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华润三九新总裁终于确定。
华润三九总裁确定,高管团队生变
9月6日,华润三九发布公告称,聘任吴文多担任总裁。
华润三九时隔前任总裁赵炳祥辞职半年后,迎来新总裁。
3月13日,华润三九对外公告称,董事、总裁赵炳祥提交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赵炳祥辞去华润三九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投资委员会委员以及总裁职务。其后很快(4月1日),赵炳祥被提名为国药集团总经理。
同一天(9月6日),华润三九还发布了多个管理层变动的公告。副总裁徐永前由于工作变动原因,辞去副总裁职务;梁征辞去董事职务,不再出席董事会会议,辞职后继续担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职务。
现如今,华润三九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裁吴文多;副总裁麦毅、周辉、王雁飞、王亮,以及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梁征。
从履历看,吴文多和华润系很多人的晋升之路一样,都离不开在华润系多家公司的历练。
吴文多曾任北京赛科昌盛医药业务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兼策划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北京赛科药业营销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华润赛科药业总经理,华润双鹤副总裁,华润三九副总裁,华润江中总经理。
除任华润三九总裁外,吴文多还是江中药业的董事,并拟任华润三九董事。
国企通过轮岗交流,让不同人员在不同岗位和环境中得到全面锻炼,或许这也是华润系一直以来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策略。
市值上升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增长
截至9月9日14:49,华润三九总市值达575.38亿。相较于今年3月份(3月14日,华润三九总市值为531.64亿元),华润三九的总市值进一步上升。
作为A股市值仅次于片仔癀(1221.66亿元)、云南白药(944.41亿元)的中药巨头,华润三九近三年来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
2021年-2023年,华润三九营收分别为155.44亿元(+13.98%)、180.79亿元(+16.31%)、247.39亿元(+36.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5亿元(+28.65%)、24.49亿元(+19.16%)、28.53亿元(+16.50%)。
走出2020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华润三九,此后业绩均在向上。
今年上半年,华润三九营收为141.06亿元,同比增长7.30%;归母净利润为23.98亿元,同比增长27.77%。
分产品来看,2024上半年,华润三九的自我诊疗(CHC)收入77.73亿元,同比增长14.00%,占总营收的55.11%;处方药收入24.17亿元,同比下降13.07%,占总营收的17.13%;传统国药(昆药)收入19.56亿元,同比增长5.14%,占总营收的13.87%。
CHC依然是牵动华润三九业绩增长最“大头”的业务之一。对于华润三九CHC板块的发展,其董事长邱华伟在9月2日回应投资者称,未来将围绕“大品种-大品牌-大品类”的思路持续推进。
外延并购继续业务范围延伸至更细分领域
作为华润系下重要的中药公司,华润三九一直秉承华润医药的外延并购战略。
继6月份昆药集团收购华润三九子公司,整合三七产业后;8月,华润三九入主天士力。据赛柏蓝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华润三九在收并购领域花费的金额已经在百亿元左右。
收购昆药对华润三九整体业绩的提升不言而喻,2023年上半年,华润三九在公告中称其业绩增长归因于CHC业务较快增长以及昆药集团自2023年1月19日起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而天士力对华润三九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帮助,在华润三九联合昆药集团举行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华润三九董事、副总裁周辉透露,通过天士力和华润三九整合,有助于三九双终端协同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地。其称,预计争取明年1季度完成天士力收购交易工作。
对于天士力的发展,华润三九称未来其将保持独立的上市公司地位。未来三九将推动天士力在心脑血管、肿瘤、消化代谢、中枢神经等核心领域业务保持增长。
天士力拥有心血管赛道的重磅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并以此带动了养血清脑颗粒(丸)、芪参益气滴丸、注射用益气复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等系列独家品种。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心脑血管中成药厂家排名中,天士力均名列前茅。
华润三九在心血管赛道的野心,从2016年收购昆明圣火100%股权时已经显露。今年6月,华润三九将昆明圣火51%的股权划入昆药,解决血塞通软胶囊的同业竞争问题。
在心血管赛道,华润三九可以为天士力旗下的心血管赛道产品、渠道、市场发展铺垫。而华润三九继在胃肠、呼吸、皮肤类赛道领先外,又直接冲入了心血管赛道前列。
自2012年来,华润三九完成了超10项并购交易,将触角伸向了慢病管理、儿童维矿等不同领域。对于并购,华润三九依然通过渠道和终端优势,寻找优质标的并加速自身发展。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投入巨资炒股致亏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导致了云南白药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停止“炒股”。
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处于资本下行周期,严峻的形势,对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提出挑战,行业发展亟需政策引导。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露了下行的苗头;2023年,裁员潮开始;2024年,下行不但没有结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