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阿里+腾讯+小米这个组合,代表着 2025 年以来港股市场重要的科技力量。如今也是 AI 行业三巨头,成了风向标。
尤其是今年 2 月,阿里最先喊出 3 年投入超过 3800 亿用于 AI 基础设施,而且预计未来三年在云和 AI 的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如此大手笔在国内科技巨头中也是首屈一指。
阿里如此激进,国内科技同行们跟不跟进?如今答案显现在各家的全年财报上。
腾讯比过去激进,但还是谨慎的节奏。去年四季度,腾讯已经为 AI 服务采购了大量 GPU,AI 相关的资本开支已经拉升到了 390 亿元,而后借着 DeepSeek 的东风,腾讯元宝 APP 开始大规模投放,成为了中国 DAU 排名第三的 AI 原生移动应用,而今年,腾讯预计资本支出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如果按照 13%-15% 来计算,那么意味着今年腾讯资本开支在千亿规模。
而对于营收和利润创造历史新高的小米,今年的 AI 投入也不算低。小米今年的研发费用预计 300 亿元,AI 相关的投入约占四分之一,也就是 70 亿-80 亿的规模,「当然,这是从财务口径来看。如果从现金流的口径来看,实际投入是要超过这个数字的。」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财报会上说。
押注 AI,ATM 拿出了各自历史水平最高的筹码,它们都要找到自己面向未来的船票。而对于普通人来说,2025 年的社交、电商和手机等智能硬件的生活中,一定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 AI 智能,它们能否成为助力生活的一部分?
腾讯,首次披露 AI 路径
就在腾讯发布2024全年财报的当天,腾讯在上海举办了数字生态大会城市峰会,这场峰会的预热信息中,最吸引人的一条是:腾讯首次对外展示AI发展路径。
这场腾讯AI峰会可以说主要是为政务、金融、教育等B端行业准备的,关键词就是「助力产业提效创新」。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提到了几个案例,包括头部物流集团 DHL 使用大模型知识引擎,编排了 41 条企业专属的工作流,用 AI 自动接待客户;在泰国市场,正大集团旗下零售公司 CP AXTRA,就把主要的零售及批发业务系统,成功迁至腾讯云;广汽埃安出海中,腾讯云也帮助其部署数字基础设施,3 个月完成落地。
但对C端用户来说,过去一段时间腾讯的AI感知会更强烈一些,不论是微信搜一搜还是腾讯元宝,都在借助DeepSeek的调用广泛深入用户生活中,元宝APP在下载量上一度追赶上了字节跳动的豆包,汤道生将C端的AI使用关键词定义为「助力大众美好生活」,给用户带来有用、好用的智能体验。
给B端企业以增长,给C端需求以普及,可以说是当下腾讯AI发展路径的关键。
「推进自研混元大模型的全链路」+「拥抱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已经构成腾讯AI在大模型发展上的基本思路,给客户选择自由满足不同性价比要求,已经成为腾讯在大模型上的一个特色。
除了DeepSeek的加持,汤道生展示的腾讯元宝的三大独特优势还有:独家接入微信公众号优质内容源,支持一键导入微信文件,支持上传腾讯文档、一键导出对话。正是这种优势的明确,得以让腾讯开始为元宝APP大量投放,腾讯元宝的日活用户,也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增长了20倍。
如今AI发展路径已经明确,腾讯以元宝为先锋的AI发展路线,未来可能进化成强大的原生AI助手,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会上认为,元宝不会是腾讯AI唯一的入口,微信、QQ、QQ浏览器等产品中,都会融入AI功能,不同产品之间的协同会扩大用户群。
更重要的是,腾讯已经从AI的投入中获得了确定性的回报,而且越发显性。
上个季度,腾讯透露过AI相关收入占比在10%左右,虽然相比美国云厂商来说并不高,但这个季度,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到1214亿元,主要来自于视频号、小程序和微信搜一搜的广告增长,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AI在其中的驱动作用功不可没。
通过广告而不是订阅模式来变现,是中国科技巨头区别于欧美科技巨头在AI发展路线上的区别,腾讯示范的路径是,AI搜索的速度快了,质量更高了,自然带来更高的广告变现,游戏的生命周期也拉长了。
这也是腾讯今年在AI的资本支出达千亿规模的原因之一。过去一年,腾讯AI相关的研发投入为707亿元,资本开支更是突破了76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占总营收的11.6%,今年腾讯「为AI发电」的资本支出,将沿着这一水平继续推进。
小米,超 75 亿砸向 AI
对于小米而言,2024年业绩电话会上,更受关心的是火热的汽车业务,其次才是AI。
但 AI 是小米不能输的一战,在小米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产品中,AI 的落地都是通过与小米澎湃 OS 2 深度融合来实现的,目的是赋能「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提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而在小米集团内部,AI 也在为生产、销售和客服等场景提效。
从资本开支上看,小米过去一年的开支是105亿元,其中手机和AIoT部分是64亿元,而汽车部分是41亿元,这部分支出相比2023年的增量,就在于汽车和AI业务相关,而2025年的资本支出继续增长,增量同样是为了汽车和AI业务,但小米财报会上没有透露具体数字。
而从研发费用上看,今年小米研发费300亿元,比2024年增长了59亿元,增速保持平稳。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财报会上提到的数据是,300亿元的整体研发费用中,AI投入大约会占比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小米为AI投入的研发费用大致在70亿-80亿元的规模。
「如果从现金流的口径来看,实际投入是要超过这个数字的。」在卢伟冰看来,小米为AI方面的投入是很大的,小米生态中三个核心技术分别是AI、OS和芯片。
卢伟冰比较满意的小米AI布局,要算得上去年年末发布的「超级小爱」AI助手,他在财报会上两次提到「超级小爱」的用户口碑,用户使用频率比较高,解决了此前不能连续回答的诸多痛点,未来在汽车的智能座舱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但相比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小米AI上的能力并不突出,仍处于打造基础设施和夯实技术的阶段。
尤其在手机端,目前即便是苹果也面临尴尬的局面,备受期待的 Apple Intelligence 中有关 Siri 的新功能被无限期推迟,AI 负责人也被撤换。对于小米手机的 AI OS 能力,卢伟冰承认目前距离真正的 AI OS 还有一定距离,可能需要 2-3 年的时间,手机上的 AI 功能在使用,但用户粘性没有达到预期。
相比小米手机,小米汽车上的AI体验或许更早实现,毕竟智能驾驶是最前沿和近变现的AI技术。
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汽车要在2025年推出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涵盖高速、城市道路和泊车场景,争取进入L3阶段,小米也要在智驾领域三年内投资超60亿元。目前最新的进展是,2月份小米汽车已经开启了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全量推送,车企之间L3级别的竞争,已经在从量到质的道路上了。
阿里,AI 不能输
3800亿的AI投入目标提出一个月之后,阿里巴巴CEO吴泳铭主张在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
具体而言,就是今年阿里所有业务部门的绩效,将通过如何利用AI促进增长来评估。而淘宝、天猫等核心电商部门,正在与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功能。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会推出一系列AI原生应用,他们相信很快会出现一个比抖音更受欢迎的杀手级AI应用。
阿里在AI上的强考核多合作提出的同一天,字节跳动也开始了AI战略上的变化,强调内部的放权与协作。
Seed 是字节跳动的大模型部门,此前一直由朱文佳负责。今年 2 月前谷歌 DeepMind 副总裁吴永辉加入字节跳动后,他开始负责大模型基础研究的 Seed Edge 团队,朱文佳与吴永辉二人平级。
在 Seed 内部全员会上,Seed Edge 团队开始变得更重要,提出暂缓对 Seed Edge 团队的季度 OKR 和半年业绩考核,提供充足算力,扩大内部信息共享权限,提升跨团队协作等等一系列举措。
这一变化背后的核心,还是DeepSeek火爆带给字节跳动的启示:做比预训练和大模型迭代更⻓期、更基础的AGI前沿研究,瞄准AI的下一代范式,而不是一个产品的DAU。
国内科技巨头中,唯一能跟阿里在AI投入上相抗衡的,只有字节跳动。
此前有外媒报道,字节跳动在2025年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超过200亿美元(折合1500亿人民币),其中为2025年购买AI芯片准备了400亿人民币,是2024年支出的两倍,另计划在海外投资约68亿美元。字节跳动随后否认了这一报道。
如同字节把豆包APP打造成国民级AI应用一样,近期夸克动作频频,也成了阿里在AI应用上的明星产品。
新夸克最新的定义是「AI超级框」,将AI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执行整合到一起,以一个极简的「AI超级框」,满足用户所有需求,而且未来阿里通义千问模型的最新成果,第一站都会接入夸克。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也成为夸克CEO,此举也被认为是该业务战略地位的提升。
夸克是阿里AI进攻最明显的产品一线,而背后的资本投入、人才争夺、范式创新等一系列布局,都将在阿里与字节跳动的对决中逐渐展开,这将成为2025年中国AI行业最重要的一个竞争格局。
这一战阿里不能输,毕竟蔡崇信说了,「如果不能跟上AI每天带来的持续而惊人的进步,我们就会被取代。」
大模型潮起,作为破圈者的DeepSeek重塑了传统AI领域的投资逻辑,也为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带来了新的契机,阿里便是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