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
奔驰第一代内燃发动机,依旧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内燃机的轰鸣声,统治了世界豪车上百年。
但千里之外的钱塘江畔,一股新势力正在搅动百年格局,第一次让慕尼黑的守门人听见了裂纹声。
近五年最大汽车合并案,中国造
2025年2月14日,中国汽车界上演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资本联姻。
极氪正式完成对领克的股权交割,极氪科技集团正式成立!
这是近5年来,全球最大的汽车主机厂合并,它意味着,一个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正从世界的东方扬帆起锚。
从2024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落实《台州宣言》,实现战略聚焦以来,极氪领克仅三个月就完成了战略整合。
这场闪电式整合,不仅标志着吉利体系资源的深度重构,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加速进入淘汰赛后的战略转向。
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历史性分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破50%大关。
这场由电动化、智能化驱动的产业革命,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构万亿级产业链,并掀起一场新的汽车产业战。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要想在这场淘汰赛中活下来,就必须告别过去的单兵作战模式。
未来的竞争,是百万量级规模的较量,是百亿级智驾研发投入的PK,绞杀已蔓延至每个零部件。
如此形势下,唯有整合资源,才能形成优势,才有胜出的可能。
过去一年,这已是汽车产业的大势所趋,从日产、本田到东风、长安……无不在做整合的努力。
极氪和领克,作为吉利旗下两大新能源品牌,过去在各自领域都创造了辉煌。
但同时,也确实存在产品的重叠,以及对于研发资源的重复投入,比如双方在中大型车市场均有布局。
智驾系统上,各自独立开发,极氪自研浩瀚智驾系统,而领克采用吉利集团体系内的多种方案。
这种重复投入,不但分散了资源和精力,也降低了效率。
正是看到了这些弊端,吉利在2024年底,先行业趋势而动,宣布落实《台州宣言》,启动了极氪领克战略整合。
整合后的极氪领克,定位清晰: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主打30万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
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打20万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双方将在产品研发、制造、供应链、市场等领域,全面协同,资源共享,以双品牌驱动,目标剑指:
世界汽车产业转型时代,成为新能源高端豪华的引领者。
这是两个强者的双剑合璧,是在既有成功的基础上,主动应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趋势,主动寻求持续向上突破。
它的意义,远不止于企业层面。
在全球汽车产业革命迈向电动化、智能化深水区的今天,这种以整合实现资源集约、技术协同、市场互补的模式,为中国汽车产业高端突围趟出了一条新路。
一场超级整合工程,决胜三大战役
企业间的整合,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程。
更何况,极氪领克的整合,恰逢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链的转移、组织的变迁、技术的更迭,让这种整合犹如飞机在高速前行中,增加一个新的引擎。
正因为如此,在这场汽车产业的全球整合浪潮中,颇多坎坷。
以日产本田为例,合并案官宣不到两个月,突发变故,日产以双方未达成共识为由,暂停了与本田的合并谈判。
相比之下,极氪科技集团的整合动作,堪称教科书级别。
这背后,离不开吉利控股丰富的并购经验,以及车圈老法师安聪慧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手术式切割与系统性重建。
在产品研发协同上,集团通过强矩阵、流程型组织的双向组合拳,极大缩短了决策链。
新成立的极氪科技集团将独立承担研发职能,原来汇报给吉利汽车的决策链条,划归到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管理。
更加扁平化的组织,方便拉动资源,节省费用,实现整体开发效率提升15%以上。
在制造端,集团推动“大制造+大质量”双轮驱动的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最大化整合,整体管理效率提升20%以上。
在销售端,两个品牌独立运营,同时建有沟通机制如用户委员会,充分协同。
在产品端,也有产品委员会对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的产品线进行协同。
这一系列整合动作,为极氪科技集团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仅是研发、管理效率的提升,在规模化采购、营销中后台共享、服务、物流等各领域,都开始创造价值。
然而,整合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而是以聚变形成合力和势能,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最终打赢三大战役:
技术创新战、产品价值战、全球突围战。
极氪和领克合并以后,会形成平台化战略,双方共享技术平台。
以三电为例,极氪科技集团将拥有最强的纯电和最强的混动。纯电方面,领克将全面使用极氪自研的浩瀚架构。而混动方面,极氪也即将推出超级电混技术。
这一引领行业的创新,将首发搭载在极氪全尺寸旗舰SUV上,并亮相今年上海车展。
智驾方面,极氪、领克将全部使用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同时在硬件和智驾域控等领域全部实现自研自制。
据安聪慧透露,领克未来会全部使用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
作为集团的第一个整合成果,领克900会率先搭载极氪浩瀚智驾。同时,该车型还将使用英伟达最新Thor芯片。
平台化的好处是,未来极氪科技集团的研发将高度聚焦,有助于浩瀚智驾系统的快速迭代。
外界能看到的结果就是:
从去年底无图NZP上车,到今年2月份即将开启车位到车位(D2D)万人公测,极氪智驾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和迭代速度,非常快。
平台化战略,不仅可实现技术共享,同时也有助于市场和渠道的整合。
过去,极氪和领克都有自己的车型,合并为极氪科技集团之后,车型将统一规划。
以2025年为例,领克将推出两款新车型,极氪将推出三款新车型,同时两大品牌将在渠道建设层面加深协同。
具体而言,领克将借助极氪在一线城市的高端豪华经验,极氪则利用领克在新兴下沉市场的渠道资源,带来更多的客户触达和销量贡献。
最终,实现极氪科技集团做高端豪华品牌,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的造车理念。
在海外,截至2024年,领克已进入39个国际主流市场,尤其在欧洲市场,得益于沃尔沃的渠道,领克根基深厚。
同时,极氪也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极氪和领克除欧洲以外的海外团队,将深度整合,共享研发、渠道、营销、服务等资源,用一个团队开拓两个品牌的国际市场。
生而全球,是领克和极氪的共同基因。
经过全方位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将最大化发挥整合协同效应,打响全球高端市场的突围战。
ZLH三足鼎立,改写全球豪车格局
在燃油车时代,全球高端豪华汽车市场的规则,由德国车企主导。
奔驰、宝马、奥迪(BBA)凭借内燃机技术壁垒、品牌历史积淀与全球销售网络,构建了一条看似不可逾越的护城河。
2024年,BBA全球总销量超过600万辆,占据全球豪华汽车市场七成以上份额。
这种垄断不仅是市场份额的固化,更是用户心智的长期占领,BBA定义了高端,并形成一场持续百年的心智围城。
然而,这一格局的根基正在松动。
电动化、智能化的颠覆性变革,让中国车企第一次获得与BBA同台竞技的入场券。
特斯拉的崛起,已经证明电动化可以打破传统品牌溢价,而中国车企则更进一步:
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支点,叠加本土供应链效率、用户需求洞察与生态化创新,正在重构豪华车市场的价值标准。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在高端豪华上,给了BBA迎头痛击。
理想、鸿蒙智行,分别录得50万和44.5万的销量纪录。而合并后的极氪科技集团也取得了50万辆的佳绩。
其中,领克全年交付超28万,极氪交付突破22万。
三大车企均在2024年实现了高速增长。
相比之下,BBA的国内销量在2024年仅为204万,已被极氪、理想、鸿蒙智行逼近,而且还在同比下滑中。
放眼2025年,理想、鸿蒙智行都制订了激进的增长计划,极氪科技集团更定下两年内实现年销100万辆的宏伟目标。
这一升一降,正在动摇传统豪华车市场。
以极氪、理想、鸿蒙智行(ZLH)为代表的中国车企,逐渐完成对BBA的合围,并有望改写全球豪华车市场格局。
三大车企,技术路线迥异,理想深耕家庭场景,鸿蒙智行依托华为生态,打造智驾、智能互联护城河。
极氪则代表了豪华科技,以全栈自研的软硬件技术,重塑性能与安全标准。
三大车企的代表车型,领克900、极氪EX1E、理想L9、问界M9,将在2025年上演高端旗舰之战。
这将是一场巅峰对决,最终决定ZLH三强走势。
在这场对决中,极氪科技集团在大型和全尺寸SUV领域,正通过Thor芯片、L3智能驾驶、超级电混技术等,给另外两家带来巨大压力。
尤其是,按照计划,极氪L3级自动驾驶将在4月上海车展亮相,预计年底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
这让外界对极氪的未来充满想象。
经过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正与国内车企携手,开启全球智驾新时代,并引发一场关于豪华车的价值重估。
或许,不远的将来,当BBA的光环逐渐褪去,全球消费者会意识到:
豪华车的未来,由中国定义!
9月4日,芯联集成发布公告,拟以58.97亿元收购子公司芯联越州剩余72.33%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将100%控股芯联越州。
9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通报,东风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方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东风公司纪委和湖北省十堰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