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中央汇金将入主五家金融机构

中央汇金接连控股。2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55.9%股份由财政部划转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值得注意的是,2月14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城资产”)、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公司”)均发布公告称,公司部分股权将划转至中央汇金。加上中国农再披露的股权划转计划,中央汇金未来将控股这五家重要金融机构。

中央汇金将入主五家金融机构

三家AMC纳入汇金体系

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财政部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约占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5.9%,无偿划转给中央汇金,目前公司正在准备监管批准程序。

划转完成后,财政部将不再持有任何中国农再股权,中央汇金将持有中国农再约55.9%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2月14日,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发布的公告显示,近日接到控股股东财政部的通知,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股份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划转完成后,财政部将不再持有三大AMC(资产管理公司)公司股权,中央汇金对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资产的持股比例将分别达到58%、71.55%、75.53%。三家公司均在公告中强调,本次划转完成后,其仍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同日,中证金融公司也发布关于公司股东变更的公告称,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关部署,公司股东拟将所持公司66.7%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开资料显示,中证金融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类金融机构,其股东单位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

如几家公司在公告中所言,此番股权划转是响应机构改革的有关部署。这也将进一步理顺AMC等国有金融资本的业务经营和监管关系。

此前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央汇金为中投公司子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央汇金已控股参股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金融机构。

四大AMC的历史可追溯至1999年,彼时财政部出资400亿元成立中国华融、中国信达、中国长城资产、中国东方,用以剥离、处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2009年后,四大AMC开始朝着商业化转型,期间,四大AMC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中国信达、中国华融陆续在港交所上市。

在三大AMC股权变更之前,2022年3月,中国华融(现已更名“中信金融资产”)发布公告称,为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财政部将持有的该公司24.07亿股内资股向中信集团增资,权益变动后,财政部持股比例降至24.76%;中信集团持股比例升至26.46%,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中国华融逐步融入中信集团,2024年迎来正式更名。

“此次划归至中央汇金,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股权调整优化国有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强化国有资本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中央汇金公司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长期以来承担着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重要职能。将三家AMC纳入汇金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AMC的资本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更明确的战略方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

亟需进一步聚焦主业

在业内看来,三大AMC划归中央汇金控股,是中国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一步。“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结构,也为AMC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曾刚称。

“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增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需求越发迫切。”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中国信达、中国长城资产、中国东方以及中信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专业化能力和市场化经营,更好地支持服务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更充分发挥其在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

对此,董希淼也进一步建议,2024年12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有序拓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收购的金融不良资产范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助力金融机构盘活存量资产,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投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展望AMC未来发展,曾刚认为,此次划归中央汇金后,AMC或会被要求更加聚焦于不良资产处置和金融风险化解,回归政策性职能。同时,AMC可能会与中央汇金所控股的众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形成更高效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此外,AMC的治理结构也将会更加集中化,决策效率提高。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中央重磅定调,明年楼市要稳住

中央重磅定调,明年楼市要稳住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关于房地产,政治局会议再度重磅定调:稳住楼市。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24-12-11 14:53:41
中央汇金增持宽基ETF情况揭晓

中央汇金增持宽基ETF情况揭晓

公募2024年四季报持续披露中,主流宽基ETF的最新份额变化情况也随之揭晓。

北京商报 2025-01-23 11:42:16
中央汇金再出手!三季度增持ETF超2500亿元

中央汇金再出手!三季度增持ETF超2500亿元

中央汇金再出手!三季度增持ETF超2500亿元。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10-28 10:28:12
严查夸大食品功能,中央网信办开展“直播领域”专项行动

严查夸大食品功能,中央网信办开展“直播领域”专项行动

政府干预的出发点是纠正市场失灵。我国营养健康市场长期徘徊在失灵临界点两侧,因此严格监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之举。

庶正康讯 2024-08-09 08:42:25
中国财政即将发力的四个方向

中国财政即将发力的四个方向

现在,市场将全部目光投向了10月12日上午10点的财政部。

和讯 2024-10-12 10:37:24
近年最大化债力度!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近年最大化债力度!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今天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蓝鲸新闻 2024-10-12 13:39:36
汇金持续出手!三季度增持或超2700亿

汇金持续出手!三季度增持或超2700亿

10月25日晚,4只沪深300ETF发布了2024年三季报,根据季报披露的内容,今年三季度,这几只宽基ETF再度被中央汇金大举买入。

中国网财经 2024-10-28 13:48:28
科创企业没钱难,有钱也难?

科创企业没钱难,有钱也难?

银行需要扮演科创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投中网 2024-12-26 13:52:02
开年暴击,2025股市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开年暴击,2025股市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牛市将在攀升中慢行。

钛媒体 2025-01-03 14:26:59
闫希军家族,放弃天士力

闫希军家族,放弃天士力

由一颗复方丹参滴丸霸气开局,闫希军耗时30多年,成就了一段商业神话,也将天士力打造成A股中药板块龙头企业之一。

斑马消费 2024-08-07 09:04:26
华润62亿收购,稳了!

华润62亿收购,稳了!

A股迎来重磅消息。

动脉新医药 2025-02-08 10:28:19
欧洲成出海热土!君实牵手利奥制药,复宏汉霖、百济、和黄等密集落子

欧洲成出海热土!君实牵手利奥制药,复宏汉霖、百济、和黄等密集落子

在全球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欧洲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创新药市场,正成为国内创新药企争相布局的热土。

医药经济报 2025-02-08 13:31:49
硬气的人民币汇率

硬气的人民币汇率

2月13日,离岸人民币(USD/CNH)报收7.2703,全天下行近400个基点,而在岸人民币(USD/CNY)报收7.2927。

和讯 2025-02-17 11:16:15
平安消金背靠世界500强 增资潮下注册资本原地踏步

平安消金背靠世界500强 增资潮下注册资本原地踏步

平安消金能否在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存在变数。

鳌头财经 2025-02-14 15:35:31
26只个股今年股价已实现翻倍,最高涨超745%

26只个股今年股价已实现翻倍,最高涨超745%

新年以来,受DeepSeek火爆、机器人上春晚、电影《哪吒》票房创历史之最等多个热门事件推动,A股出现普涨行情。

览富财经网 2025-02-14 15:11:43
近百家公司公布业绩快报,6家公司营收超千亿

近百家公司公布业绩快报,6家公司营收超千亿

多家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抢先报喜!

览富财经网 2025-02-14 15:06:26
黄金市场迎来重磅玩家,险资携2000亿“杀入”?

黄金市场迎来重磅玩家,险资携2000亿“杀入”?

在金价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的背景下,险资吹响了“杀入”黄金市场的号角。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02-12 11:19:33
金融壹账通累亏73亿 董事长薪酬690万

金融壹账通累亏73亿 董事长薪酬690万

频频出售资产瘦身、降本,金融壹账通的主业仍然未见扭亏为盈的曙光,各项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公司何时才能真正摆脱困境?

鳌头财经 2025-02-11 17:18:56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