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3·15华网护消费|药食同源的食安问题需加快规范

3·15华网护消费|药食同源的食安问题需加快规范

文|李振兴

近年来,“药食同源”概念随着健康消费升级迅速走红,从传统膳食到现代功能性食品,从调味品到代餐零食,药食同源产品以“天然养生”“治未病”等宣传吸引消费者。然而,在市场繁荣背后,食品安全隐患、标准不统一、概念滥用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消费者健康与行业发展的潜在威胁。

药食同源火爆

中华网财经调查了解到,在市面上有很多饮品,都是以中药材命名,包括黄芪、陈皮、马蹄,甚至有的产品放入一整根的人参。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黄芪是重要,具有补气升阳,治疗脾胃气虚、通过补气以固表止汗的功效。陈皮常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病症。马蹄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可用于治疗热病津伤口渴,或肺热咳嗽、痰黄稠等病症。

有的企业不只在配料上做文章,在品牌上也让人感觉很有“药味”:例如生和堂、六养、鸿福堂等品牌,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浓浓的养生味。

3·15华网护消费|药食同源的食安问题需加快规范

有消费者对中华网财经表示,原来很少喝饮料,但看到了很有中药添加的产品越来越多,就尝试了一下,感觉喝完还是比较舒服的,但有没有养生功能就不清楚了。

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称,在线上平台上购买了乌梅汤,由山楂、乌梅、荷叶、甘草、丹参组成。该配料中的丹参不在国家规定的药食同源目录中,属于非法添加。

也有消费者投诉,在平台上购买了“人参健脾丸”,有北京同仁堂字样。消费者拿到实物之后,配料表上只有药食同源,执行标准是糕点冷加工的食品标准。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看来,药食同源是食品领域的一次升级,当前,监管严格,执法有力,违规超范围添加、非法添加的极少了,但也变得更加隐蔽了,依旧需要提高警惕,打着食物的幌子,做着药物的广告,藏着西药的秘密。

3·15华网护消费|药食同源的食安问题需加快规范

不过,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增加,“新中式养生”的在饮料领域发展迅速。

马上赢在2024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植物饮料的15%左右的市场份额高于酸梅汤,且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对比2022年最低点Q1和2024年最低点Q1,市场份额从5%上涨至10%;其他三季也从14%左右波动上涨至19%左右,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针对植物饮料类目,消费者对糖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即便同样是“水替”,产品有空间可以做得更“好喝”又不违背健康的大趋势,或许将会成为植物饮料独有的优势。

基于马上赢品牌CT中的数据,2024年至今植物饮料类目共包含约250款新品。

数据显示,2024年电商渠道药食同源产品销量达4.7亿件,同比增长27.7%,但市场调研显示,超60%消费者误认为此类产品具有治疗作用。

市场空间巨大,药食同源的原料掺假与非法添加触目惊心。2023年江苏张家港警方查获的“酵素话梅”案件中,不法分子添加了尚未被列入禁用名录的新型化合物双辛酚丁,导致消费者腹泻,涉案金额高达2600万元。

乱象亟需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药食同源产品横跨食品、药品、保健品多个领域,其身份模糊性为概念炒作提供了土壤。许多企业将普通食品添加少量药食同源成分后,便以“功能性”为卖点抬高价格。

某品牌固体饮料配料表中,药食同源成分仅占5%,其余为葡萄糖、麦芽糊精等,却以“养生”名义卖出高价。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中医文化的信任,将非药食物质包装成“千年古方”。

尚赫赫森茶袋泡调味茶曾被测评公司检测出非法添加两种泻药成分。消费者服用后出现严重腹泻。此类行为不仅危害健康,更对中医药文化的公信力造成冲击。

功能验证缺失,产品同质化严重。药食同源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健康功效,但当前研究多集中于成分提取工艺,对作用机理和长期安全性缺乏系统验证。

山楂荷叶荞麦饮料虽被证实有降血糖作用,但实验数据仅基于短期观察,长期食用风险未知。此外,行业同质化现象突出,枸杞、黄芪等常见成分被过度开发,而珍稀药材(如金钗石斛)的研究与应用仍不足。

安徽亳州市区西马元的某食品生产厂生产“山楂茯苓茶”和“八珍糕食圆”等普通食品,在未经申报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白术”“泽泻”用于生产,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没收违法所得1210元,并罚款8000元。

面对这些问题,继续设立先关标准,规范药食同源中“药”的标准添加。当前,《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更新缓慢,新资源食品审批周期长,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同时,现行法规对“药食同源”与“保健食品”的界定模糊,部分企业通过“打擦边球”规避监管。

没有规范,消费者维权亦面临困境。普通食品与药食同源产品的责任认定标准不一,且司法鉴定对新型有毒化合物的认定存在滞后性,导致维权成本高昂。

朱毅认为:“药食同源食品当前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药食同源概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研究与评估的不足、市场发展与监管的滞后性、标准制定工作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以及鼓励行业自律与创新等。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未来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药食同源食品的研究和监管力度,并适时出台相应的国家强制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针对乱象,全国人大代表蔡金钗建议建立药食同源产品全链条监管体系,明确原料筛选、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测标准。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王宜则呼吁设立“药食同源膳品”新类别,强化安全性评估与功效认证。

3·15华网护消费|药食同源的食安问题需加快规范

药食同源本是传统智慧的结晶,却在利益驱动下沦为商业陷阱。唯有以严格的标准、透明的监管和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基石,才能让这一文化遗产真正造福于民。

(责任编辑:zx0280)

推荐阅读

辉瑞、强生、诺华……大药企加注培育新型重磅药

辉瑞、强生、诺华……大药企加注培育新型重磅药

进入2024年第三季度后,不少大药企研发新一代药物与疗法的步伐加快,希望在未来几年内看见成效。

医药经济报 2024-11-15 09:37:17
再难躺平,跨国大药企连药带厂一起卖

再难躺平,跨国大药企连药带厂一起卖

8月26日,优时比宣布:将出售在中国的成熟产品业务,涉及左乙拉西坦、拉考沙胺、罗替高汀贴片三款神经系统用药和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两款过敏领域药物。

健识局 2024-08-28 13:53:33
投资本土生产线,雀巢抢食益生菌

投资本土生产线,雀巢抢食益生菌

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雀巢看上了蛋白粉和益生菌赛道。

快消八谈 2024-10-17 09:18:47
齐鲁首仿获批!强生百亿明星药遭遇国产药正面挑战

齐鲁首仿获批!强生百亿明星药遭遇国产药正面挑战

百亿前列腺癌药物市场正涌入更多本土头部药企。

医药经济报 2024-12-11 10:07:05
“黑马”药企逆袭启示录

“黑马”药企逆袭启示录

一个字形容过去一年中国创新药行业,那就是:难。

健识局 2025-02-05 10:07:07
15.96亿,这家药企被收购

15.96亿,这家药企被收购

主营业务发展承压,传统企业贷款近10亿拟收购医药企业。

赛柏蓝 2024-10-23 10:07:59
触发预警,1686个药被点名

触发预警,1686个药被点名

近日,江苏发布今年第四十三批药品预警情况,不少中成药被预警,包括八珍丸、保和丸等。

赛柏蓝 2024-12-19 10:41:18
广药集团,董事长换人

广药集团,董事长换人

11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广州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广药集团”)迎来新任董事长。

赛柏蓝 2024-11-27 14:05:25
2024年全球药企TOP10

2024年全球药企TOP10

最新一期全球药企TOP10榜单正式揭晓。

医药魔方 2025-03-07 15:28:09
A股药企再融资众生相

A股药企再融资众生相

3月10日,百利天恒(688506)抛出了一则不超39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年内A股药企再融资再添一例。

北京商报 2025-03-11 11:21:34
困在应收账款里的上市药企

困在应收账款里的上市药企

​随着百济神州(688235)于11月13日披露2024年三季报,A股上市药企三季报已出齐。

北京商报 2024-11-14 14:49:59
药明康德出售了自己的软肋

药明康德出售了自己的软肋

12月24日,药明康德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剥离海外CGT(细胞基因治疗)业务。

健识局 2024-12-26 09:53:05
药明系剥离海外资产提速

药明系剥离海外资产提速

继药明康德之后,药明生物也开始剥离海外资产。

北京商报 2025-01-08 14:19:40
19个药被重点监控(附名单)

19个药被重点监控(附名单)

2024年,上海共公布了10次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19个药被纳入重点监控品种名单,累计点名药品100次。

赛柏蓝 2025-02-26 09:32:11
原研药:集采影响有多大?

原研药:集采影响有多大?

近日,原研药和集采引起广泛热议。

赛柏蓝 2025-01-21 11:17:18
48家药企裁员(附名单)

48家药企裁员(附名单)

48家药企减员,其中多家走向倒闭。

赛柏蓝 2025-03-04 11:38:19
下一个10亿美元核药进入中国

下一个10亿美元核药进入中国

2025年2月9日,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开信息。

动脉新医药 2025-02-13 10:18:18
139家药企裁员(附名单)

139家药企裁员(附名单)

139家药企减员,一批药企精简研发团队。

赛柏蓝 2024-09-02 09:54:19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