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助贷“六小强”业绩回暖分化加剧

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年报披露渐近尾声。4月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嘉银科技、小赢科技、宜人智科6家金融科技公司均已披露财报,从营收、净利、贷款余额等数据来看,行业上一年业绩集体回暖,大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不过,延续往年趋势,分化趋势也在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业内认为,相关要求或对中小助贷公司业务造成冲击,合规投入增加和服务费限制,或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展望未来,行业将继续向精细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助贷“六小强”业绩回暖分化加剧

业绩突进

从近日多家上市金融科技企业陆续发布的财报来看,2024年,多数业绩报喜,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延续往年趋势,头部机构奇富科技表现亮眼,2024年全年营收171.66亿元,净利润62.64亿元,相较上年增长显著。

紧随其后的乐信、信也科技同样双双报喜,其中,乐信全年总营收142.04亿元,同比增长8.8%,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2%;信也科技则实现年营业收入130.7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23.9亿元,同比持稳。

经营向好的还有小赢科技,全年收入58.72亿元,净利润为15.4亿元,同样增长显著;次之为宜人智科,全年营收58.06亿元,增幅明显,不过净利润15.82亿元,有所下滑;同样的情况还有嘉银科技,全年营收58.01亿元,同比增长,不过净利润有所下滑,为10.57亿元。

整体从营收增速来看,虽然6家公司2024年相比上年均实现正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分化,规模较小的第二梯队整体营收增长,相比第一梯队更为强劲。另在净利润数据上,大多公司2024年实现正增长,但与营收增速一样存在明显分化,且幅度更大。

在业内看来,多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业务模式已经成熟,少有变化,基本以助贷业务为营收支柱,因此,年度新增贷款规模以及在贷余额规模,不仅直接反映市场冷暖,也能从中一窥各家金融科技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转变。

在新增贷款方面,2024年全年,6家金融科技公司促成贷款共计接近万亿元,其中,奇富科技新增贷款规模超过3000亿元,而位列第二、三位的乐信、信也科技均为2000亿元出头,次之的小赢科技、嘉银科技,也跨过了1000亿元规模。

此外,在贷余额同样是有升有降,在披露数据的多家公司中,超半数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对应的资产质量方面,大多资产表现转好,但也有部分出现不良率上涨的情况。

一资深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第一梯队平台在贷余额相较前一年出现微幅下降,主要源于此前头部平台倾向于资产上浮的战略,追求24%年化利率内的资产占比所致;对比来看,第二梯队机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资产数据表现各家差异不大,均呈现稳中改善态势。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从已披露的年报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总体业绩呈现出向好态势,资产表现方面,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之间产生一定分化,部分机构逾期出现上涨,而部分机构则产生好转,从而产生放量动作。苏筱芮认为,机构需要综合客群特征、地域特征、渠道特征等开展精细化运营,通过科技水平的精进与AI等新型技术的应用来进行业务规模与风控之间的平衡。

“整体发展平稳有升,6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全部实现营收正增长,逾期率开始好转,资产回收率有所提升,但从规模和净利润来看,呈现明显梯队分化的情况。”谈及风险控制,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同样认为,机构应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业务规模的增长速度。

助贷变数

行业整体向好,但变数仍存。

近日业内热议的助贷新规就是其一。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多条规定,也使得以助贷为主营业务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业务。

例如,针对互联网助贷模式,新规从贷前、贷中、贷后等各重点业务环节,全面提出规范要求,包括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要开展差异化的风险定价,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一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新规要求银行对合作助贷机构、担保增信机构实施名单制管理,并定期评估准入标准,这一点将主要冲击中小助贷机构,后者因合规能力弱、业务规模小可能被淘汰,而头部平台凭借更强的风控能力、资金实力和合规经验,更易进入合作名单并长期留存,这也将进一步强化头部平台的市场地位,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另外,新规明确将增信服务费纳入综合融资成本,禁止变相收费,并推动利率与风险匹配。在业内看来,这有助于遏制中小平台通过高费率获取收益的短期行为,而头部平台凭借规模效应和合规能力,能更高效地控制成本,通过差异化定价维持竞争力。

“此前行业盛行的双融担及会员费模式将会受到冲击,但是整体政策力度较为温和,无论是从担保费的收费口径、第三方收费,还是增值服务费用等角度,均存在较大的操作和合规释义空间,上市系平台早已适应了监管环境的变迁,完全具备快速改造并且上线产品的能力,应对这样力度的政策,对于这些平台完全不是问题。”前述资深从业人士补充道。

此外,新规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强化了相关要求,包括规范营销、透明收费和催收管理等。业内认为,头部平台通常已建立较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客户服务体系,合规整改压力相对较小;但对于中尾部仍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公司而言,新规下需要在合规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整体来看,助贷新规的出台,加速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变革。正如王蓬博指出,对于机构来说,增信服务费计入综合融资成本,禁止隐性收费(如咨询费)等,都可能直接压缩助贷平台利润空间;另外,合作机构名单制要求,也可能导致持牌成为准入门槛,中小平台需加速获取融担、小贷牌照,行业整体合规成本必然上升;此外,银行自主风控要求强化,助贷平台需从“流量中介”转向“科技服务”,可能意味着部分机构需要开启业务模式转化。建议机构加强自身数据和技术能力,也应减少对单一业务模式的依赖,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渠道。

苏筱芮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总体看,助贷新规的落地,对于此前拥有众多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收费模式较为成熟的头部助贷而言是利好,而对于部分借助会员费、信用评估等费用收费,以及大规模运用双融担模式的助贷机构影响较大,将会产生利润方面的减损,后续不排除此类机构出现营收下降、缩减规模等情况。

苏筱芮指出,相关机构应认真对标新规内容,逐条梳理需要改进的业务环节,并将相关内容落实在后续助贷合作协议中。

增长空间

变数之外,仍有增长空间。

例如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截至2024年底,信也科技公司国际业务累计为700万用户提供信贷科技服务,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7.8%。2024年四季度,国际业务营收在集团营收中的占比已达到21.4%。

信也科技首席财务官徐佳圆表示:“过去一年,信也科技业绩稳健增长,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公司全年累计投入1.6亿美元用于股东回报,占全年净利润的49%。”

乐信的海外业务同样稳步推进,目前在墨西哥、印尼等国家取得不错进展,资产盈利性改善,经营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乐信公司称,延续一年两次的分红政策,本次将按每ADS(美国存托股份)约0.11美元金额派发现金分红,约占下半年净利润的20%。据介绍,为更好回报股东、展现公司长期发展信心,今年起,分红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净利润的25%。

在提升股东价值方面,小赢科技首席财务官郑富亚同样透露:“我们在2024年分配了约7600万美元用于股票回购和分红,2025年,我们将继续通过股票回购和分红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执行我们行之有效的战略,以推动长期增长和价值创造。”

苏筱芮指出,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海外业务猛涨,也有不少公司披露了股票回购计划,反映出机构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与良好预期,也体现出海外业务的欣欣向荣,目前看,一些较早出海者已逐步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不论是牌照资源还是业务市场均已迈入稳定盈利阶段,甚至在2024年获得的增幅远超国内市场,盈利贡献持续提升。

展望后续行业走向,王蓬博则指出,“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和技术创新的推进,预计金融科技公司后续业绩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随着监管的加强,行业整合将加速,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中小机构面临挑战,若无法快速转型,可能因规模收缩和合规成本上升陷入亏损”。

“股票回购和分红,释放了这些上市公司对于行业及自身发展积极乐观的判断,有助于提升市场的信心。预计今年各平台在放款额和在贷余额的提升会比去年激进许多,所有上市系公司在温和政策的呵护下,会有更好的营收和利润表现”,但业内人士也指出,后续需要关注行业真实的资产质量变化情况、中尾部平台的出清对于整个行业的冲击。

苏筱芮建议,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可针对当下监管风向,对近期已经出台的助贷新规文件做好细致梳理,对标文件调整收费模式、合作模式等,同时强化AI大模型等技术研发布局,推动自身及持牌金融合作伙伴业务的降本增效。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金融监管总局放出4万亿大招

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金融监管总局放出4万亿大招

今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的举措。

财联社 2024-10-17 12:49:07
中国财政即将发力的四个方向

中国财政即将发力的四个方向

现在,市场将全部目光投向了10月12日上午10点的财政部。

和讯 2024-10-12 10:37:24
近年最大化债力度!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近年最大化债力度!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今天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蓝鲸新闻 2024-10-12 13:39:36
现在,银行还能从哪赚钱?

现在,银行还能从哪赚钱?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盈利空间受到压缩。

和讯 2024-12-03 11:26:48
新增监管罚单,释放大量拨备,降价盘活不动产,这家万亿农商行怎么了?

新增监管罚单,释放大量拨备,降价盘活不动产,这家万亿农商行怎么了?

临近年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对金融机构依旧保持着强监管严监管态势。

和讯 2024-12-16 17:31:22
专家:中央汇金护盘股市,今明两天非常关键

专家:中央汇金护盘股市,今明两天非常关键

对等关税引发的全球资产震荡,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A股市场大幅调整。

和讯 2025-04-08 10:39:23
东方财富副总大涨前“精准”减持120万股,六个交易日少赚700多万

东方财富副总大涨前“精准”减持120万股,六个交易日少赚700多万

近期,三大金融监管机构接连释出政策大礼包,点燃了沉寂已久的A股市场。

蓝鲸新闻 2024-09-30 16:40:47
多家券商看后市:罕提“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有望为A股慢牛长牛行情打基础

多家券商看后市:罕提“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有望为A股慢牛长牛行情打基础

近日,支持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系列刺激措施出台,市场连涨三日。

蓝鲸新闻 2024-09-27 09:49:00
增资6.2亿元,“狂奔”的长城人寿再度“补血

增资6.2亿元,“狂奔”的长城人寿再度“补血

2024年起,险企对权益类资产增配的趋势变得显著。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01-02 10:06:22
险企前11月保费增速放缓

险企前11月保费增速放缓

保险业前11月成绩单出炉!12月25日晚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前11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

北京商报 2024-12-27 13:56:02
A股这次能涨多久?

A股这次能涨多久?

再给A股一点时间。

华商韬略 2024-09-27 14:17:12
“弹药”来了!监管松绑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A股再迎巨额长线增量资金

“弹药”来了!监管松绑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A股再迎巨额长线增量资金

A股将迎重磅增量资金。

北京商报 2025-04-08 15:11:02
险资竞逐银行股

险资竞逐银行股

“我只中意你”,这是近期险资对银行股“霸道”示爱的真实写照。

和讯 2025-03-24 10:39:48
金融版图日趋完善,量子科技加持,浙江东方还能再涨几个板?

金融版图日趋完善,量子科技加持,浙江东方还能再涨几个板?

临近年终岁尾,A股玄学炒作之风再起,这次市场瞄准了“东方”。

览富财经网 2024-11-28 17:58:37
大股东拟再注资3.6亿,汇丰人寿的“寄生式”扩张还能狂奔多久?

大股东拟再注资3.6亿,汇丰人寿的“寄生式”扩张还能狂奔多久?

一家“寄生”在汇丰体系内的保险公司,自成立以来,汇丰人寿所需资本金以及业务便与汇丰系深度绑定。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02-26 09:09:41
刘锋:间接融资难以支撑“科创”新业态

刘锋:间接融资难以支撑“科创”新业态

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和讯 2024-12-27 09:23:49
中央汇金将入主五家金融机构

中央汇金将入主五家金融机构

中央汇金接连控股。

北京商报 2025-02-17 15:09:46
商务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

商务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

11月14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下一阶段外贸工作作出了部署。

北京商报 2024-11-15 11:39:14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