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好脾气”的蔚来,近期被各种传言搞麻了。2月19日深夜,针对网上流传的一张爆料某豪华车企裁员50%的截图,蔚来汽车在自家APP内发文辟谣。蔚来汽车方面表示:“ 今天,有一张盘到包浆的截图在各种群里流传,说某豪华车企裁员50%,评论区有人带节奏是蔚来。”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本着为大家认真负责辟谣的态度,我特地找公司HR负责人做了核实,果然,又被他吐槽了一番:离谱到家。”蔚来方面称,公司法务部同事已经报警。与此同时,蔚来还顺便发了招聘广告,称公司校招、社招都有一批优质岗位,具体可以上微信公众号“蔚来招聘”查看、投递。
按照以往车企调整的惯例,裁员15%以内可以说常规优化,而15%—30%可以说是深度整合。而裁50%相这意味着2个人就中就要裁掉1个,如果企业到了需要这么大幅度裁员的地步,必然是已经到了资金陷入了严重的资金短缺。参考目前蔚来的经营状况,虽然还未实现盈利,但是至少经营状态还是正常的,账上也依然有钱,这也难怪蔚来方面要直呼这一传言“离谱到家”。
虽然蔚来的销量和声量不是最高的,但却是近期辟谣最多新势力。据飞灵汽车不完全统计,自从2024年11月份以来,蔚来已经有数起关注度比较高的负面传言,涉及被收购、订单造假、产品安全、裁员等,被数十条黑料搞得头疼。虽然蔚来方面给出及时的回应,但是由于相关谣言被广泛传播,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经营节奏。
又是倒闭收购:造谣被比亚迪、小米收购
首先在“被收购”方面,先后传出蔚来将会被比亚迪和小米收购。在去年11月22日,有认证为比亚迪员工的人士发文称比亚迪汽车集团以165亿收购蔚来汽车,将与蔚来集团合作成立比未来汽车集团,比亚迪占股51%,蔚来占股49%。这一传言很快被蔚来CEO李斌辟谣,怒斥该消息“胡说八道”,是“骗流量的手段”。
后续,蔚来方面也重拳出击,直接报警处理。根据蔚来法务部发布的消息,警方已经对“比亚迪收购小米”这一谣言的捏造者和恶意传播者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罚,蔚来也对其中三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就捏造、散布相关恶意谣言的行为公开致歉并赔偿蔚来经济损失。
而在今年1月份,又有传言称小米会收购蔚来。不过,这一实际上是海通国际在一份研报提出“2025年的五大猜想”,其中猜想之一是小米将收购蔚来,蔚来换电业务的使用范围得以扩大,甚至在专利保护下开放给其他车企。蔚来和小米方面也双双出面回应,称系第三方机构猜想。在当时,蔚来品牌与传播负责人马麟还表示,李斌曾确实给雷军推荐过搞换电车型,并预告多个换电合作品牌车型已经在路上。
乐道动了谁奶酪:持续一个月,不同话题攻击
关于“订单造假”、“强迫员工购车”的传言,则主要集中在乐道品牌上。作为蔚来的第二品牌,乐道首款车L60自从上市之初李斌公开表示“订单爆了”,但由于实际交付还称不上“爆了”,引发了外界对于乐道订单情况的诸多猜测。1月14日,有网友晒出某社交平台的一则聊天记录截图,图中显示,乐道汽车强制要求每位销售人员都要买一台自家车,半年后回收,不买就滚蛋。
随后#乐道强制员工购车#登上热搜。对此,乐道汽车发布声明称,乐道没有任何强制员工购车的硬性要求,当事员工对内部购车政策理解有误,并已发声澄清。经内部核查,该员工的上级领导在推广内购政策时沟通方式欠妥,已经对其批评处理。
随后的1月20日,又有自称爆料文章称,某车企的子品牌由于大定造假,虽然看似订单很多,但实际上是有销售为了升职,自掏腰包买得的订单,而该品牌销量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虽然这篇文章并未指名道姓,但是不少人猜测是乐道。
1月23日,乐道副总裁夏庆华也发文回应上述“强迫员工购车”“订单造假”事件,并表示暗指是友商的手笔。“有这钱您留着给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不行么?为啥老盯着我一个人往死里掐呢?”实际上,在乐道9月份上市的时候,李斌就曾在某群聊中诉苦:“本来说好六大门派围攻毛豆 Y,结果最后是乐道被友商捅了五刀。”
就在前两天,还有一位自称乐道员工L60车主,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乐道逼迫员工买车后再将其辞退”,引发网友热议。该员工是乐道汽车武汉区域销售人员,其称购车系被迫行为,还将一辆挂有维权横幅的乐道L60拖至蔚来售后服务中心。
对此,乐道方面表示,从未强制员工购车,那名员工在享受公司内购优惠政策购买乐道L60后,违规委托二手车商转卖车辆,违反了公司的限售承诺。目前,该员工已经删除了上述帖子,并表示公司并未强制购车,是为体验产品和便于试乘试驾,而自己发帖则是出于维护个人权益作出的激进举动。
另外,针对部分发布“乐道逼迫员工买车后再辞退”的自媒体,蔚来法务部直接下场,表示将采取法律行动。
攻击技术:低水平造谣智驾换电等
2月13日,某自媒体发文称,其驾驶蔚来车辆在高速领航换电期间发生碰撞,并发视频自证,不过被网友指出车辆碰撞发生时完全处于驾驶人控制的状态,而非开启高速领航。随后,上述自媒体主动承认表述不实,系驾驶人操作失误导致,并删除了相关微博。而蔚来方面也在2月14日发布声明表示,将与该自媒体联系要求其赔偿因引发负面舆情对蔚来造成的损失。
就在上述事情发生几天后的2 月 16 日,蔚来副总裁沈斐又在微博曝光了一张友商攻击蔚来换电的话术图片。该图片中称,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换电结构使得整体车身跟电池包之间匹配不能发生变化,没有办法采用这种更好的车辆制造技术;换电导致高压器件经常的拆装、固定件不停地被拆卸和安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等。
沈斐解释称,换电与充电并不冲突,蔚来车辆支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灵活模式,并举例蔚来在2018 年生产的车辆,如今已可通过换电升级至最新电池,续航能力直接翻倍;换电螺栓能够保证 3000 次换电后仍不松动,车辆行驶 60 万公里也无隐患。
结语
蔚来从去年11月份以来的回应这种传言的速度比以往更加迅速,策略也主要逐步开始以法律手段为主,比如:上述“高速领航换电期间发生碰撞”事件,涉事自媒体2月13日发布,2月14日蔚来法务部就下场辟谣,并提出索赔。就在2月9日,蔚来还悬赏1万-100万元,公开征集黑公关和水军线索。
蔚来采用“铁腕”手段来处理恶意捏造和抹黑,是有必要的。以上是有关蔚来引发大量关注的传言,但其中基本99%都是假新闻。蔚来频繁遭遇的负面黑料,反映了新势力车企在激烈竞争下面临遭遇的恶劣生态环境。在频繁的黑料攻击下,这已经干扰了蔚来正常的经营。这也正是蔚来法务部近期不断出手的原因。
从行业来看,为了面对层出不穷的谣言,自从前两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法务部上线。在行业中,某些企业甚至能调动大量水军或者自家圈养的自媒体、“粉丝”围攻持有异见的网友,打击维权消费者和竞争对手,这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形成了严重的干扰。
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进入“脱保期”,换车还是换电池日渐成为最大的难题,新能源汽车的大考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当比亚迪财险交出首年“保费13.5亿却亏1.69亿”的成绩单时,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险作为车企第二增长曲线的愿景正遭遇滑铁卢。
11月19日,热闹、兴奋、忙碌的广州车展正在进行,车企们用琳琅满目的新车型和新技术为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写下不寻常的注脚——昂扬、卓越、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