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发烫”,影响到底有多大?
根据“十度法则”,从室温起,电子元器件每增加十度,失效率增加一倍,寿命也会降低。电子元器件使用故障中,超过50%是由于温度过高。
当前,AI行业快速发展,计算需求和计算能耗同步增长,传统的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端计算设备对散热的严苛需求。
这意味着,液冷技术“大展身手”的时代来临了。从AI发展的“可选项”变成“必选项”,液冷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未来可持续计算能力的一次重大突破。
“液冷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外行看的是软件研发系统,内行看的是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替代。”银轮股份数字与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季敏洋在接受览富财经专访时表示。
近日,览富财经专程前往银轮股份,与公司管理高层和技术专家进行了一天的深入交流,总结出了银轮股份得以“杀入”液冷江湖的“独门秘籍”:
技术上,不做同质化竞争,专注关键零部件的替代;研发上,广开思路,投入不设限;市场上,与头部伙伴同行,保持领先优势。
AI的尽头是能源?
“液冷技术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来自芯片的升级。”银轮股份研究院院长王晶鑫说道。
英伟达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块H100芯片的峰值功率为700W,10万块H100峰值功耗最高可达7000万W。另有研究估算,ChatGPT每日耗电量或超50万千瓦时,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的能耗。
“AI的尽头是能源。只要电费贵过馒头,AI就永远不能完全代替人。”虽然这是句网友的玩笑话,但折射的确是实实在在的AI能耗问题。
简单而言,能耗是计算过程的直接必然产物,以热量形式存在,与算力相伴相生。数据中心是算力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运转的算力越高,则能耗越高。一旦能耗的热量累积超过阈值,就会限制算力的发挥。
突破桎梏的秘诀,就在于把热量彻底、有效地带走。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冷却系统消耗的能量可达数据中心总能耗的近一半。液冷技术被视为解决数据中心散热难题的有效方案。
原理上,液冷通过外部冷却水或冷冻水系统实现系统换热,具体是使用高比热容的液体作为传热工作介质来满足IT设备的冷却需求。目前,基于液冷技术的主流方案包括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两种。
相比风冷,液冷在散热、能耗、噪音,以及维护成本方面更具优势。风冷散热的单机柜功率在0-30kw,液冷散热的单机柜功率为30-200kw,其中冷板为30-80kw,浸没为80-200kw。随着单机柜功率的持续上升趋势,液冷替代风冷散热已是大势所趋。
在同银轮股份的交流中,览富财经了解到,液冷系统的最大挑战在于确保密封无泄漏,以免对昂贵的服务器芯片造成损害。液冷系统还包括如CDU和分气管等复杂的热管理组件,它们对于冷却液的控制和分配至关重要。
此外,随着芯片功率密度的提高,如何在材料成本和有效散热之间找到平衡点,使用尽可能少的铜质材料,同时保持出色的冷却效果,也是一个难点。
“杀入”液冷的底座
“外行看的是软件研发系统,内行看的是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替代。没有零部件的生产能力,系统组装的能力就会很差。”在季敏洋看来,“如今,概念性的迭代已经失效,液冷系统零部件的迭代,才是最基础、最有效、最可靠的。”
银轮股份“杀入”的正是液冷的底座,“零部件一变,系统就能变。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功能进行迭代优化,这让我们的反应能力可以非常快。”
银轮股份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热交换器产销量已经连续二十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行业“专家”。
银轮股份的发展逻辑是:坚持专注热管理领域,主攻新能源赛道,不断拓展新应用场景。经过多年生产经营实践积累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公司已具备全领域热管理产品配套能力,能够为各个领域的客户提供众多解决方案与产品。
2023年8月,银轮股份正式成立“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事业部”,将其作为“第三成长曲线”全力支持发展。2024年,液冷行业迎来需求爆发元年,涵盖能源管理方面的电化学储能、电力转化的变流器和逆变器、高压快充的充电桩,数据中心高功率算力等多个领域。
针对不同客户需求,银轮股份已经可以提供储能液冷空调、液冷板模块、数据中心发电机冷却模块、服务器浸没式液冷装备、服务器CDU模块、芯片冷却模块、变电设备冷却模块、超充冷水机组等系列产品。
其中,公司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冷却系统采用“液冷+风冷”的散热方式,其散热功率可达600-2200KW,为数据中心提供温度适宜的环境,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同时,该系统采用“集装箱式”的建设模式,可以更加灵活、快速实现数据中心的部署。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集装式数据中心温控系统已与下游客户签订合作协议。
银轮的“独门秘籍”
事实上,银轮股份从汽车热管理领域到算力中心热管理,一直没有离开“热管理”三个字。这是公司原主业和延伸,属于横向扩张,两者在技术上相辅相成。
银轮股份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根据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事业部制定的大客户联系制度,“所有的战略客户都必须要有合适的高层一一对应”。
“我们的研发课题,有的来自对口的企业,通过观察交流提炼汇总;有的来自公司事业部产品线,在应用开发过程中发现。我们会跟踪市场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价值赋能。”王晶鑫表示。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银轮股份还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天台热管理研发总院、上海研究院、杭州研究院、北美技术中心和欧洲技术中心等五大技术中心,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白俄罗斯雷科夫传热传质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持续加厚储备。
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1478名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16.11%,共有20位博士,99位硕士;国家级重点联系专家2名、浙江省重点联系专家3名、省“151人才工程”1名、外国高级专家16人、海归高端人才29人。
览富财经了解到,在银轮股份,公司管理、销售等部门的预算是严格控制,唯独对研发预算采取宽松政策,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不断提升。
2024年,银轮股份在数字能源领域新获发明专利授权近50个,较前两年实现大幅增长。结合公司2024年中报财报数据,上半年研发投入2.83亿元,同比增长18.16%。
如果说,过去企业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那么,未来靠的就是工程师红利。如今,银轮股份已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基层多元化、中层专家化、高层国际化”的人才梯队,为可持续发展构筑了一条既宽又深的“护城河”。
文心一言到世界大模型先行者ChatGPT都打出了免费牌,让人不禁想问这大模型的免费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近日,全球领先的时尚和生活方式在线零售商SHEIN与功能化学和新材料科技领先企业传化化学在广州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成立“SHEIN&传化化学联合实验室”。
通过数码冷转印印花技术的应用,全球领先的时尚和生活方式在线零售商SHEIN正在改变牛仔服装的生产方式,持续促进行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