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多家知名品牌涨价!

国际美妆集团的涨价潮再一次袭来。6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欧莱雅、雅诗兰黛旗下多品牌以及希思黎等专柜员工处了解到,上述品牌部分产品将在7月1日起进行涨价,涨价幅度预计在5%—20%不等。当高增长不再,涨价成为国际美妆巨头保利润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频繁涨价下,国际美妆品牌的客户正在逐渐流失,而国产美妆品牌则在发力争抢高端美妆市场,美妆市场或许正面临一轮新变革。

多家知名品牌涨价!

7月,这些品牌涨价!

“兰蔻几乎所有产品会在7月1日涨价,具体产品涨价范围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欧莱雅旗下品牌兰蔻合生汇商场专柜销售人员说道。

同样,据法国护肤品牌希思黎汉光百货专柜销售人员介绍,“希思黎大部分产品也将于7月1日起进行涨价,涨价幅度大概在5%—20%左右”。另外,雅诗兰黛旗下品牌海蓝之谜北京SKP专柜销售人员表示:“内部消息是7月1日会涨价,具体哪些单品涨价还没有收到通知。按照以往涨价的规律,修护系列可能涨100元左右,鎏金系列涨幅可能在200—300元左右。”

根据走访情况,北京商报记者粗略统计,截至6月16日,包括欧莱雅旗下的兰蔻、阿玛尼、植村秀以及雅诗兰黛旗下海蓝之谜、MAC等多个品牌均在7月1日进行涨价。这次调价中,欧莱雅旗下多品牌预计涨价幅度在5%—10%左右;雅诗兰黛旗下多品牌预计平均上涨10%左右。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自进入2024年以来,各国际大牌至少进行过一轮涨价。资生堂在此前发布调价通知称:“4月16日开始,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修订。”雅诗兰黛于2月期间对旗下海蓝之谜、MAC在内的1500多款产品进行10%—30%不等的调价;欧莱雅在1月期间对旗下部分品牌进行提价;宝洁旗下的SK-II也于3月开始对多款产品进行提价。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为缓解化妆品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一些品牌往往会选择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保持公司的利润率。另外,产品零售价的调整与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有着重要关系,不排除一些高端美妆品牌会根据其奢侈或高端形象以及目标市场的预期来定价。

在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看来,产品定价策略会随着大环境变化而改变,当原料价格、竞争环境发生改变,产品涨价就会成为品牌抵消压力的方法之一。

就涨价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欧莱雅、雅诗兰黛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告别高增长

频繁涨价背后是各大品牌打响的利润保卫战。

单从业绩数据来看,雅诗兰黛、欧莱雅等曾经依赖中国市场实现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远去。

2023财年,雅诗兰黛获得净销售额159.1亿美元,较上一年的177.4亿美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为10.1亿美元,与上一年的23.9亿美元相比出现大幅下滑。2022财年,雅诗兰黛净销售额为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为23.9亿美元,同比下降16.72%。

雅诗兰黛2024财年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12月31日的3个月,雅诗兰黛净销售额为4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6.2亿美元下降了7%;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3.94亿美元降至3.13亿美元,下降了18.39%。雅诗兰黛在财报中明确提到,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亚洲旅游零售市场的不景气以及中国内地高端化妆品市场的疲软。

从2020年雅诗兰黛业绩出现下滑开始,此后几年雅诗兰黛就不断上演“业绩下滑—涨价—下滑—涨价”的循环戏码。

再看欧莱雅,在2023年财报中,欧莱雅提到“在除北亚市场以外的所有地区均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这一年,欧莱雅北亚市场受到由代购政策变动引起的旅游零售业务调整的影响,销售额同比下滑0.9%至196.63亿欧元。而在2021年半年度、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中,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增速能达到27.3%、10.5%。

贝恩公司全球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表示,中国市场涉足化妆品领域的企业众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欧莱雅要面临来自本土品牌和其他外资品牌的竞争压力。

涨价成为各大国际美妆品牌保利润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些品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频繁涨价的同时,用户也在慢慢远离。

据业内人士透露:“5月各外资品牌业绩都扑街了,6月下发各种资费调整实现降本增效。这些调整里面包括专柜员工工资以及7月上调品牌产品价格。不过,过于频繁涨价有可能最终出现消费者不买账,品牌没等来利润增长先把自己卷死在涨价中。”在小红书平台,有多个自称国际美妆品牌柜姐的博主表示:“涨吧,本来就卖不动,现在涨价更卖不动了,再涨就辞职不干了。”

科颜氏忠实用户李木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是从2018年一路看着金盏花水一次20元一次20元涨价的。“听说这次涨得还不低,已经在考虑换其他品牌了”。李木子说道。消费者美娜则在朋友圈吐槽道:“兰蔻去年就已经涨过一次,再涨就要换娇韵诗了。”

在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品牌提前放出涨价消息,在正式涨价前的这一段时间可以实现一波促销作用,但长期过度频繁涨价容易造成客户流失。根据Sandalwood电商监测数据,今年1—4月,雅诗兰黛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线上销售额同比呈现低个位数下跌,欧莱雅集团表现稍好,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7%,但也不及化妆品大盘线上销售额同比9.6%的增幅。

高端市场争夺战

另一层面,国际美妆的一部分竞争压力也来自国产美妆品牌向高端市场的转型布局。

近年来,随着国产品牌不断发展,中国美妆市场格局逐渐发生改变。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强势崛起的国产美妆品牌对外资美妆集团构成较大竞争压力。如此之下,包括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LVMH集团等在内的美妆集团旗下平价品牌几乎都上演了一场陆续关店退场的戏码。这些美妆集团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高端市场,希望通过差异化竞争维持甚至争抢更多市场份额。

在高端美妆领域,外资品牌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外资品牌也依然将重点放在中国高端市场上。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懿德表示,“虽然中国高端美妆市场面临挑战,但中国消费者对于消费体验愈发重视,对高品质美妆产品依旧保持着强劲需求。因此,我们对于集团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欧莱雅方面也透露:“未来,欧莱雅中国将继续从品类、产品、渠道等全维度发力,包括挖掘香水等新兴品类潜力、针对不同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且优质的产品、通过O+O(线上+线下)渠道创新加强消费者联动等。”同时,欧莱雅集团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也不断对外表示欧莱雅将继续投资中国。

不过,当下高端美妆市场的玩家早已不是只有外资品牌的时代了。近年来,国货美妆品牌除在中低端美妆市场的厮杀之外,部分品牌加码布局高端,高端赛道变得愈发拥挤。譬如珀莱雅同名主品牌定位是中高端护肤。2023年9月,珀莱雅上线了能量系列,单价均达到400元+。其中,能量面霜目前天猫原价为509元/45g,突破以往价格带。珀莱雅方面曾公开表示,“能量”系列产品品质对标的正是10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目标受众主要来自平时购买600—1000元国际大品牌产品的消费者“降级消费”。贝泰妮推出专注抗衰的新品牌璦科缦,该品牌部分单品售价上探到千元;另外像谷雨、东边野兽等品牌也推出了单价在800元上下的高端单品。

《2023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国货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0.4%,首次超越进口品牌。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400亿的美妆巨头快被卖了

400亿的美妆巨头快被卖了

大家伙儿好像就盼着欧舒丹退市呢。

投中网 2024-04-16 09:38:53
“618”大促正酣,国货美妆有望领跑?

“618”大促正酣,国货美妆有望领跑?

今年的“618”已经开卖了一段时间,其中美妆品牌的销售量取得了“开门红”。

消费记 2024-06-06 11:16:13
国货美妆毛戈平转战港股,这一次能否顺利?

国货美妆毛戈平转战港股,这一次能否顺利?

毛戈平的资本三次IPO遇阻后,这一次它选择了港股。

消费记 2024-04-11 15:23:54
从美味到美妆,酒业跨界融合的多维化发展

从美味到美妆,酒业跨界融合的多维化发展

2023年,酒业在新周期下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势能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巩固基本盘的同时,积极寻找跨界合作的机会,其中更有佼佼者,以堪称里程碑的跨界合作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思路。

中国酒业协会CADA 2024-01-29 14:15:45
谁拯救了舒宝国际?

谁拯救了舒宝国际?

5月10日,舒宝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舒宝国际”)披露IPO招股书,冲击港股上市。

斑马消费 2024-05-13 09:47:48
去哪儿:5月1日国际机票预订创新高

去哪儿:5月1日国际机票预订创新高

文|李振兴5月1日,小长假开启。与2023年五一不同,2024年有更多旅客选择出境游。

2024-05-01 20:28:00
亿滋国际销量连续两季度下滑

亿滋国际销量连续两季度下滑

日前,亿滋国际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报告。

中华网财经 2024-05-15 19:27:03
第五代青花郎亮相国际蒸馏酒品牌大会

第五代青花郎亮相国际蒸馏酒品牌大会

持续向世界分享青花郎美好生活方式。

中华网财经 2023-12-06 11:17:43
三一重工收入连续下滑,国际收入首超国内

三一重工收入连续下滑,国际收入首超国内

三一重工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40.19亿元,连续两年收入下滑。

中华网财经 2024-04-29 15:25:43
景芝借势国际风筝会,干晓峰称增长是第一策略

景芝借势国际风筝会,干晓峰称增长是第一策略

“增长仍是第一策略,我们要稳住自身,白酒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

中华网财经 2024-04-25 15:42:21
美邦服饰,背水一战

美邦服饰,背水一战

胡佳佳离开美邦服饰4个月后,因信息披露不准而吃下一张《警示函》,难免有几分郁闷。

斑马消费 2024-05-23 09:12:42
医美直播喊停!企查查:医美企业注册量同比增38%

医美直播喊停!企查查:医美企业注册量同比增38%

近日,《焦点访谈》曝光医美直播乱象,指出大部分医美直播间开展的“带货”行为均涉嫌违法发布医疗广告。

中华网财经 2024-03-05 12:50:20
贯穿新质生产力,SHEIN仓储物流园获国际零废认证

贯穿新质生产力,SHEIN仓储物流园获国际零废认证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双轮驱动,SHEIN持续践行新质生产力。

中华网财经 2024-04-01 12:09:37
洋河股份产品设计“将美进行到底”

洋河股份产品设计“将美进行到底”

多年来,洋河股份始终以“科技创新+设计创新”双引擎融合驱动产品创新,而创意、研发、设计能力,便是洋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中华网财经 2023-12-12 10:31:49
从医药到医美,华东医药的转型与迷途

从医药到医美,华东医药的转型与迷途

华东医药2024年的开局之路不是很顺,先后陷入与青海珠峰的知识产权纠纷、新产品减肥针合作方违规宣传等风波,除此之外,TTP273项目的夭折也引起一些投资者的关心与担忧。

蓝筹企业评论 2024-01-29 14:25:18
*ST美尚,编织教科书式造假

*ST美尚,编织教科书式造假

被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公开场合斥为“乌龟XX蛋”,可见*ST美尚的一系列造假行为,恶劣到何种地步。

斑马消费 2024-05-10 09:23:07
珀莱雅:业绩逆袭抵不过董监高疯狂减持

珀莱雅:业绩逆袭抵不过董监高疯狂减持

产品质量、营销反噬、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可能会成为珀莱雅发展壮大的障碍。

鳌头财经 2024-05-08 17:17:21
“蹭热度”被警示 思美传媒连跌

“蹭热度”被警示 思美传媒连跌

披露信息不准确而被诟病“蹭热度”的思美传媒,近日被证监局立案警示,股价也经历了“地天板”到连跌的境况。

和讯网 2023-12-06 09:47:02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