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亚迪财险交出首年“保费13.5亿却亏1.69亿”的成绩单时,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险作为车企第二增长曲线的愿景正遭遇滑铁卢。
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险行业整体承保亏损达57亿元,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高赔付车系达137个。这意味着这些车系的保险赔付支出已经超过了其保费收入。
自带流量、手握数据、坐拥产业链的造车新势力以降维打击姿态入场,也未避免“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困局。
新能源车险,这片被预言2030年规模突破4500亿的蓝海市场,正经历现实的严峻拷问。
跨界巨头的艰难开局
图源:豆包
作为唯一一家车企全资持股并拥有“机动车保险”业务资质的财险公司,比亚迪财险于近日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自2024年4月比亚迪自营的新能源车险“开张”以来,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1亿元,但与业务规模的扩张相比,公司净利润却出现亏损,全年累计亏损达1.69亿元,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比亚迪财险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承保的车均保费达4500元,明显高于行业水平。据财险老三家最新披露数据显示,平安财险车均保费为2900元、太保财险2823元、人保财险2497元。
事实上,比亚迪财险车均保费较高是由于其业务结构的本质决定的,比亚迪财险专注新能源私家车及网约车领域;而传统财险公司业务目前仍以燃油车为主,所以车均保费被拉低。这也是比亚迪财险保费大增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直销渠道是比亚迪财险保费主要来源,2024年直销渠道签单保费达13.98亿元,这种模式虽然省去了保险销售中的中介佣金和渠道费用,但目前仍然无法对冲新能源车险赔付率和成本率过高导致的盈利压力。
增收不增利的状况,通过偿付能力数据有着更直观地呈现。据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比亚迪财险的综合赔付率高达233.92%,综合成本率高达308.8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也意味着,每收取100元保费,比亚迪财险需要赔付233元,相当于倒贴133元;同时,公司的赔付加上运营的总成本高达308元,这种高赔付率和高成本率直接导致了公司的利润亏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维修与出险率高企,推高了整个行业市场的赔付成本。其次,比亚迪财险作为“新人”,在初期阶段不仅面临团队及市场推广的大规模投入,同时在定价方面经验相对不足,未能准确评估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和技术难点,进一步加剧了其财务挑战。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保险现在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是由于产品设计与售后服务脱节。具体而言,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要换整个电池包,不能拆件去修。王传福强调,如果在设计上做到拆件维修,就能大幅降低保险赔险成本。
行业亏损的三大症结
新能源车险这块“蛋糕”虽大,却并不好“啃”。事实上,比亚迪财险背靠车企大树,交出亏损成绩单的尴尬,也是整个新能源车险市场承保亏损的缩影。
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新能源车险赔付信息显示,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而在2795个承保车系中,赔付率超过100%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理赔端的亏损,除对险企经营带来压力,对车主来说同样也不是好消息。为了应对赔付压力,保险公司不得不调升保费,或者放弃部分市场,而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们来说,便会遭遇价格高和投保难的窘境。
一名保险代理人表示:“从去年业绩情况来看,市场对新能源车险的关注度很高,我总能接到新能源车险的保单需求,但从保单数据来看,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基本是燃油车的两倍,这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赔付压力,公司整个车险条线的承保利润受到挑战。”
事实上,新能源车险行业承压是技术、市场、政策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律商风险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表示,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和电池等部件价格高昂,其维修费用和零部件更换成本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
另外一位财险公司的业务负责人也表示,新能源车险行业正面临着高赔付率、高出险率以及高维修费“三座大山”,这些因素共同压缩了盈利空间,也使得那些跨界涉足保险领域的汽车制造商难以迅速扭转亏损态势。
对比传统保险公司,近年来车企进军保险行业一直被看好,尤其是它们拥有车辆数据、用户行为洞察等“天然优势”,能更精准地定价与风控。不过从行业披露数据来看,拥有做车险“天然优势”的车企,现实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汽车制造商进入保险业拥有数据资源和庞大客户群等“天然优势”,但其保险业务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首先,由于车辆数据整合利用难度大,车企在保险领域的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难以迅速建立起与传统保险公司相媲美的服务体系,导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盈利;其次,客户数据隐私保护也增加了车企在保险业务运营中的合规成本与复杂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策与技术协同破局
尽管新能源车险仍陷入“高增长与高亏损”并存的经营困境,但这片被预言2030年将突破4500亿的蓝海市场仍然被业内看好。
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相关负责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的高赔付率是阶段性现象,随着车企以及保险公司产业链各方的协同,特别是通过优化维修成本控制和加强数据共享机制的建设,新能源车险市场将迎来显著的改善。
2025年1月,新能源车险市场迎来“破局”的契机。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扩大自主定价系数范围、建立高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保费与风险匹配等。
此外,针对部分车主反馈“保费贵、客服差、打款慢、投保难”等问题,近期上线的“车险好投保”平台为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新能源车主可通过平台链接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这一改变有效化解了“拒保”矛盾。
除了政策方面,车企数据与技术整合上的创新也成为新能源车险市场破局的关键。例如,比亚迪等车企通过集中采购、标准化维修流程等方式降低赔付成本,并与险企签订维修服务协议,探索生态闭环优势。
蚂蚁保等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上线了车险“联合定价”技术。该技术以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框架为基础,从“车”和“人”两个维度实现更精准的车险定价。
一家中小财险机构负责人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持续畅销、技术和设计日益成熟、《指导意见》相关举措落地见效,新能源车险市场前景被看好,涉足该领域的企业将赢得更好发展空间。
在车车科技CEO张磊看来,目前,新能源市场仍处于蓝海阶段,即使有些中小公司可能亏损严重,大公司处于微亏状态,三年左右的时间足以让新能源车险市场回归盈利轨道。
据统计,在有可比车均保费数据的50多家财险公司中,今年上半年约五成车均保费同比上涨,最高涨幅超60%,险企之间的车均保费最大相差约10倍
为提升出海品牌、海外客户的服务体验,京东物流全面升级出海战略——全球织网计划。
绿色保险再迎政策力挺。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随着国债收益率下行,债基“开门红”如约而至。今年两个交易日,投资者依然快乐收“蛋”,尤其是超长久期国债表现不俗。
年还没过完,各大市场的战火就已经燃烧起来了。比亚迪全面智驾,挑战全行业;阿里截胡百度,成为苹果AI的合作方;京东也要开始做外卖了。
随着手机等3C产品“国补”政策落地,叠加春节假期,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电子年货”成为今年春节的消费新趋势,点燃了居民的消费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