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中,前两天统计局1-6月份的数据出炉了,各大房企也陆续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公告。
整体上来看,基本在意料之中。量化地来看,喜忧参半。
忧的是,1~6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房地产投资、销售、融资各项指标仍在下滑。
截至7月15日,披露中报业绩预期的61家房企中,41家房企出现亏损,其中21家是由盈转亏,只有20家房企预计盈利。这个亏损比例也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
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结转项目减少、降价促销造成毛利率下滑,以及房价下行带来的计提减值。毕竟,截至6月,全部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已经达到68个。价格全面下跌,以前测算的货值都要打折。
喜的是,由于政策利好持续发酵,以及房企年中冲刺的发力,6月份单月的销售金额,达到了年内最高水平。6月份的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涨幅都超过了50%。政策的拉动效果还是有的。
另外,从3月末开始,库存量也已经连续四个月下降。“去库存”也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结果。
而从企业层面来说,为了应对当前的行业下行和自家企业的实际经营困境的惊涛骇浪,上半年为稳定航行,房企们也都做了大量的自救工作。
降负债,依然是最高优先级,下半年偿债压力依旧很大
虽然说,今年针对房企融资的政策相对积极,上半年各地都在加速推动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落地,但是,雨量不均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房企融资依然艰难。
根据克尔瑞统计,今年上半年,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2131亿元,同比下降了37%。上半年到期的房企债券规模高达2799亿,而发行规模只有961亿。第三季度,还将有超1000亿规模的债券到期,房企的还债压力依然非常大。
因此,今年上半年,不少头部房企都依然把还债和债务优化,当做第一要务。
龙湖在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就明确表示,2025年到期的部分债务也将在2024年内安排逐步提前偿付,确保年底短债在安全水平。
事实上,龙湖还债的意愿的确非常强烈。
截至5月末,龙湖年内剩余到期公开债就仅剩45亿元。
6月28日,龙湖集团提前兑付26.5亿元的CMBS债券,并在同一天提前赎回6.2亿美元的债券。
7月17,龙湖集团完成旗下债券“19龙湖04”的回售,回售金额为14.93亿元。并决定回售完成后的债券将被注销,不再进行转售。
公司甚至设立了专户,提前归集资金偿付即将到期的刚性债务。
目前,龙湖今年年内剩余到期的公开债仅剩30亿,至2026年底前,已经没有境外到期的公开债券。
根据中报预告,今年上半年龙湖合同销售额同比降48%,合同销售面积减少约37%。显然,业绩下滑的大背景下,龙湖正在努力追求安全第一。
而上半年处于风口浪尖的万科,早在4月底的股东大会上,就制定了“瘦身健体”一揽子方案,以实现三项目的:
一是“降负债”,未来两年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未来五年付息负债总规模要降一半以上;
因此,今年上半年,万科开启了“卖卖卖”模式。仅上半年的的大宗资产交易就达到93.4亿,包括七宝万科广场50%股权、超总项目、南翔印象城48%的股权等优质资产。
二是完成“融资模式转型”,从统借统还、主体信用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向以项目、资产信用为主的融资模式;
在项目白名单方面,按照“应报尽报”原则积极申请,公司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向属地城市做了“白名单”申报。今年以来,公司合计新增融资、再融资超600亿元,对应偿还超过500亿。其中,上半年万科新增了149.8亿元经营性物业贷,借新还旧、借长还短、借低息还高息,快速调整债务结构的策略很清晰。
三是完成“聚焦主业”,腾出有限资源,做好做强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公寓三大主业。在REIT基金方面,4月万科完成了印力REIT32.6亿元规模的发行工作,以及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和物流仓储REITs的申报工作。
虽然如此,今年上半年,万科还是第一次出现了经营亏损,并且规模相当惊人。上半年报告的净利润亏损高达70-90亿元,成为亏损规模最大的房企。
要知道,去年上半年万科还盈利了98.7亿元,这个落差相当巨大。为了稳定市场信心,公司高管还在7月份自筹了2亿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并自愿锁定两年。
至于亏损的原因,也很清晰,主要是四点:
①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显著下降。因为2022年前拿了不少高价地,如今回报达不到当时的投资预期。
②公司对部分项目计提了减值;
③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
④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也就是资产便宜甩卖,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对于万科来说,当前优先级最高的,就是“降负债”。眼下,也只有优质资产,才能快速出手,换回现金流。先度过眼下的“至暗时刻”,生存下来,才能再图发展。
产品体系全面升级,头部房企越来越急迫
归根到底,还债只是结果,能不能顺利还债,核心关键点还是销售回款。
目前,为了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最好的策略就是走性价比路线。而在现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想要不被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卷”死,就只能疯狂地“卷”产品。
因此,今年上半年,头部房企都在产品研发上面下了大功夫。前不久,明源君在《房地产,终于重回正轨》中,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各家房企近期在产品上面的创新。
例如,绿城编制了《绿城好房子标准》,包含1个总则、6个分册、共计226项条款,其中有190项严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并且在6月底,已经通过专家组评审,成为行业首个“好房子”标准。
4月份,华发也发布了“新一代好房子华发科技+产品体系技术标准”,并且已经陆续在珠海的湾玺壹号、珠海湾、金湾玺等多个项目试点落地。
同时,近期华发股份又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的指导,以及中国标准院、中国建研院的深度参与下,共同编制完成了《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白皮书》,并同步启动了“智能家居技术应用标准”的编制。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约10家房企都推出了自家的好房子战略。市场在产品端的激烈竞争,正在快速推动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刷新。
其实,前些年全行业就有过一轮大范围的标准化建设潮,但是当时的标准化,更多是为了服务快周转,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工期工艺等来提高运营效率。
这种标准化体系,很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才会发现,头部房企目前纷纷开始了一轮新的标准化建设,这次不再是从企业运营角度出发,而是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
通过标准化建设统一设计理念和出品质量,同时兼顾运营效率。这也是房企应对市场转型的重要战略调整。
发力多元赛道,标准、模式不断创新
企业开发赛道跌跌不休,第二曲线就必须要发力了。
从上半年来看,房企在代建、资管方面的步子都迈得很大。
以代建为例,今年上半年,代建赛道TOP20企业的新增签约建面达到8587万平方米,半年就完成了去年全年新增建面的72%。企业拓展项目的意愿非常强烈。
尤其是部分在开发赛道发展受阻的房企,代建业务迅速扩张。例如,新城建管、融者共创和远洋建管上半年代建新增签约面积同比增长了132%、199%和329%。
招商蛇口、绿地集团也分别成立“招商建管”和绿地智慧代建平台,正式进军代建赛道。
随着代建赛道越来越拥挤,头部代建企业也开始建立新的标准和模式,来巩固竞争优势。
一是提升服务标准。
例如,二季度,金地管理发布了《委托方驾驶舱2.0》,通过可视化系统将进度、营销、成本、工程、设计、费用等200多个经营指标清晰呈现,80%的数据实时更新。
让委托方能随时随掌控项目进程和各项数据,并且对项目财务资金状况、开发进度计划、营销目标达成、成本执行偏差等风险做智能监控和主动预警。
从而解决代建业务协同困难、沟通成本高企、委托方信任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服务升级,来提高项目拓展的竞争力。
二是模式创新,启动合伙人制度。
今年上半年,旭辉建管、金科金建管、新城建管等多家公司都提出了外部合伙人计划。
例如,旭辉建管的“千帆计划”,就是要发展有深耕经验、有项目资源、有人脉关系的外部合伙人加入。并且,2个月时间就带来了8个新签约项目。
金科金建管,甚至对合伙人不限行业、不限背景,一切能提供代建信息资源、推动代建项目签约,引入代建资金的个人和团队,都可以成为合伙人。
代建赛道目前这种对项目拓展的渴望,甚至让我们看到了前几年房企抢地的气势。
除了代建赛道,资产运营也已经成了部分房企的定海神针。
龙湖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经营性收入达到139.4亿,同比增长7.6%,创下了历史新高。
其实,去年龙湖的经营性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占比,就已经超过60%,成为了龙湖名副其实的业绩支柱,已经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今年龙湖又对经营性业务进行了整合。4月份,成立了全新的资产管理品牌“逍遥洲资管”,将长租公寓、产业办公更新、康养等业务全部归拢,定位为“全周期、全业态资产管理运营商”,全面发力存量赛道。
小结
不管是企业经营的安全垫准备、增量赛道的护城河建设,还是新赛道的全面启航,头部房企早就已经抛弃幻想,转而进行全方位的积极自救了。
毕竟,行业走向大势已定,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这几年,地产行业整体萎缩,代建却走出了独立行情,规模持续大幅增长,玩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纾困类代建是增长最快的业务类别之一。
2月20日公开信息显示,格力地产(600185)因年报连续5年错报,多计利润超6亿,时任董事长被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