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TMT > 正文

DeepSeek播种,阿里云“收割”?

DeepSeek冲击影响下,云和AI正在成为重估阿里的标尺。

2月20日,阿里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报告期内,阿里云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相比上一季度7%的增速接近翻倍。整体收入(不计来自阿里巴巴并表业务的收入)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11%。调整后EBITA增长33%至31.38亿。

DeepSeek播种,阿里云“收割”?

财报显示,该增长得益于AI相关产品推动的公共云收入增长,阿里云AI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受云业务增长表现,阿里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上涨10%。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阿里港股股价上涨了48.7%,一度创下了接近60%的涨幅。

而这背后都离不开AI和云的影子。李飞飞利用开源大模型Qwen,以不到50美元的成本复刻DeepSeek-R1模型性能。苹果选择与阿里通义合作,为苹果国内手机提供AI服务,一连串消息都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春节期间,DeepSeek给世界抛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也重新点燃了行业对大模型的热情。似乎每个人都想抓住这波流量,并试图将流量商业化变现。

从结果来看,在由DeepSeek引发的流量大战中,赢面较大的仍是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厂商。一方面是有稳健的基础设施和维护能力来接纳DeepSeek-R1“难民”,另一方面也通过接入DeepSeek推理模型,完成了留存拉新的阶段性任务。特别在开源领域,Qwen系列大模型仍具备竞争力,是国内不少中小企业决策和部署模型选项。

不可否认的是DeepSeek已经对国内大模型行业产生了影响:开源的价值被肯定,大模型技术的护城河被击,玩家加速分化和优胜劣汰。但短期热度过后,仍需思考“推理”模型落地场景产生的实用价值。

Qwen与DeepSeek的距离

阿里财报会上提到,“春节以来,推理需求呈爆炸性增长”,客户对AI相关产品的新需求约有60%-70%用于推理。

未来式智能CEO杨劲松对上面的数字有着清晰的感知,他回忆在春节期间,至少有一半的老客户咨询在DeepSeek,潜在和尚在沟通的新客户也有二三十个。此前,这些人大部分是Qwen或智谱的客户。

杨劲松介绍来咨询的客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之前就在使用大模型的客户,他们比较关注新模型的性能有哪些提升,以及自身能否部署和应用。第二类是尚未下决策的群体,开源正在改变他们的认知,意味着未来或许不需要花钱去找模型厂商采购。

尽管去年闭源大模型打到了“骨折价”,但动辄百万元级别的大模型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仍是奢望。受困于预算,大模型决策链条十分长,涉及了选择哪家大模型,配套何种资源以及怎么去验证大模型价值等。

开源的优势凸显出来,能够以轻便的模式跑模型,体验性能的同时得到结果。目前,在开发者和To B客户中,通义千问的32B和72B最受欢迎。开源版的Qwen同样在海外得到了认可,官方数据显示,海内外开源社区中Qwen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9万,超越Llama系列衍生模型,通义千问Qwen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生成式语言模型族群。

简单算一笔账,假设使用开源版的通义千问模型搭建一个AI应用项目。模型是免费的,大头支出就变成了硬件,剩下少部分是使用MaaS平台工具和构建应用的服务费用。预估下来,总体成本预算能控制在百万以内。

DeepSeek带着新推理模型杀回了开源领域,风头一下子盖过了Qwen和Llama。截至目前,DeepSeek相继开源了671B参数的MoE模型“DeepSeek-V3”,对标OpenAI o1的“DeepSeek-R1”和代码模型“DeepSeek Coder”等几款重要的模型。

DeepSeek播种,阿里云“收割”?

当在开源的战场狭路相逢,Qwen和DeepSeek能否构成直接竞争?

杨劲松认为“暂时影响不太大”,Qwen在开源生态的优势仍十分明显。

目前,通义千问就像是阿里“全家桶”,实现了“全尺寸、全模态、多场景”开源。包含了长文本、代码生成、多模态、推理等多款模型,尺寸上也从3B跨越到72B,覆盖了企业日常知识问答、客服对话、代码生成、数据分析等常用场景。据悉,基于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也即将上线。正是这种“全”,给了用户更多灵活的选择。

国内阿里是较早选择开源的,Qwen系列模型就是以开源起家。当前,基于模型底座已经积累起了很多开发者用户、工具,生长出了一些应用产品。成熟的生态会给予用户便利性,促使其继续使用千问模型。

“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DeepSeek后期资源分配,在团队规模有限的情况下,是专注模型研发还是花费一定精力去维护开源生态”,行业中有部分人认为DeepSeek的重心依然在AGI研究上。

如果DeepSeek在开源上一直能保持领先,不排除将演变为生态系统之争。不过,DeepSeek和Qwen现在更偏向互为补充。一部分小尺寸DeepSeek-R1开源版本,就是基于Qwen模型蒸馏而来。

云厂商“收割”DS流量

高涨的情绪掺杂着些许冲动,一夜之间,比DeepSeek更火的是“接入DeepSeek”。

“不管怎么样,本地来一套DeepSeek,让我们能够向上汇报”,大到国央企和政府部分,小到大厂、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都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现实的问题是,在开源社区只能部署和跑得通R1蒸馏后的小模型,32B、70B小尺寸模型效果并不是很惊艳。

“接入”DeepSeek看上去很热闹,好像每家都在宣传,但其实大部分还是量化后的版本。要部署“满血版”6710亿参数的DeepSeek V3/R1,既要求得有硬件层面做推理优化的能力,还得扛得住经济成本。

DeepSeek播种,阿里云“收割”?

以往一个新模型出来,因为时间差的原因,总会诞生一批卖API的人,但这回属实让一批人望而却步。有人大致推算,要把6710B拉满,至少需要1000G内存的卡,16台八卡A100的机器,即使定价与DeepSeek涨价后价格持平,也是亏钱的状态。与此同时,还得承受流量涌进后服务器的压力和用户消耗成本。

没有谁比云厂商更熟悉这套玩法,嗅到流量味道的云厂商们伺机而动了起来,相继官宣MaaS平台接入“满血版”的R1。送token还限时免费,恢复原价后的模型输入、输出价格也低于DeepSeek官方价格。

云厂商不靠卖API赚钱,最终获益的还是整套云计算基建规模化后效益。对阿里云们来说,抢夺AI时代流量入口才更重要,云上多模调用已经是大趋势,以更开放的心态才能吸引来更多用户。一旦调用R1的API锁定在一家云上,后期服务器、存储、构建应用等持续消费也将留在该厂商上。

对开发者和企业来说,调用哪家的API没有差别,最终还是要落到价格上。在没有明显效果差距下,倾向于哪家价格便宜用哪家。于是,大厂的价格优势就很明显。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阿里云们接住了这波流量,token调用量、股价和市值随之上涨。

DeepSeek或许让阿里云等厂商愈发明确了生态站位。也许未来,国内外还将会出现性能优越的模型。这其中不变的是对云基础设施、释放模型能力和普惠的需求。

财报会上,阿里也明确了AI未来三年内的投资方向,强调“重投入”。

投资AI基础设施,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云和AI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大幅增加对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并推动AI原生应用的发展;增加对AI应用研发和计算能力的投资,并将AI深度整合到电商和互联网平台业务中,抓住AI时代的新增长机会。

短期热度与长期价值

短期的热度属于云厂商,风暴中心的DeepSeek已经move on,下周将陆续开源五个代码库。

把视线拉远,DeepSeek的长期价值应当回归到,推理模型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几百家接入DeepSeek公司,可能自己也没想明白到底能干什么”。

杨劲松观察到,整个行业仍处于技术亢奋状态,还未达到R1大规模应用落地的阶段。结合国外的发展,还是有几个方向值得探索。

行业普遍看好的方向之一是AI Coding。海外Cursor等AI编程产品大火,基本确立了Claude 3.5 Sonnet加上o1的组合,即Claude 3.5 Sonnet负责生成代码,再用o1思维链去推理证明使用方式。这套组合之前在国内没有平替,现在DeepSeek有了自己代码+推理组合。这意味着有了构建一套Coding Agent的可能性。

“基于R1基座,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在垂直领域达到媲美人或超越人的能力,这是我觉得未来应用方向”,杨劲松表示道。

之前模型应用的路径是,先有基模,然后收集数据,再通过微调训练调整模型,来预测下一个token能力。但在实际业务场景中,采用行业数据和机器学习训练出的通用模型能力效果差强人意。

现在有了推理模型以后,就可以把行业专家在特定领域和工作流的最佳实践,通过强化学习方式喂给推理模型。这样一来,它就可以熟悉企业内部流程,掌握业务逻辑,做到像一位专家一样去工作。杨劲松认为,R1真正的价值在于,可以上升到决策层面,完成垂直领域的任务,且达到不错的效果。

例如在电力场景,日常存在许多分析电网图谱的工作。它要基于内部规则做推导,再去进行决策。现在接入R1推理模型,并配备一些行业知识后,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模拟电力专家完成电网调度、专改公等非常专业的任务。

OpenAI已经在探索把推理功能落地到场景中。其由o3大模型支持的“Deep Research”功能,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信息,并将其合成为简明的报告。OpenAI声称,“只需数十分钟就能完成人类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

DeepSeek播种,阿里云“收割”?

这本质上是复制行业分析师和咨询顾问的思考链条。使用模型还原分析过程,过程中调用搜索引擎、图表等工具。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先推理、检索再进行深度分析,其生成的报告基本可以达到中级行业分析师的水平。

目前,国内大厂已经开始逐渐上线类似的“深度搜索”功能。要大规模地落地生产力场景,仍需时间验证。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DeepSeek搅动产业链

DeepSeek搅动产业链

“我们打算招募更多的闲置算力”,在接入DeepSeek-R1之后,青云科技市场总监王玉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在她看来,“这波连锁反应中,最早受益的是上游的算力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2-07 13:36:30
DeepSeek火了,百度急了?

DeepSeek火了,百度急了?

李彦宏“背叛”闭源大模型,拥抱开源。

趣解商业 2025-02-17 13:59:57
AI手机想借DeepSeek翻红!

AI手机想借DeepSeek翻红!

DeepSeek的红利,手机厂商能否接得住?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2-12 10:19:27
百度、微信接入DeepSeek

百度、微信接入DeepSeek

中国互联网行业再迎标志性技术事件。

北京商报 2025-02-17 15:06:35
腾讯,摸着 DeepSeek 过河

腾讯,摸着 DeepSeek 过河

DeepSeek 的王炸已经在路上,6 月见。

蓝洞商业 2025-02-19 11:04:40
火爆全网的DeepSeek,热度还在持续

火爆全网的DeepSeek,热度还在持续

春节假期后的A股首个交易日,DeepSeek热度持续发酵,相关概念股“涨势”大好。

消费记 2025-02-06 09:49:58
DeepSeek背后,浙江大学的神秘军团,藏不住了!

DeepSeek背后,浙江大学的神秘军团,藏不住了!

打造中国的斯坦福。

华商韬略 2025-02-20 10:27:01
用友网络欲借DeepSeek“翻身”?

用友网络欲借DeepSeek“翻身”?

春节后,A股因DeepSeek掀起热潮,众多概念股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02-17 11:15:35
DeepSeek 有多奇迹,百度就有多落寞

DeepSeek 有多奇迹,百度就有多落寞

2025年的开局,DeepSeek 在全球掀起风暴。有人受益,就有人受伤。百度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而 DeepSeek带来的撼动是全世界范围的,着急的不只是百度。

蓝洞商业 2025-02-14 14:13:22
最新!腾讯理财通接入DeepSeek

最新!腾讯理财通接入DeepSeek

2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腾讯理财通正式接入DeepSeek-R1模型满血版,同时支持腾讯混元大模型。

北京商报 2025-02-20 14:29:01
腾讯借力DeepSeek,砸百度“饭碗”?

腾讯借力DeepSeek,砸百度“饭碗”?

被戏称为行业颠覆者的DeepSeek,正为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带来了新的契机。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02-18 10:32:24
马斯克没完成的事,DeepSeek帮他实现了

马斯克没完成的事,DeepSeek帮他实现了

OpenAI的挣扎与自救。

锌财经 2025-02-21 11:11:03
Deepseek概念狂飙,哪只股票涨幅最高?

Deepseek概念狂飙,哪只股票涨幅最高?

近期,Deepseek概念在A股杀疯!

览富财经网 2025-02-14 14:56:57
DeepSeek活成了豆包想要的样子

DeepSeek活成了豆包想要的样子

“豆包”和“DeepSeek”(文中均指代应用)演绎了两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光子星球 2025-02-21 09:06:02
DeepSeek命运预演:无证者的天空

DeepSeek命运预演:无证者的天空

通过开源其模型,DeepSeek 为任何好奇的开发者提供了学习和在节约成本的创新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机会。

雪贝财经 2025-02-12 09:46:41
DeepSeek还没赚钱,允许卖课的先富起来

DeepSeek还没赚钱,允许卖课的先富起来

当技术成为投机和收割的工具。

锌财经 2025-02-14 14:02:23
DeepSeek Inside:彻底的技术开放,成就的商业奇观

DeepSeek Inside:彻底的技术开放,成就的商业奇观

彻底的技术开放,成就的商业奇迹。

晚点LatePost 2025-02-18 10:57:59
盯上DeepSeek炙手的流量,有人开始赚钱了

盯上DeepSeek炙手的流量,有人开始赚钱了

春节前,一条“蓝色鲸鱼”横空出世,DeepSeek(深度求索)以大约十分之一的训练成本,推出与OpenAI o1性能接近的开源模型R1,小力出奇迹,搅动AI圈一池春水。

和讯 2025-02-08 09:25:19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