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er Brothers在近年最出名的一次事件,莫过于在2023年辉瑞收购Seagen后,一下子获得了80亿美元的高额收益。
据悉,Baker Brothers自2003年就投资了当时还名叫Seattle Genetics的Seagen,此后持续加仓,到了2005年,Baker Brothers的创始人之一Felix Baker就成为了Seattle Genetics的首席独立董事。截至辉瑞完成收购前,Baker Brothers是Seagen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25%。这场长达20年的“陪跑”,也为Baker Brothers带来了80亿美元的收益。
投资Seagen的案例并非Baker Brothers首次打响名号。
2015年,艾伯维以每股261.25美元、总额210亿美元收购了Pharmacyclics,获得了伊布替尼。彼时,Pharmacyclics是Baker Brothers最大的持仓,持有约900万股Pharmacyclics股票,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
此后,Baker Brothers所投资的Alexion、ChemoCentryx、Mirati等相继被AZ、安进、BMS等MNC收入囊中。Baker Brothers的总资产也水涨船高,截至2023年年底,其总资产高达257亿美元,相较于2003年2.5亿美元,翻了100倍。
值得一提的是,Baker Brothers虽然目前管理着超过250亿美元的资产,但其员工总数仅有25人,且一直保持神秘,迄今甚至连官网都没有。
但Baker Brothers能获得如此高收益,离不开“人”的因素。据悉,Baker Brothers的创始人是Julian Baker、Felix Baker两兄弟,2000年成立之时的主要资金来自美国财团Tisch家族,之后还引入了耶鲁捐赠基金会。创始人两兄弟分别拥有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的私募部门工作背景,“生物技术+投资”两大专业背景的组合为他们在投资中建立了独特眼光,而两兄弟在投资后通常会加入被投公司的董事会,其专业背景也能保障为被投公司做好长期的投后管理。
当然,其投资标的屡屡被MNC青睐,或许也与两兄弟的投后管理不无关系。
“降本增效”似乎成为众多企业面向2024的一致方向,但在趋冷的大环境下,仍有创新药企在逆势“屯兵”。
随着年报的披露,国内各家药企也交出了自家PD-1产品在2023年的成绩单,这一极度内卷的赛道如今已迎来到新的竞争局面。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不完全地统计了A股上市药企与部分港股18A企业近两年的员工人数变化。
“三剑客”的先后落幕无疑表明数字疗法遇到了一个低谷,然而在不经意之间,数字疗法的新浪潮似乎正在悄悄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