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巨无霸们,成了产业中的“主角”。
MNC纷纷找上门来。科赴旗下百年品牌邦廸,正式交给了国药控股做商业化,BI同样将森福罗(普拉克索)和泰毕全(达比加群酯),交给了国药控股做推广;辉瑞中国将针对肺癌与乳腺癌的四款成熟药物的商业化运营,一并“外包”给华润医药商业;再早些时候,上药与赛诺菲达成20多个产品的CSO合约。
国内的工业企业亦与之加深合作。前不久,国药控股与中国生物制药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络。
流通企业内部也在强强联合。英特集团牵手上药销售,一边推进上药旗下多产品合作,一边共探新模式、新业态。
几大巨头,地位已基本稳固。商务部在11月发布的《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行业已形成1家年销售规模超5000亿的超级巨无霸——国药;4家超1000亿元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上药,华润医药商业,九州通,以及重庆医药-中国医药联合体。5家企业,占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半壁江山。
来源:商务部《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在地位稳固的基础上,巨头之战,从“抢地盘”到“稳地盘”,进一步走到了需增强专业服务能力,从流通供应商向医药全生态链服务商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追求“工业化”“品类、业务形态多元化”“批零一体化”是关键,具体行动上,如布局上游医药工业;做专业CSO,或药械品牌运营;在下游延伸零售布局,如国药控股旗下国大药房,九州通好药师,上药旗下的上药云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国资力量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药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61.8%。国药、华润、通用技术集团,三大医药央企流通板块,均在前5阵营。排名第9的海王生物,其实控人在今年变更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今年刚揭牌的“新物种”浙药集团,在今年10月成为了英特集团(排名第10)的大股东。
新阶段,新战事,正式开启。
从巨头到“寡头”
进入21世纪后,医药流通行业以提升集中度为结果的行业大整合,发生过三次。
第一次是2010-2012年间,伴随着九州通A股上市、上海医药H股上市,以及《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发布,在政策与资本的双向推动下,上药、九州通、华润医药、国药集团,纷纷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奠定了这四家全国性布局的医药流通公司基本版图。
第二次发生在2016年前后,在“两票制”政策的推动下,医药流通巨头们的地理覆盖版图加速向下延伸,“4+N”的全国医药流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其后几年,小额交易持续新增,如国药控股并购贵州意通、安徽医药、成大方圆;重药控股加深在宁夏、大连、海南等地布局等。此外,在2019年国家集采正式执行后,一些规模小、渠道单一的药品流通企业难以为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两极分化,大者恒大。
过去两年,流通巨头们仍在不断推进资源整合。
2023年,上海医药商业板块下属上药控股和上药科园完成初步整合,打破区域限制,开启了全国一体化高效协同体系;华润医药商业先后收购安徽立方药业和四川科伦医药贸易集团51%的股权,提高相关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今年年初,国资委提出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考核体系内。政策驱动下,医药流通企业并购整合继续,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医药即在年初宣布,通用技术集团拟拿下重药控股的控股股东重庆医药实控权。两者合二为一后,重庆医药-中国医药联合体在最新榜单中排名第5,体量突破千亿,是第6名南京医药体量的两倍,正式改写医药流通行业格局。
整合后,步履不停,继续夯实“地盘”。5月,重药控股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消费品供应链、药品医疗、批发零售、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等建立合作。不久前,中国医药再度加码对辽宁公司的控制权,实现对后者的100%控股,以增强在东北地区的竞争力。
整体来看,现在前五大流通“巨无霸”收入加起来,已经超过13000亿,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9.6%。《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国1.48万家药品批发企业中,从市占率来看,收入TOP100的批发企业占比为76%,而前5大流通巨头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医药市场总规模的51.3%。且相比美国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在2015年就已达96%的市占率而言,国内流通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局面已定,现在的医药流通巨头,又更深层次进入到了新的竞争阶段,对此,既要拿出坚定的战略战术,让业务调整适应新形势;又要将团队重新优化,更好与自身的资源禀赋相适配;同时,必须快速实现服务水平和多元化能力进阶,扎稳“第二曲线”,实现医药全生态链服务商的转型。
新战事开启,胜出靠啥?
2024年,几大“巨无霸”们根据自身多年来积累的资源和战略侧重点,都在进行能力升级。复盘下来,可看到几点共性与趋势。
趋势一,向工业延伸。
一边,布局上游医药工业业务,代表案例如上药。据国投证券总结,上药创新药管线在今年进入到收获期,且拥有多个知名中药品牌,“新药+特色中药”布局有望充分赋能医药工业。另外,柳药集团在工业板块主要围绕中药布局,旗下子公司仙茱中药科技、仙茱制药、康晟制药、万通制药等构成了公司医药工业体系……
另一边,找到、并且验证新业态——CSO(总代品牌推广与运营业务)。这是更好迈向“工业化”的关键路径。
专业CSO是创新产业链不断细化的必然产物,天然有助于让工业企业触达自建商业化团队触及不到的地域。更重要的是,CSO的发展,呼应了当下的行业大趋势。
时逢机遇。中国的新药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研发企业走过了研发周期,但商业化能力建设尚且不足,对CSO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另外,在集采影响下,许多跨国药企的在华成熟产品遇到激烈竞争,找到擅长应对市场分散、各区域呈现特点不太一样的本土合作伙伴,不失为一种较明智的策略。
其中,华润,上药,国控,几家巨头都有着丰富的分销渠道,强大的分销能力,终端资源优势和纵深的专业化程度,选择与其合作,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能降低成熟产品销售额大幅缩水的风险。这恰是赛诺菲、辉瑞、BI们纷纷找国内流通巨头做“外包”的逻辑所在。
而站在流通企业的角度,必须抓住机遇,率先出击。
从各家巨头三季报可看到,他们都在加大CSO业务的布局力度。
其中,上海医药的CSO业务最早从2016年开始,2023年,上药引入进口总代品种29个,药品CSO销售约29亿元,同比增长约50%。据其今年三季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61亿元,同比增幅达176.3%。
九州通正在CSO上打造第二增长极。今年,九州通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品牌焕新,更名为“全擎健康”。前三季度,其CS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1.19亿元,同比增长18%。
另外,区域性流通龙头也在发力。英特集团在财报中提到了CSO的重要性,表示将通过英特数智公司,推动CSO模式业务扩面覆盖,持续建设数智化综合性营销平台。
趋势二,往下游延伸,做零售布局,立稳院外零售市场。
截至目前,国药控股、上药、华润、九州通,均有所布局。
仍以上药为例,其2023年财报显示,上药云健康拥有200+家DTP专业药房及授权院边店,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的数量超百家。
另外,近期国药控股与中国生物制药的合作,即是为了充分整合国药控股旗下国大药房及SPS+专业药房资源,以及中国生物制药的产品资源,在院外市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络。
趋势三,加强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发展院内物流管理系统(SPD)项目,助力医院医疗物资管理提质增效。同时,加强物流标准化运营管控,协同整合仓储资源,提升物流能力和效率。据不完全统计,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等企业SPD项目建设已超过2000个。
趋势四,向多品类延伸,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特医食品、生物制剂、诊断试剂、宠物食品等业务。
这四大趋势正如此前有行业分析指出的,现在医药流通公司业务拓展可以概括为“横向围绕一个‘能力中心',无边界拓展品类;纵向围绕‘一套服务',为上游工业客户和下游用药终端提供无缝链接,增强粘性。”
11月12日,医药商业概念异动拉升,31只概念股全线飘红,其中,药易购、第一医药、人民同泰、赛力医药等多只个股纷纷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