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社交软件上,有认证的某车企的员工爆料,某车企将把其副总部悄然裁员30%。有同为该车企员工的网友表示,目前已经“不少人合同到期不续签。”据爆料人称,该车企为一家头部车企,在某城市设置了规模较大的副总部,以推动企业发展。
在汽车行业,“人员优化”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进入2024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无论是销量出现下滑的传统车企,还是风头正盛的新能源车企,甚至上下游零部件企业,都陆续传出了裁员的消息。尤其在价格战火热的当下,降本增效已经成为车企的共同的目标。
这其中,合资车企是裁员的重灾区。比如:今年5月,广汽本田通过高标准赔付,让员工主动离职约1700人;同期,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计划与超500名合同到期员工不再续签,并给予经济补偿;日产汽车在6月份宣布正式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的乘用车工厂,据报道大部分被裁人员会给至少N+1赔偿金额,但也有少部分高层去其他基地或辞职走人。
在7月底,本田被曝出计划关闭两家在华整车工厂,预计减产50万辆。尽管本田中国已经就回应称,在减少部分燃油产能(约29万辆)的同时,会新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至于本田此次是否会涉及裁员,暂时还没有消息。
而在新能源方面,理想在5月份进行一轮全公司人员优化。根据报道,此次理想裁员计划比例为18%,对应约5600人,但实际裁员人数破万。不过,理想在裁员不足一个月后,就“撤回”部分裁员。有传言称,理想是裁员裁到“大动脉”了,内部研发测试主力全部被干掉,导致现在开发停滞,测试只靠少量低成本外协。
在此之前4月份,特斯拉也曾对在其充电、销售、售后和交付部门进行了裁员。
除了整车厂,零部件企业裁员也非常严重。比如在7月底有消息称,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正在加快人力成本的削减速度。原定于2030年完成的2900个工作岗位裁撤计划,预计将提前至2026年前完成。除此之外,早在今年2月,法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瑞亚,计划开展为期5年的新“EU-Forward”计划(欧洲先行计划),未来5年在欧洲裁减成本并裁撤至多10000个工作岗位。
同一时间,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裁撤并优化1750汽车业务研发岗位和5400个行政管理岗,合计裁员约7150人;博世则计划在2026年前裁员1200人,其中950人在德国本土。而截至2024年7月底,宣布裁员的全球大型汽车零部件厂商有数十家,合计裁员人数已超4万人,主要覆盖德、法等欧洲国家。
汽车整个产业链目前处于转型动荡期,这也使得整个行业的人员变动特别剧烈。而就中国市场来看,这种变化更为惨烈,这也导致了行业中的裁员现象更加频繁。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通过近10年布局,小米汽车在人才储备、销售渠道、技术研发进行了充分准备,并有望通过在互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对汽车商业模式进行一定创新。
小米汽车从宣誓入局造车,历经三年首款车型正式上市。从发布的大定成绩来看,小米汽车的第一波稳了,但雷军和小米汽车未来仍会面临不少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