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特斯拉官宣在华正式发布“FSD 功能”,这一消息犹如在本就波涛汹涌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激起了千层浪;二级市场上,或受消息影响,无人驾驶概念震荡走强。
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特斯拉FSD的入华不仅将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更将加速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进程,推动整个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狼”真的来了?
从去年至今,关于特斯拉FSD入华的猜测和传闻基本就没断过,堪称“狼来了”。早在2024年4月初,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将于2024年8月8日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随着4月底马斯克毫无预告的访华,被外界纷纷猜测其是来谈关于FSD与特斯拉Robotaxi业务在中国落地相关事宜。
图源:微博截图
直到今年年2月初,在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提到FSD入华有两大挑战:一边是在华训练数据无法出境,另一边美国又不允许 FSD 在华训练。
而此次特斯拉发布的消息是,其将为中国客户分批次更新软件。据“趣解商业”了解,特斯拉将在 2024.45.32.12 软件中分批次更新,更新后将主要新增以下 4 个核心功能,其中包括:在通行受控道路和城市道路上,根据导航路线引导车辆驶出匝道和交叉口;在路口识别交通信号灯进行直行,左转,右转,掉头等动作;根据速度和路线自动进行变道动作;在不设置导航路线时,会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选择最优道路行驶。
图源: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FSD在国内订阅价格为6.4万元,且只提供一次性买断选项;而购买Autopilot增强版辅助系统(买断费 3.2 万元)的车主,暂不能使用以上 OTA 功能。搭载其他硬件版本的车辆目前也并没有推送相关功能。
从目前特斯拉的FSD技术来看,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是其主要的技术优势。打比方说,传统的自动驾驶告诉机器,碰到红灯怎么办,碰到行人怎么办,不过路况千千万,人工贴标签十分繁琐;所以马斯克想了一招,就是把大模型嵌入FSD里,用真实司机的处理方式做机器学习的数据,但是这到了国内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延续FSD的纯视觉以及大模型的技术基础,就要开放路段和驾驶数据给特斯拉;但如果不能用FSD独特的技术而是像现在传闻中的和国内的高精地图合作,那么特斯拉在国内自动驾驶的体验性就会和原版本大相径庭,特斯拉FSD也会失去独特的技术优势。
马斯克曾直言中国道路的复杂度,他认为其中一项挑战就是中国的公交专用车道,马斯克形容其“非常复杂”。
但是不论特斯拉自动驾驶选择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对于中国自动驾驶和Robotaxi行业都是好消息,这个极度依赖政策开放性的行业需要像“鲶鱼”一样的特斯拉,来搅动国内Robotaxi领域的活力。
余承东此前多次提及特斯拉的 FSD,表示“有信心赢得竞争”;何小鹏此前也曾表示,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将对包括小鹏汽车、华为在内的智能驾驶公司产生正面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近日在行业会议上表示,因中国汽车企业广泛接入Deepseek,对特斯拉FSD入华后国内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继续居于领先地位保持信心。
一定程度上,特斯拉FSD入华不是终点,而是中国智驾产业真正成熟的起点。
中国智驾崛起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993亿元,2025年将逼近4500亿元。
无论是市场规模、技术能力还是应用场景,中国智能驾驶行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2024年,国内智能驾驶行业最为突出的一大特点即是“扎堆上市”。据“趣解商业”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至少共有14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在港交所或纳斯达克完成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请,基本上涵盖了智驾芯片、解决方案和Robotaxi运营等智能驾驶全产业链企业。
图源:趣解商业
此外,据IT桔子统计,目前国内还有一批没有上市的自动驾驶“潜力股”企业,例如引望智能、希迪智驾、元戎启行、毫末智行、轻舟智航等公司;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不断深耕细作,随着资本的助力,它们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自动驾驶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市可以为企业开辟必要的融资渠道,推动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进程。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投入,企业应聚焦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同时建立起健康的现金流和自我造血能力。”
在国内,智能驾驶的发展已历经多个阶段,从早期的硬件堆砌,单纯比拼单车感知硬件与智驾芯片算力,到人海战术阶段对开城数量的竞争,如今已迈入数据驱动的全新时期。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的技术路线也变得逐渐清晰,原本只有特斯拉坚持的端到端路线成为了智驾的主流方案,而不少智驾供应商在屡屡碰壁后,也意识到先从L2级别辅助驾驶向上推动高阶智驾发展,将会更容易实现商业化落地。
如果从国内智驾企业阵营来划分,当前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除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行业垂类企业,还有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厂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车企、以及华为、小米、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深入,不少整机车企将“全栈自研”当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所谓全栈自研,是指从底层开发工具链到算法架构的软硬件一体全包揽,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自研高阶智驾算法方案。
于是乎,不仅小鹏、蔚来、零跑等这样的造车新势力热衷于全栈自研,长城、吉利也加入全栈自研的行列,还有后来者小米汽车也展示全栈自研的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大有秀肌肉之势。
然而,整机车企开展全栈自研投入较高,而通过行业内深耕智能驾驶算法方案的公司来做智驾方案,才是更加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在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当中,包括引望智能、Momenta、卓驭科技等公司,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全栈智驾能力和软硬一体布局能力,在城市NOA解决能力上领先同业,逐渐在业内有了第一梯队的声量。
图源:AI
可以说,全栈自研能力已经成为评估智驾企业实力的重要分水岭,并将企业划分出不同的阵营。一部分企业凭借全栈自研能力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上占据优势,树立了行业标杆,引领着行业发展方向;另一部分车企则在权衡成本与效益后,选择与专业的智能驾驶方案公司合作,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商业化加速跑
然而,智驾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突破的难度、法规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这些企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有行业人士认为,智驾企业想要实现盈利,需要在三个方面着重解决。
首先,作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前装量产是实现规模化运营和盈利的关键。因为前装量产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产品能够直接嵌入汽车生产的源头环节,随着汽车整车的大规模生产与销售,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得以迅速铺开,极大地分摊研发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价格,进而在市场中获取价格优势,提升竞争力。
其次,ROI(投资回报率)也需要达到市场需求和预期,这要求企业在投入研发资金、开拓市场、布局生产线等诸多环节时,都必须精打细算,精准衡量每一笔投资所能带来的潜在回报。
最后,是政策方面;由于准入许可、运营范围目前各地都有不同政策,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推动,实现连点成片,连片成区,全面推动智能驾驶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行业盈利创造有利条件。
在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上,Robotaxi是不少企业的首选方向。
从2024年年中萝卜快跑宣布即将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到2024年10月特斯拉发布Robotaxi原型车Cybercab;再到2424年年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的相继上市,似乎都预示着Robotaxi正走向成熟。
Robotaxi的出现,可以说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应用的典型场景,满足了人们对于便捷、高效出行的需求,也给业界展示了自动驾驶技术可靠的变现途径和巨大的商业潜力。
据“趣解商业”了解,2月24日,文远知行的新一代量产Robotaxi 「GXR」正式获准在北京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收费服务。GXR是文远知行在北京落地的第二个纯无人商业化运营Robotaxi车型,也是继去年12月在阿布扎比上线Uber平台后,首次在国内投入大规模纯无人商业应用。除城区道路,文远知行GXR还获准在京开展覆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高速路段的Robotaxi商业收费运营。随着最新量产Robotaxi GXR在京的商业落地,文远知行将持续扩展GXR的服务范围和规模,计划2025年在京Robotaxi运营数将增加至数百辆。
而与在公开道路上行驶的Robotaxi不同,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景下的商用车是L4级别自动驾驶应用的另一细分领域,例如矿山无人驾驶、物流无人驾驶、清洁无人驾驶等都属于此类。由于这些车辆的行驶环境较为封闭和固定,面对的变量更少,因此可能会出现的长尾问题和故障,也会相应地有所减少。
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这些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商业化进展最快的垂直领域为矿区无人驾驶。
以国内头部的矿山无人驾驶企业“易控智驾”为例,其聚焦于矿山场景市场,凭借对矿区作业流程的深度理解与精准把握,打造出了高度适配矿山工况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据“趣解商业”了解,易控智驾无人驾驶累计运营里程超2600万公里,预计2024年年底在矿区实际运营的车辆数达到1000辆。
无论是Robotaxi引领的公开道路出行变革,还是封闭半封闭场景下商用车的无人驾驶升级,都足以说明智能驾驶技术在商业化进程中的多点突破。从当前智驾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接下来还将会出现更多应用场景的深化和商业化的落地。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步入“智能化”下半场,人工智能技术爆发成为全球性风口,智能驾驶技术无疑已经成为关键发展所在,而投资者以及公众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度也日益升温,这不仅源于其作为新兴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投资潜力,更在于它将深刻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转模式。
展望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既充满着各种机遇,也面临着无数挑战。在智能驾驶行业的未来发展中,企业唯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方能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赛道上行稳致远。
推迟近两个月后,10月11日,特斯拉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华纳兄弟探索电影制片厂发布Robotaxi——Cybercab,正式杀入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
特斯拉通过年终冲刺,推动2024年第四季度交付量创新高,但降价促销带来的销量刺激有限,特斯拉年销量逾十年来首次下滑,也压缩了其汽车销售的利润率。
在美国,Waymo 是特斯拉 Robotaxi 技术上的劲敌,Uber 是其服务上的对手,那么中国市场,谁才是 Robotaxi 的竞争者?
“良品铺子为何开始不良品?”11月4日,良品铺子在微博热搜榜“站岗”了一整天,相关话题登上多条热搜,引起广泛关注。事件起因是近日有打假博主质疑良品铺子配料表涉嫌造假,藕粉掺杂木薯淀粉、酸辣粉内未检测出有“粉”
相比被广汽埃安快速接手的广州工厂,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长沙工厂仍未等来“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