家小酒厂。王某无奈地说:“其实那些低价坤沙酒很多是勾兑出来的碎沙酒,但客户只看价格,不管酒质。”
另一边,四川泸州一小酒厂也逃不过相同命运。
“其实这几年贴牌酒早就不行了,之前2024年这个情况特别明显,可以说日子都混不下去了。”该酒厂的老板李超(化名)感慨道。他补充说:“一边是酒厂砍指标,一边是新闻媒体不停地报道,消费者对贴牌酒已经失去信任了。可是我们这种小酒厂转型也困难......”
许多小酒企原本依赖贴牌酒来维持生计,但现在却发现这一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知名酒厂的原厂产品,对贴牌酒的接受度越来越低。
贴牌酒的“寒冬”,在2024到来。
消费者“觉醒”带来的挑战
贴牌酒为何在短短几年内发生如此大的落差呢?
微酒认为,贴牌酒市场的低迷不仅来自于酒厂之间的竞争,更源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过去几年,贴牌酒依靠“茅台镇”“坤沙酒”等标签吸引了大量经销商和企业客户。许多消费者并不了解酒质差异,只要看到“茅台镇出品”的包装,就愿意为其买单。
然而,这种局面正在改变。
随着酱酒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者品鉴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酒质、工艺和品牌。“客户已经不再轻易被‘茅台镇’三个字打动。”成都某酒水经销商张斌表示。他在2023年底采购了一批贴牌酒,价格虽然便宜,但销售后却遭遇了口碑问题。“很多客户说酒喝起来没记忆点,感觉是普通勾兑酒,卖了一半就滞销了。”
贴牌酱酒的大起大落,也就是贴牌酒整个赛道的极端表现。
贴牌酒的没落,可以说是必然。这一点,从各大名酒厂的动作便能看出。
2016年,舍得酒业在改制时期全面停止沱牌酒的定制开发业务,停止的沱牌贴牌酒品种达1000多种;
2017年,茅台集团提出了“双十”规划,要求子公司单个品牌条码数控制在10个以内,保留品牌数不超过10个。
1年后,茅台集团提出“双五”规划,要求子公司品牌数降至不超过5个,产品数不超过50个;
2019年,汾酒集团开始对产品线“瘦身”,对非核心产品进行清理,对带有“汾”字的产品全部收回......
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贴牌酒产品,无疑由于其中的利润及“暗箱操作”已经影响到了主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加之近几年贴牌酒屡屡发生质量问题,在消费者心中已然有了“贴牌酒=劣质酒”的刻板印象。
消费者认知的升级,倒逼贴牌酒厂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但中小酒厂普遍缺乏资源和能力去与大厂竞争,只能继续在低端市场拼价格。
中小酒厂贴牌业务的“降温”,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问题
贴牌酒的“没落”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酒类市场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质量问题的隐忧。
贴牌酒一开始虽然依靠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但其质量参差不齐。碎沙酒冒充坤沙酒的现象在行业内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信任,也拖累了整个市场的声誉。微酒获悉,一些酒厂为了压低成本,连最基本的酒精勾兑工艺都不按标准来做,后续很容易被客户投诉。
贴牌酒或者知名度较低的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名酒的马太效应已经辐射至三四线城市,区域酒的份额也被加倍挤压。
其次,是资金链紧张。
贴牌订单通常以走量为主,单笔利润低,周转慢。对于没有品牌积累的小酒厂来说,过度依赖贴牌业务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吴强透露,他所在的酒厂曾因一笔大单延迟付款,导致后续生产不得不停工。“现在很多客户都要求账期,这对我们这样的中小酒厂来说压力很大。”李超表示。
经过2024年,资金链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贴牌酒酒厂的问题了,而是中小酒厂面临的普遍问题。
最后,是渠道拓展乏力。
贴牌酒的销售主要依赖于经销商和企业定制,但在酱酒热度下降后,传统的经销渠道逐渐失去优势。一些酒厂试图进入电商平台和直播渠道,但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酒厂试过开抖音直播,但粉丝寥寥无几,最终也没卖出去几瓶酒。”王某无奈地说。
渠道问题也并非个例,甚至不仅是中小酒厂,连不少名酒企业最近几年也在努力拓展渠道,链接C端。在很大程度上,渠道力就意味着动销力。
贴牌酒的风光不再,正让中小酒厂的生存显得愈发艰难。价格战、质量隐忧以及消费者认知的改变,让“贴牌生意”变成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持久战。对于中小酒厂来说,贴牌业务不再是“稳赚不赔”的金矿,而是高风险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透过起底贴牌酒,我们能够看到关于酒业的更多真相——消费者认知的改变、消费需求的变化、渠道力问题等。
对于中小酒厂而言,或许只有摆脱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真正聚焦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才能找到新的生存之道。而对于“瘦身成功”,不用再靠贴牌产品贴近消费者的知名酒企,则需要严控品质甚至电商平台的假冒伪劣产品,以持续保持自身品牌力不受影响。
2024,不止是贴牌酒的寒冬,也是整个行业的难关。跨过这一关,随着经济复苏之势明显,酒业的积极信号也已打响。
12月3日,市场传出消息,飞天茅台的建议零售价或将由当前的1499元/瓶上调至1699元/瓶,这迅速引发了市场热议。
在A股爆火的带动下,国庆前几个交易日,白酒板块一路飙红,上演涨停,一扫往日阴霾,让整个白酒市场都恢复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