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目前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作为全球第一大零部件企业的博世也感到无可奈何。
“很多客户对我们提出降价要求,我们一步步在谈判,甚至有的地方说‘你不答应我们就不付款’,我们互相在协调中。价格,我估计会从年前开始一直谈到年底,要花很长的时间。”4月18日,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在与明镜pro沟通时指出。目前从电动车开始的价格战太剧烈了,这已经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据其统计,在去年一年的时间,中国平均车价降幅在15%。而今年2月份开始新的价格战又启动了,一些车型的降本大概在20%、30%。而车价降低,压力会迅速传递给零部件企业,导致整个产业链都承压发展。“普遍受到了压力,所有供货的(板块)都受到了压力。没有一家主机厂会说‘这个你可以涨价’‘这个你可以不涨价’,每一家都要求我们降价,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徐大全说。
即便是博世具有技术优势的VM车辆运动智控系统等智能出行板块,价格战也无法避免。“价格战是打不完的。竞争达到稳定化之前,降价压力会一直存在,大家会一直卷下去。”徐大全判断说。
而如果统计国内产能会发现,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产能是过剩的(不少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仅在60%左右),并且品牌数量也是过剩的。如果按照中国汽车的产能,基本能生产满足全球50%需求的汽车。在这种背景下,车企之间的竞争会持续进行,直到市场进入平衡状态。
如此,博世也不得不面临价格战对企业运营和市场端的影响,同时也要通过手段调整来实现更均衡的发展。“从博世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平衡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利润,这之间要进行一定的配合。但我们不会知道亏还要拿份额,因为我们希望保持良性循环,在新的技术领域不断投资,一直走下去,这是我们的想法。”徐大全说。但与此同时,博世又必须持续降低成本,来满足车企的降本需求。
博世的方法是通过在生产效率提高、成本减少方面的努力,给到主机厂更多的降价空间。但徐大全强调,长期来说这样的状况不应持续太久,因为人人都不赚钱,企业也就没有资源投入到创新之中,也无法继续往前发展。“这是一件很痛的事情,是一个不太良性的循环状态。”徐大全表示。
追求7%利润率,筹备资金转型
博世集团希望在财务上实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这与目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存在严重的对立。
在刚过去的2023财年,博世集团实现916亿欧元的销售额,增长3.8%,调整汇率后达到8%。息税前利润为48亿欧元(2022财年为3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达到了5.3%,比去年增长了1个百分点。博世计划每年实现6%-8%的增长,并在2026年前将利润率提升到7%,以筹备足够的资金应对转型。就2023财年的业绩来看,其中作为核心业务的智能出行业务销售额达562亿欧元,实现了6.9%的增幅,调整汇率影响后达到10.9%,息税前利润率为4.4%(2022年为3.4%)。
其中,中国市场达到1390亿人民币(约182亿欧元),同比增长5.2%,销售额占比为20%。其中,博世在中国的业务中,智能出行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其在华销售额实现了8.2%的增长,达到1121亿人民币(约146亿欧元)。中国市场今年的表现让博世也对业绩预期表示担忧。徐大全预测,今年国内汽车销售可能增长不会很多,能和去年持平应该就不错了,最多是微增长。而对博世集团在全球来看,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2024年挑战不减,难度不会低于2023年。”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表示。在2024年一季度,博世集团的销售额同比下降0.8%,调整汇率后为2.7%,这低于去年表现。“我们今年的销售额增长目标——5%-7%非常具有挑战性。”CFO表示。博世预测,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幅度为2.3%,汽车生产将处于“停滞”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博世在今年年初进行了架构重组和流程优化的变化,这预计还需要时间度过调整之后初期的负面影响。
在2024年下半年,博世要实现加速增长,奋力实现两大目标。首先,在业务上实现6%-8%年均增长,达成至少7%利润率;其次,在全球各地区关键市场跻身三大领先供应商之列。尽管压力较大,但博世强调,不会通过削减面向未来的投资以快速实现利润率的目标。而在具体策略上来说,博世将通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合作和并购实现增长。比如博世出售了博世智能建筑科技的大部分产品业务。同时,拓展了关键业务领域,比如半导体。
在前瞻性投入上,博世在2023财年超过了120亿欧元,而在研发上支出高达73亿欧元,占销售额比例高达8%。2023年,博世在中国研发费用达110亿人民币(约合14亿欧元)。博世还就此前的裁员进行了回复,其表示欧洲正在淘汰使用内燃机,博世不得不进行结构性改革并削减部分岗位,但博世也在寻找其他方式避免裁员。
电动化:插混2025年占比50%
在核心的智能出行板块,近期不少车企都延缓了内燃机退出时间表,并且推迟了全面电动化的时间。博世认为“电动出行未来将至,唯一的悬念在于它将以何种速度普及至全球各地区。”博世预计,到2030年,在欧洲市场的新车销售中可能多达70%是纯电动。而在中国和北美市场,这一比例预计在40%到50%之间。令人意外的是,博世认为欧洲的电动化渗透率会在后面几年反超中国,这与欧洲的法规有关。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表示,这个数据是基于欧洲排放目标的数据预计,如果在汽车上不能达到70%渗透率的电动车目标,那么欧洲的排放目标就不能达成。哈通强调了欧洲政治因素对电动化的影响,并且表示内燃机可能会在后续重新占据重要地位,而博世也会随着调整策略。不过,哈通强调,“转型会发生,但会推迟,我们还会做电动车转型,但是我们不能取消既定的策略,因为趋势很明确。”
在这种趋势判断下,博世已经在电动化做出了大量布局。仅在今年,博世就将启动约30个电动汽车相关的生产项目。此外,针对中国和北美市场,博世预计到2023年,高性能混合动力汽车将占据显著的市场份额。在北美,这一数字预计为五分之一,而在中国,这一数字预计将高达三分之一。对于长途的重型商用车而言,市场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等解决方案仍有需求。电机和内燃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并存。
但博世认为,多元的动力结构仍然是未来的汽车市场的基本格局。“不能100%地all in 上去,这不是一个正确的转型方式。”哈通说。博世也在重点布局氢技术。2023年,博世已经在德国和中国生产氢动力模块,博士认为中国预计将成为氢动力第一个领先市场,而欧洲和北美预计到下一个10年才会有显著增长。目前,博世已经收到了5份卡车制造商的订单。博世重点介绍了中国市场的氢动力发展,他表示中国氢气价格额具有很大优势。
其中,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渗透率上,哈通表示中国市场目前生机勃勃,所有的数据都是乐观的。中国的电动化在城市电动化实现之后,农村会接力。此外,中国的混动发展很快,这带了全新的机会。
徐大全表示,中国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已经进入“不可后退”的阶段,唯一的变化就是新能源车里面纯电动和混动比例变化。他判断说,今年中国市场上终端客户对PHEV的需求在提升,PHEV的占比到2025年有可能会达到50%,而在今年如果情况乐观也将突破40%,最差的情况是占比在36%。此外,新能源占比到2030年可能提升到80%。
徐大全说,现在市场的拐点已经发生了。去年第四季度,PHEV已经在增长,今年一季度相对也比较明显。而且从终端用户角度来说,接受度也在从明显提升。徐大全援引了一个数据来说明:2023年使用电动车的人,当中有23%的人表示下一台车不买纯电了。这个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PHEV,至少最近几个月的比例在往上增长,我觉得这也是合理的。”徐大全说。
值得注意的是,徐大全再次预警了芯片供应问题。“从我们的角度观察整个行业,28纳米以上的芯片范围中投资幅度不足,这是博世的观察。某一天片芯片危机又来了,又会有一些(供给)紧张,我觉得不足为奇。”徐大全表示。
4月22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微博称,目前小米SU7的产能和交付速度正在快速提升,标准版和Max已经提前交付。
英伟达(NVIDIA)这个生涩的单词源于拉丁语Invidia,意为“嫉妒”。用这个“坏词”命名自家公司,的确体现了这家初创企业的反叛精神。
今年以来,XR(扩展现实)眼镜赛道的热度又被苹果发售Vision Pro炒热了一波。也带动起了空间计算和AR(增强现实)眼镜产业的热度回升。
特斯拉中国宣布,中国市场在售的Model Y、Model S和Model X全系车型进行降价。今日,理想汽车也跟进降价。
近日,快狗打车公告称,由于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务,胡刚已辞任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公司薪酬委员会成员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成员,自2024年4月19日起生效。
天眼查经营风险信息显示,近日,格力机器人(洛阳)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简易注销公告,公告期自4月16日至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