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联集成在其半年报中透露,公司车载领域的营收占比高达48%,2023年上半年及下半年,车载领域分别占据营收比例为52%和42%。
然而,伴随着各方产能释放,近年来车载领域的生意竞争激烈;透视芯联集成车规级IGBT代工业务对应的IGBT行业,其产能利用率已从2019年至2023年均值的90%以上持续下滑。并且,包括英飞凌以及意法半导体在内的国际企业亦在争夺国内市场份额。
如此情形下,芯联集成才选择开辟第二成长曲线——SiC MOSFET,希望抓住碳化硅领域机遇。
据统计,2022年至2027年期间,碳化硅市场年复合扩容速率高达35%;同时,碳化硅材料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SiC器件市场规模也有望从2023年的近130亿元上升至2028年的400亿元。
不过,SiC MOSFET的前景也非高枕无忧;现如今,芯联集成面临着与士兰微、燕东微、瞻芯电子、长飞先进等多个同行的“角逐”。与此同时,华为也于近些年着力加码碳化硅领域,先后参股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瀚天天成、天域半导体等业内公司。
中芯国际元素浓厚
芯联集成原名中芯集成。管理人员方面,公司总经理赵奇、执行副总经理刘煊杰、资深副总经理肖方等多名董监高均有长期中芯国际任职履历。
不难看出,芯联集成与中芯国际存在深厚渊源。
回溯历史,芯联集成前身是中芯国际的功率器件及MEMS事业部。2017年下半年,中芯国际开始将经营重心转移至数字电路芯片研发和生产层面,公司也着眼从中芯国际分离并独立寻求发展。
不久之后,芯联集成扎根浙江绍兴。2018年3月,绍兴国资系的越城基金与中芯国际、盛洋电器共同出资58.8亿元设立公司;彼时,越城基金持有68.03%股权,中芯国际持有23.47%股权。
在诸多乐观预测后,如今,华尔街对于 AI“泡沫化”担忧有所缓解,这促使投资者重新涌入科技领域,并且重振市场对 AI 芯片行业和英伟达的热情。
近几年,非肿瘤领域的临床需求逐渐进入众多制药企业的视野,尤其是肥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领域。
继4月与协鑫科技签署42.5万吨采购合同后,5月10日,隆基绿能又与通威股份签署高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预计总金额约为3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