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地产 > 正文

地产大洗牌,太残酷

明源君经常强调,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是高度分化的格局。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城市,还体现在区域、板块、产品、资源以及房企自身。

比如最近几年,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剧烈洗牌,许多曾经叱咤榜单的黑马房企,如今已难觅踪迹,而一批新兴的房企正在崭露头角,排名持续靠前。

接下来,明源君就结合房企近几年的销售和拿地榜单,看看它们的排名变化,以及预判下未来的房企格局大致会是怎样的局面?

房企前三格局再次改写央企全面霸榜

对比过去几年,2024年房企格局的变化,挺值得玩味。

第一,房企前三格局再次改写,民企失去竞争资格,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全面霸榜。

早几年,房企前三宝座多被民营房企占据。比如,2020年房企前三分别是碧桂园、恒大和万科,2021年是碧桂园、万科和融创,2022年是碧桂园、保利发展和万科。戳我,了解让项目达期达产达效的管理神器

但最近两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剧烈调整,房企大而不倒的神话破灭,曾经的龙头民营房企一个个走下神坛,央企开始全面霸榜。

全口径销售金额排行榜

全口径销售金额排行榜

比如2023年,房企前三分别是保利发展、万科和中海地产,央企占了两个名额。2024年,房企前三分别是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清一色央企背景。

之前明源君讲过,保利、中海和华润,这三家房企的共同特点是品牌影响力大、资金实力雄厚、资源整合能力强,且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广泛,所以业绩表现也最突出。

比如2024年,中海地产一次性斩获北京上海深圳三城销冠,全国共有11个项目销售规模超过百亿,中海自己就占了4个。保利则摘得广州、南京、苏州、佛山四城销冠,其中广州销售业绩最高的20个项目,保利自己就占了5个。

第二、越秀、滨江、华发首次进入房企前十,滨江成为TOP10中唯一的民营房企。

2024年,有三家房企首次进入房企前十,分别是越秀地产、滨江集团、华发股份。

其中,越秀地产2022年行业排名第16,到了2024年已经排名第8,两年上升了8个名次;

华发股份2022年排名第18,2024年排名第10,两年同样上升了8个名次;

滨江集团2022年排名第13,2024年排名第9,两年上升了4个名次。

全口径销售金额排行榜

全口径销售金额排行榜

这里重点讲下滨江集团。作为TOP10中唯一的民营房企,滨江的业绩之所以如此突出,核心优势有两点:

一是在高能级城市做到极致深耕。滨江的项目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浙江,其中杭州占比六成左右。2024年,滨江还以769.6亿元全口径销售额摘得杭州销冠,遥遥领先其他房企。

二是产品过硬,客户认同度高。凭借多年的区域深耕,滨江对本土购房者的需求有深入了解,所以其打造的产品客户认同度高,销量可观。同时,为了契合不同时期客群的审美与品位变化,滨江每年会推出2-6个新品,并对现有项目持续优化。此外,每个项目交付前,滨江董事长还会亲临现场把控细节,以此督促项目提升品质。

第三,“黑马”房企频繁出现,既有中建壹品这样的央企,也有伟星、邦泰这样的民企。

2024年,地产行业依然涌现了不少黑马房企,其名次上升速度之快,令同行赞叹不已。

这里面主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以中建壹品、中建智地、中建东孚为代表的中建系。

比如隶属于中建三局的中建壹品,2023年排名仅43,2024年直接冲到了第19,一年上升了24个名次;

隶属于中建一局的中建智地,2022年排名第107,2024年第43,两年上升了64个名次。

之前明源君讲过,建筑企业做地产开发业务,主要有两个优势:

一是资金优势。类似像中建这样的央企建筑业巨头,资金实力自然毋庸置疑,很多银行甚至求着他们贷款,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是很多房企难以匹敌的。

二是业务协同优势。房地产与建筑业本身就是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建筑商做房地产,一方面能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增厚企业业绩。另一方面能有效控制开发成本,提高项目效率。

另一类是以伟星房产、邦泰集团为代表的民企房企系。

虽然整体上民营房企掉队严重,但仍不乏有个别民营房企逆势突围,愈战愈勇。

比如,伟星房产2022年排名第55,2024年已经跃升到第33,两年上升了22个名次;四川邦泰2022年排名第109,2024年跃升到了第56,两年上升了53个名次。

伟星和邦泰都是区域深耕型房企的代表。比如伟星30多年来深耕过的城市只有8个,其中,在芜湖的市占率一度高达53%,在马鞍山的市占率高达70%,合肥的市占率高达13.4%。

当然,一方的崛起,也意味着另一方的没落。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剧烈调整,不少曾经备受瞩目、风光无限的明星房企陆续暴雷,其名次也出现了极为明显的下滑,有的甚至完全没了声响。

首先是头部房企方面。

比如某房企之前连续多年稳坐行业头把交椅,2023年名次却跌至第6,2024年更是退出前十位列第16;

另一家房企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五,到了2022年却退出前十位列第11,2024年更是跌至第18。

其次是大型房企方面。

福建某房企2020年排名第21,2024年跌至第115名,4年下滑94个名次;

广州某房企2020年排名第23,2024年跌至第119名,4年下滑96个名次;

深圳某房企2020年排名第25,2024年跌至第120名,4年下滑95个名次;

浙江某房企2020年排名第30,2024年跌至第152名,4年下滑122个名次。

上述房企的没落,有几个共同原因:

一方面,许多房企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期,受利益驱动过度追求规模扩张。然而随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需求被抑制,许多城市住宅供应远超实际需求,导致房企销售难度大增,库存积压严重。

另一方面,部分房企在市场繁荣时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大量举债用于拿地和项目建设,以高杠杆实现快速扩张。然而,市场下行期,销售回款不畅引发的连锁反应,如项目停滞、债务违约等,也严重影响上述房企的生存与发展。

土地市场新玩家涌现,房企座次之战再度升级

之前讲过,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到残酷的二八定律阶段,未来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比如,204年销售总额超千亿的房企仅剩下11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家,回到2016年水平;百亿房企数量仅剩下8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9家。

那么,未来百强房企又是怎样的格局呢?或许从现在房企的拿地情况,可以略窥一二。掌控投资目标,掌握建设进度,点击了解

第一,“保中华”前三格局或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最近几年,绝大部分民营房企都在缩减支出,拿地力度大不如前。如今土地市场上的“大买家”,主要还是以资金实力雄厚的国央企为主。

比如2022-2024年这三年,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就凭借其资金优势、稳健的投资策略和核心城市布局,连续三年占据新增土地货值前三的位置,为未来销售规模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也意味着,“保中华”前三格局,短时间不会改变。

第二,招商、滨江、越秀、建发和绿城,预计仍会持续霸榜前十。

以招商蛇口、滨江、越秀、建发、绿城为代表的五家房企,虽然投资力度不及以上三家,但也是近两年土地市场的常客,更是房企前十阵营的有力守护者。

比如,招商蛇口2022-2024年新增土地货值分别排名第6、第7、第7;

滨江集团近三年新增土地货值分别排名第5、第9、第8;

地产大洗牌,太残酷

越秀地产近三年新增土地货值分别排名第7、第10、第5;

建发房产近三年年新增土地货值分别排名第10、第4、第6;

绿城中国近三年年新增土地货值分别排名第8、第6、第4;。

可以看出,五家房企连续三年新增土地货值排名均在前十以内,销售数据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相比之下,其他头部等房企,近两年拿地力度不断减弱,2024年更是跌至20名开外,其销售额排名恐怕也会进一步下滑。点击了解,让项目建设提速,投资目标达成的建设平台

第三,土地市场接连涌现新面孔,未来几年有望弯道超车。

虽然拿地排行榜依旧是“老面孔”的国央企居多,且多为头部房企,但也不乏新面孔加入其中。

明源君根据榜单,梳理了三类最近三年拿地较多且有希望弯道超车的房企:

第一类是以中建壹品,中建东孚、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保利置业为代表的央企,他们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始终在土地市场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

比如中建壹品2023年新增土地货值194.4亿元,2024年515.3亿元;

中建智地2022年新增土地货值161.7亿元,2023年新增157.1亿元,2024年新增396.8亿元。

地产大洗牌,太残酷

保利置业2022新增土地货值352.2亿元,2023年新增314.2亿元,2024年新增104.3亿元;

中建东孚2023年新增土地货值268.4亿元,2022年403.3亿元;

中建玖合2023年新增土地货值264.2亿元。2024年125亿元。

第二类是以象屿地产、国贸地产、苏州高新地产为代表的地方国企。

土地市场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地方国资纷纷出手,在大部分房企收缩投资之际,攻城略地。

比如厦门国企国贸地产2022年新增土地货值429.7亿元,2023年新增319.3亿元,2024年新增342.9亿元。象屿地产2022年新增土地货值297.4亿元,2023年新增314.2亿元,2024年新增262.1亿元。

地产大洗牌,太残酷

苏州国企高新地产2022年新增土地货值218.5亿元,2023年新增100.6亿元,2024年新增97.3亿元,同样收获颇丰。

第三类是以四川邦泰、伟星房产、宁波江山万里为代表的民营房企。

比如伟星地产2022年新增土地货值410.8亿元,2023年新增347.5亿元,2024年新增102.1亿元。

地产大洗牌,太残酷

四川邦泰2023年新增土地货值153.9亿元,2024年新增131.2亿元。

这两家房企拿地,除了刚才讲过的都秉持区域深耕策略,还有一个共同点是两家原本都在三四线城市有一定布局,近年来都开始向强二线城市进军。

比如邦泰开启全国化战略后,开始从三、四线城市往二线城市过渡,进入成都、南宁、西安等城市。伟星也在杭州、南京、武汉、合肥、宁波等新一线城市集中发力。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这份地产榜单,令人大跌眼镜

这份地产榜单,令人大跌眼镜

前不久,明源君系统化的解读了2024年房企的销售数据,通过数据,行业竞争格局已显露无遗。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25-02-11 10:28:14
苦熬4年,格力地产“痴心”免税

苦熬4年,格力地产“痴心”免税

尽管房地产市场缓慢复苏,也没能打消格力地产退出地产行业的决心,在珠海国资的助力下,这一转型日前终于有了结果。

斑马消费 2024-11-26 09:18:43
弘阳地产面临一场持久战

弘阳地产面临一场持久战

卖停车位、卖股权,弘阳地产正在着手解决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危机,至于能化解到什么程度,现在尚难以预计。

斑马消费 2025-02-19 17:00:05
地产调整期,贝壳为何下场拿地?

地产调整期,贝壳为何下场拿地?

从“买到房”到“住得好”。

华商韬略 2024-09-23 10:19:44
2024年预亏约53亿元,中交地产股票跌停

2024年预亏约53亿元,中交地产股票跌停

1月22日,中交地产股票盘中震荡下跌,截至午间收盘,中交地产收跌9.97%。

北京商报 2025-01-22 13:57:46
“顶格”处罚!普华永道被罚4.41亿,涉恒大地产审计

“顶格”处罚!普华永道被罚4.41亿,涉恒大地产审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没收普华永道案涉期间全部业务收入2774万元,并处以顶格罚款2.97亿元,合计罚没3.25亿元。

北京商报 2024-09-13 17:28:04
卧龙地产再转型?收购多家公司股权,奔赴新能源赛道

卧龙地产再转型?收购多家公司股权,奔赴新能源赛道

近日,卧龙地产一则涉及4家公司的股权收购公告一经发布便在业内激起水花涟涟。

览富财经网 2025-01-08 13:34:44
泰国商业再迎最大私营地产开发项目,曼谷未来的新地标?

泰国商业再迎最大私营地产开发项目,曼谷未来的新地标?

10月25日,泰国全新地标级社区商业综合体“壹曼谷”正式向公众开放。

中华网财经 2024-10-29 11:15:50
多家房企宣布营收利润双降,后房地产时代如何求生?

多家房企宣布营收利润双降,后房地产时代如何求生?

后房地产时代房地产企业到底该如何求生?我们又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江瀚视野观察 2024-08-28 13:55:59
地产央企的上半年:保利营收领跑,中海重夺“利润王”

地产央企的上半年:保利营收领跑,中海重夺“利润王”

房企中报发布已告一段落,市场压力也在各大房企的财务报表中体现。

北京商报 2024-09-04 14:43:17
“地产链”马可波罗过会,资本玩家黄建平或手握两家上市公司

“地产链”马可波罗过会,资本玩家黄建平或手握两家上市公司

马可波罗成为2025年首家过会的IPO。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01-21 10:04:35
名酒下沉VS地产酒外扩,是零和博弈还是格局重构?

名酒下沉VS地产酒外扩,是零和博弈还是格局重构?

近年来,白酒行业持续进行深度调整,存量竞争甚至缩量竞争态势越发明显,品牌加速集中与分化。

酒说 2025-02-21 11:05:11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声!事关楼市、股市等,专家解读…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声!事关楼市、股市等,专家解读…

郑栅洁介绍,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北京商报 2024-10-09 10:23:45
金科股份,重生延期

金科股份,重生延期

日前,*ST金科披露,已通过司法程序,将重整投资方案提交期限延长3个月,以便于完成巨大工作量。同时,管理人同意将意向投资人重整投资方案提交的期限延至11月8日。

斑马消费 2024-10-18 09:16:15
最高增值达315%,黑石“接盘”东百集团旗下四家物流公司

最高增值达315%,黑石“接盘”东百集团旗下四家物流公司

外资PE们排队奔赴中国购买物流地产。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8-13 10:22:58
绿城中国中报:行业调整中的“长跑”选手

绿城中国中报:行业调整中的“长跑”选手

地产下行周期,行业发展逻辑重构,地产商们该如何破局?绿城中国给出了一条以前瞻性的经营战略和明确的底线思维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8-30 11:00:55
万科的希望:市场复苏有利条件已至

万科的希望:市场复苏有利条件已至

“供需关系的改善,为市场走出低谷、重拾向上动力创造了条件。”

北京商报 2024-09-04 14:33:46
万科当下局面与它的意义

万科当下局面与它的意义

在2024年四季度,万科距离发生公开债违约曾仅有一步之遥,准确地说,是几个小时。

雪贝财经 2025-01-17 09:07:31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