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宣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计划,引发全球市场震荡。“对等关税”即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的“对等关税”税率将达34%。
4月5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五矿商会等多家商会分别发表声明作出回应,斥责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表示对“对等关税”的坚决反对。
其中,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强调,其代表中国食品农产品进出口行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这一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坚决拥护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权益所采取的一切应对措施。呼吁中国食品农产品进出口行业团结起来,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中国是茶叶生产与出口大国,中国与美国在茶叶进出口贸易上存在一定往来。“对等关税”引动的一系列关税变化和国际市场动荡,无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美茶叶贸易情况。
而大健康机遇与新茶饮赛道,将成为当前受到直观冲击的两大维度。
关税冲击下的大健康机遇
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的“将茶及茶饮产品纳入可标注‘健康声明’的食品范围”新规(包括茶包和瓶装茶在内的茶产品,只要每12液体盎司(1盎司=28.35克)的茶所含热量低于5卡路里,就可以在包装上标明“健康”声明),对美国茶行业乃至全球茶叶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也是对中国茶的重大利好。
彼时,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徐小虎在接受“说茶”采访时曾表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规定为中国茶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也对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品质、创新和合规要求。为了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需持续聚焦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和产品创新。
对于中国茶企进一步打开消费市场,徐小虎还提出五项具体发展建议:
1、以“标准化”构建全球竞争力:
持续提升原料端、加工端、包装端全链条标准化水平,保障食品及饮品质量安全,突破技术壁垒、降低出海成本、增强消费者信任。
2、强化健康属性宣传:
充分利用FDA背书,在产品和品牌宣传中利用科学依据佐证茶的健康益处,同时强调无人工添加剂、非转基因、有机认证等属性。
3、推动产品升级:
重视新茶饮和即饮茶市场增量,开发低糖低卡、复合风味茶饮,平衡健康属性与适口性,同时进一步探索添加功能性成分(益生元、草本成分等),以“功能创新”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4、数字化营销破圈:
借势“健康社交”场景,利用Tik Tok、Instagram、小红书等平台,将茶饮与欧美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如瑜伽、冥想、轻食)绑定,推出场景化营销;与健康博主、营养师合作,通过内容营销传递茶的日常健康价值。
5、加强行业联动:
凝聚中国茶文化形象特色,促进跨境电商、物流及法规咨询等资源共享;联合参加符合目标市场定位的国际食品饮品展,以“中国健康茶”统一形象亮相,避免重复投入,降低单品牌出海成本。
新规带动的茶叶健康机遇,是否将会在关税打击下受到影响还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增长的中美茶叶进出口成本下,中国茶品牌对于美国市场的布局拓展必然会更加审慎。
新茶饮赴美IPO形势严峻
3月26日,茶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称“霸王茶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了IPO招股书。若上市成功,霸王茶姬将成为首个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茶饮品牌。
然而,受关税政策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巨震。
4月4日以来,美股持续震荡。4月7日,金价、油价、全球股市大跌。美股期货开盘即暴跌,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15:05,纳斯达克指数期货跌超6.00%,标普500指数期货跌超5.19%,道琼斯指数期货跌超4.39%。
这波行情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涉及多个行业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巨震,也将给赴美IPO的新茶饮品牌们,带来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当前这一轮关税变化下,中美茶叶贸易所面临的情况将更为复杂。
机遇与挑战之中,中国茶如何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4月9日,“对等关税”正式生效后市场将迎来哪些变化?“说茶”将持续关注这一事件,就变局之下,中国茶如何找寻新出路展开探讨。
4月7日,A股所有板块都迎来大跌,美国关税大棒的影响开始显现。但从“对等关税”细则来看,医药板块大部分公司属于被错杀。
无直接出口美国的业务、在美业务收入占比极小、产品已在豁免清单,纷纷下跌,受益与反制措施的血制品,成为医药板块的一抹亮眼红色。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援引美国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正式宣布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以求解决“因贸易关系中缺乏互惠关系和其他政策而导致的巨额和持续贸易逆差所造成的国家紧急状态”。
在美国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美国和全球股市震荡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其支持者发布的一段视频,视频开头表示股市崩盘是“故意”的。
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从雀巢、亿滋到卡夫亨氏,这些知名的全球500强食品外企在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号位”上都有了新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