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雅诗兰黛,胆子也太大了

雅诗兰黛,胆子也太大了

近年来,涨价的牌子很多,但像雅诗兰黛这般四年涨价八次的实属少见。今年还没过半,雅诗兰黛就两度提价,它似乎并不害怕消费者会流失。然而,尴尬的是,在中国它面临的处境并不乐观,亚太地区营收在持续下滑。一位消费者戏谑地称,“涨价也扛不住掉价,雅诗兰黛送的比买的多”。

又涨价,胆子太大了

今年还没过半,雅诗兰黛又双叒叕涨价了。

“2个月前就下发了涨价通知函,让大家做好准备,提前囤货。”周凯从事美妆生意30多年,如今是雅诗兰黛在中国的分销商之一。听闻涨价后,周凯赶忙备了几千万元的货。“据说某电商平台也下了将近2000万元的订单,雅诗兰黛负责接单的工作人员,最近可是忙坏了”。

“涨价”效应再往下游传导,周凯告诉「市界」,找他订货的客户,最近也都发疯了一样,“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虽说作为“中间商”,大家能通过一定折扣赚差价,但涨价之后再拿货,利润终归是要少一些的。

在整个销售链路里,消费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消费者买单,整个链条才能形成闭环。但在此番“涨价”叙事里,消费者却是最后一个得知消息的。

“从7月1日开始,雅诗兰黛旗下各品牌的线下专柜、线上官方渠道,会直接更新上涨之后的价格。有些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可能都注意不到。”周凯告诉「市界」。

「市界」拿到的调价通知函显示,7月1日的这轮涨价,涉及雅诗兰黛、海蓝之谜、MAC、祖玛珑、ORIGINS、芭比波朗等多个品牌,涨幅基本在10%以内。比如150ML装海蓝之谜修护精粹水,从1460元涨至1520元,涨幅4.11%;雅诗兰黛持妆粉底液,从450元涨至470元,涨幅4.44%。

对于涨价的原因,雅诗兰黛回复「市界」称,这是公司“全球调价计划的一部分”,“产品定价调整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生产运营成本和运输仓储费用等”。

但考虑到这已经是雅诗兰黛今年内的第二次涨价,不少消费者还是直呼“钱包受不了了”。一位消费者感慨,雅诗兰黛胆子也太大了,一年涨两次价,这不是把消费者推向门外吗?

确实,今年2月19日,雅诗兰黛曾涨过一次价,比如15ML装雅诗兰黛小棕瓶眼霜,从550元涨至565元,涨幅2.73%,又如黑钻松露面霜从2980元涨至3060元,涨幅2.68%。但因为被包裹进“国际美妆巨头普涨”的行业叙事里,并没有引发过多吐槽。没承想半年不到,第二次涨价如约而至。

拉长时间轴来看,据「市界」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7月以来,4年时间里,雅诗兰黛已经前后涨过8次价,平均一年两次。2022年开始,逢7月1日涨价仿佛成了某种定式。

很显然,频繁涨价的雅诗兰黛并不怕消费者流失。对此,美妆从业者肖林告诉「市界」:“从某种角度来看,消费者对于高依赖性美妆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并没那么高,另外假如动销不好,大不了还可以再降回去。”

在肖林看来,雅诗兰黛频繁涨价的底气在于品牌本身,“所谓的品牌铁三角:历史、事件、产品,雅诗兰黛都具备。其提出的‘肌肤日夜节律’的护肤概念,既创造了需求,又打出了差异化,珀莱雅的‘早c晚a’也是如此”。

周凯则告诉「市界」,从他的实际经营经验来看,雅诗兰黛涨价对终端消费影响不大,“用惯产品的人,即便涨价也会买,品牌会送很多赠品,消费者也可能冲动消费”。

雅诗兰黛,胆子也太大了

涨价效果立竿见影

近年来,涨价的品牌并不少见,从奢侈品、食品饮料到日用品,无一不在涨价,至于原因,有成本上涨、汇率波动、维系调性等各种因素,品牌方涨价的理由兼具共性和个性。

在周凯看来,雅诗兰黛涨价,最主要还是要弥补利润不足。

肖林则进一步向「市界」解释其中逻辑:“一来,终端售价提升,渠道方获利更多,更有动力铺货;二来,终端售价提升,预期利润空间更大,品牌方往往会投入更多营销推广费用,采买更多流量,从而拉高销售”。

而涨价节点之所以出现在2020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时疫情“黑天鹅”来袭,雅诗兰黛们受业绩压力所迫,不得已加大线上渠道比例,甚至在电商、免税渠道频繁打折促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表现。

「市界」梳理雅诗兰黛过往财报数据看到,2020年伊始(1月至3月),雅诗兰黛营收开始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从上年同期的盈利5.55亿美元变成亏损0.06亿美元。接下来的二季度,情况仍不见好转,亏损进一步扩大至4.62亿美元。直到同年7月1日,雅诗兰黛祭出“涨价”杀器。

涨价效果自是立竿见影。当年7月至9月,虽说雅诗兰黛拿的还是“营收净利双降”的老剧本,但好歹挣着钱了,同期归母净利润为5.23亿美元,营收也环比增长了46.5%。

在此之后,雅诗兰黛仿佛陷入了某种循环:业绩下滑,然后涨价续命。

2022年,是雅诗兰黛“一年两涨”的定调之年。当年二季度至四季度,雅诗兰黛业绩持续低迷,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0%、11%和17%,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更大,分别为95%、29%和64%。其中,三季度利润表现相对最好,和公司“7月1日涨过一次价”不无关系。

往后的2023年、2024年也是如此。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1至3月,雅诗兰黛营收同比增长5%至39.4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11.54%至3.3亿美元。放在时间轴上看,同年2月,公司刚宣布过一轮涨价。

「市界」从获得的一份2024年2月调价通知函看到,彼时那波涨价,涉及的产品名录写满了整整35页PDF页面。

当然,除了涨价保业绩,给资本市场以交代之外,在不少业内人看来,雅诗兰黛频频涨价,也是为了保住高端调性。

雅诗兰黛进入中国市场是“高调且风光”的。有从业者曾向「市界」回忆,1993年,雅诗兰黛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开在了上海淮海路的巴黎春天,“当时商场一层楼只有他们一家,据说是公司花费将近1000万港币拿下的,店里站着6位到8位销售,一般人不敢进去,东西太贵”。

这和品牌成立之初的打法一脉相承。当年,集团创始人雅诗兰黛夫人就是靠自我包装、提高定价、进入高端商场等组合拳,成功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把“雅诗兰黛”打造成如今坐拥海蓝之谜、MAC、祖马龙等一众高端品牌的“航空母舰”。

但受价格战所累,雅诗兰黛已经不如过去那般高高在上了。有业内人就坦言,尽管雅诗兰黛们一直在调高官方售价,但消费者总能买到7折、甚至5折的产品,品牌调性受到不小影响,“因此涨价也是一种保住‘高端’地位的方式”。

除了涨价,只有收购

虽然频繁提价,但具体到中国市场,目前雅诗兰黛的处境并不乐观。

尽管雅诗兰黛高层每逢财报披露都会“点名”中国市场,以表重视,但单从数据上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对雅诗兰黛的贡献值是有所降低的。

「市界」梳理雅诗兰黛过往财报数据看到,2020年末(10月至12月),亚太市场占雅诗兰黛集团总营收的比例为36.58%;到了2024年初(1至3月),该比例为29.85%。

换个角度看营收同比变动情况,也是大体类似的故事: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雅诗兰黛亚太市场营收同比增速常年为负。最近的三个季度(2023年7月至9月、10月至12月,以及2024年1月至3月),其亚太市场营收分别同比下降6%、8%和1%,剥离掉并购交易、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的净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3%、7%,同比上涨3%。

雅诗兰黛,胆子也太大了

在中国市场,雅诗兰黛的一部分市场,被国货美妆品牌抢了过去。2023年7月,珀莱雅CEO方玉友曾公开表示,珀莱雅60%到70%的消费者都来自一二线城市,不少兰蔻、雅诗兰黛的用户开始转用珀莱雅。

但在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夏天看来,与其说本土品牌抢了市场,雅诗兰黛如今在中国的困境,更多是消费者对其高端光环去魅的结果。

“哪怕在三五年前,雅诗兰黛在中国都还拥有非常高的人气,主流消费人群普遍认同雅诗兰黛的高端定位;但到了今天,一瓶原价1000多元的雅诗兰黛产品,618、双11期间能500块,甚至300块买到,消费者对品牌的高端光环去魅得非常严重。”夏天告诉「市界」。

想当年,雅诗兰黛夫人给自家新品定了个“比当时市面上任何一款面霜都贵”的价格:115美元。产品的广告语写着:115美元意味着什么?这个反问句能代入任何消费者想要的答案,比如更好的体验、炫耀的资本、品牌认同等等。

但电商价格战如火如荼的这些年,消费者面对高价的雅诗兰黛,只会问一句:什么时候降价?最低价能到多少?甚至于不少看到“雅诗兰黛7月1日将再次涨价”消息的消费者,还不无戏谑地调侃一句,“涨价也扛不住掉价,送的比买的多”。

“雅诗兰黛过去几年在全球,特别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价格体系的崩坏,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进而增长受阻。”夏天向「市界」感慨。

而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不少业内人则认为,雅诗兰黛受困于价格战,继而影响价格体系,不得不涨价续命,又跟其理念不够前卫、品牌不够年轻化有关。

“对于雅诗兰黛、欧莱雅这些大体量的美妆公司而言,未来发展更多取决于对技术和大趋势的押注,而非对传统和品牌的固守。”有美妆投资人曾告诉「市界」,欧莱雅集团的董事会会激烈争论未来美妆是更多属于医疗、生命科学产业,还是更多属于时尚产业,但类似的争论很难在雅诗兰黛发生。

而今,随着高端美妆赛道愈发拥挤,雅诗兰黛剩下的利器,除了涨价,或许只剩收购了。

不久前,雅诗兰黛刚完成对The Ordinary母公司DECIEM的收购,前后共耗资约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16亿元)。再往前追溯,2023年9月,网络红人周扬青创立的美妆品牌codemint纨素之肤,宣布获得雅诗兰黛集团早期投资和孵化部门的投资。再之前,2022年11月,雅诗兰黛斥资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7亿元)收购美国奢侈时尚品牌TomFord。

“截至2023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美妆市场,新锐品牌集体崛起、能涌现一批‘挑战歌利亚的大卫’的时代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现如今,整个美妆行业在重回‘规模为王’的时代。”夏天告诉「市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雅诗兰黛凭借体量、历史积淀优势,或许还有涨价的底气和空间。至于消费者会买单到什么时候,只能留待时间和市场检验了。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除了涨价,雅诗兰黛还能做什么

除了涨价,雅诗兰黛还能做什么

6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雅诗兰黛多个品牌专柜了解到,雅诗兰黛旗下部分品牌将于7月1日实施新一轮涨价。

快消八谈 2024-06-06 09:27:19
金价大跳水!“变现”还是“上车”?

金价大跳水!“变现”还是“上车”?

日前,国际金价罕见跳水。接下来,黄金还能买吗?

中国网财经 2024-06-11 11:41:07
星巴克,被瑞幸和库迪逼成啥样了?

星巴克,被瑞幸和库迪逼成啥样了?

“9块9一杯、17块钱两杯,星巴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便宜了?”

斑马消费 2024-06-11 09:28:03
端午档新片票房破4亿!喜剧片领跑,前三名出炉…

端午档新片票房破4亿!喜剧片领跑,前三名出炉…

今年的端午档票房榜席位竞逐,吸引到了喜剧片、青春片、动作片、科幻片等多种题材,题材类型丰富成为档期一大特点。

北京商报 2024-06-11 09:22:15
首款A2奶粉临床实证,君乐宝至臻助宝宝骨骼成长

首款A2奶粉临床实证,君乐宝至臻助宝宝骨骼成长

君乐宝至臻中国首款A2奶粉临床实证发布暨助力中国宝宝骨骼成长公益计划启动活动在京举行。

中华网财经 2024-06-08 12:34:22
盒马推出网红HPP新品,果汁市场更“卷”

盒马推出网红HPP新品,果汁市场更“卷”

盒马与HPP果蔬汁头部品牌维果清联手推出新品。

中华网财经 2024-06-07 18:05:53
卫龙口碑“退化史”:从五毛零食到辣条刺客,创始人身家缩水百亿!

卫龙口碑“退化史”:从五毛零食到辣条刺客,创始人身家缩水百亿!

6月6日,“辣条一哥”卫龙的股东大会如期召开。

食业家 2024-06-07 17:20:54
澜沧古茶首次股东大会:业绩双增,每股分红0.37元

澜沧古茶首次股东大会:业绩双增,每股分红0.37元

6月6日,普洱澜沧召开2023年度股东大会,这是其在港交所上市后的首次年度股东大会。

中华网财经 2024-06-07 16:49:59
lululemon,要靠中国中产拯救了?

lululemon,要靠中国中产拯救了?

中国,成为增速最快地区。

盒饭财经 2024-06-07 16:28:27
半个零售圈拜师胖东来,但只想“马儿跑”不给“马吃草”?

半个零售圈拜师胖东来,但只想“马儿跑”不给“马吃草”?

胖东来,被誉为“中国零售业神一样的存在”,“百货业的海底捞”,“超市界的天花板”。

食品板 2024-06-07 15:20:54
业绩增速放缓,千禾味业走过高光时期?

业绩增速放缓,千禾味业走过高光时期?

在6月5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及千禾味业今年一季度业绩未达预期的原因以及全年是否可能达到预期等问题。

快消八谈 2024-06-07 13:49:31
一个家族企业和一笔诡异的垃圾债

一个家族企业和一笔诡异的垃圾债

张茵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现在依然是其中之一。

雪贝财经 2024-06-07 11:21:14
九鼎系“杠上”王文银,正威新材鹿死谁手?

九鼎系“杠上”王文银,正威新材鹿死谁手?

失去正威新材控制权的第四年,九鼎系迎来了夺权机会。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6-07 11:09:22
对话小许到家许耀宁:客单价下滑明显,要多花一倍精力维持业绩稳定

对话小许到家许耀宁:客单价下滑明显,要多花一倍精力维持业绩稳定

“今年小许到家的销售预计和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4-06-07 11:04:24
“刺客”跌倒,雪糕重回平价时代

“刺客”跌倒,雪糕重回平价时代

雪糕赛道,正显现出平价化的发展趋势。

蓝鲸财经 2024-06-07 10:53:03
企业ESG|节约6个西湖?艺康集团年度发展和影响力报告:创新驱动下的绿色增长路径

企业ESG|节约6个西湖?艺康集团年度发展和影响力报告:创新驱动下的绿色增长路径

日前,专注于全球水、卫生、感染预防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的国际企业艺康,发布了2023年发展和影响力报告。

中华网财经 2024-06-07 09:59:11
跨界合作之音乐融入运动,耐克携手网易云再度“撒开脚丫”

跨界合作之音乐融入运动,耐克携手网易云再度“撒开脚丫”

近日,耐克宣布运动赋能女孩公益项目“撒开脚丫”2024年再度创新,携手网易云音乐推出“撒开脚丫”主题歌单。

中华网财经 2024-06-07 09:47:26
暑期海外游学市场变了!东南亚价格下降近四成,巴黎大巴车价格约涨3倍

暑期海外游学市场变了!东南亚价格下降近四成,巴黎大巴车价格约涨3倍

“海外游学的需求逐年上涨,6人游今年整体游学团组的数量比去年增长30%。”海外游学的目的地中,英美尤为火热。

北京商报 2024-06-07 09:27:46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